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

作品数:1,783 被引量:8,066H指数:29
相关作者:赵二劳靳福全殷国荣张凤琴马宏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35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0篇医药卫生
  • 335篇理学
  • 24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3篇农业科学
  • 80篇化学工程
  • 71篇生物学
  • 7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3篇机械工程
  • 62篇电子电信
  • 5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7篇一般工业技术
  • 23篇电气工程
  • 20篇经济管理
  • 17篇矿业工程
  • 17篇建筑科学
  • 16篇政治法律
  • 15篇文化科学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14篇细胞
  • 75篇蛋白
  • 56篇催化
  • 49篇荧光
  • 47篇免疫
  • 41篇网络
  • 41篇光谱
  • 34篇基因
  • 31篇灌注
  • 31篇光度
  • 31篇光度法
  • 30篇光谱法
  • 29篇动脉
  • 29篇缺血
  • 28篇再灌注
  • 26篇血管
  • 24篇多态
  • 24篇荧光光谱
  • 24篇弓形虫
  • 21篇再灌注损伤

机构

  • 24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60篇太原科技大学
  • 158篇太原理工大学
  • 156篇山西大学
  • 118篇山西农业大学
  • 108篇运城学院
  • 98篇忻州师范学院
  • 95篇山西医科大学...
  • 92篇中北大学
  • 81篇长治学院
  • 80篇山西大同大学
  • 74篇山西医科大学...
  • 72篇太原师范学院
  • 65篇长治医学院
  • 61篇太原工业学院
  • 48篇晋中学院
  • 37篇长治医学院附...
  • 36篇山西师范大学
  • 30篇山西财经大学
  • 28篇长治医学院附...

作者

  • 40篇赵二劳
  • 20篇靳福全
  • 19篇殷国荣
  • 18篇马宏
  • 18篇张凤琴
  • 17篇白建华
  • 17篇刘瑞祥
  • 16篇王英元
  • 16篇赵瑞君
  • 15篇李满秀
  • 14篇杨迎春
  • 14篇任占川
  • 14篇程红艳
  • 12篇王志军
  • 12篇张海容
  • 12篇孟晓丽
  • 11篇马建芬
  • 11篇周晋阳
  • 11篇吉选芒
  • 7篇雷海英

传媒

  • 55篇中国药物与临...
  • 37篇山西医科大学...
  • 32篇太原科技大学...
  • 30篇数学的实践与...
  • 30篇分析科学学报
  • 29篇长治医学院学...
  • 26篇山西农业大学...
  • 25篇电脑开发与应...
  • 24篇山西大同大学...
  • 2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2篇中北大学学报...
  • 20篇运城学院学报
  • 19篇太原理工大学...
  • 19篇山西师范大学...
  • 17篇长治学院学报
  • 13篇光谱实验室
  • 13篇解剖学杂志
  • 13篇太原师范学院...
  • 12篇山西化工
  • 11篇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21篇2017
  • 32篇2016
  • 62篇2015
  • 107篇2014
  • 173篇2013
  • 168篇2012
  • 214篇2011
  • 198篇2010
  • 231篇2009
  • 186篇2008
  • 132篇2007
  • 114篇2006
  • 61篇2005
  • 37篇2004
  • 10篇2003
  • 10篇2002
1,7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44v6和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CD44v6和CerbB-2在大肠癌中的联合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肠癌及大肠腺瘤标本CD44v6和CerbB-2蛋白表达。结果:CD44v6和CerbB-2在大肠癌与大肠腺瘤中的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大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3.5%和47.6%,均高于大肠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1.1%)。结论:CD44v6和CerbB-2在大肠癌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两者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相关,CD44v6和CerbB-2有望成为预测大肠癌转移的临床生物学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胡文庆王泽华
关键词:大肠癌CD44V6CERBB-2免疫组织化学
139甲醇发动机的设计
2008年
以现有助力车的139汽油发动机为对象,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对原有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燃用M100的甲醇发动机提高了发动机的压缩比,使其能够得到较理想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等。同时利用Pro/E软件进行了相应的三维建模。
李萍锋张翠平杨敬张瑞亮
关键词:M100甲醇发动机代用燃料压缩比
EGFR、CD_(44v6)和C-erbB-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D_(44v6)和C-erbB-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63例结直肠癌及18例结直肠腺瘤标本EGFR、CD_(44v6)和C-erbB-2蛋白表达情况,染色结果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Duke)、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EGFR、CD_(44v6)和C-erbB-2在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63.5%和47.6%,均高于结直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11.1%和11.1%)。在结直肠癌伴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例中三者联合表达较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CD_(44v6)和C-erbB-2在结直肠癌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三者的联合表达预示着结直肠癌有较强的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能力,EGFR、CD_(44v6)和C-erbB-2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转移的临床生物学指标。
胡文庆谢忆山闫曙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全文增补中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印迹、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H—E染色和神经行为相结合的方法,观测缺血再灌注侧大脑皮质内Bcl-2的表达、脑梗塞体积、脑组织结构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2h/R24h)比较,川芎嗪组的Bcl-2表达明显增高,脑梗塞体明显缩小,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和神经异常行为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缩小脑梗塞的体积和减轻脑缺血区组织结构的损伤以及明显改善神经症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李庚华杨迎春任占川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川芎嗪BCL-2大脑皮质
单壁碳纳米管(SWCNT)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苯酚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酚在单壁碳纳米管(SWC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扫描速度为100 mV/s时,苯酚的氧化峰电流值(ipa)与其浓度在2.5×10-7~5.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a(mA)=1.098c-3.04×10-3(R=0.9988,c:mmol.L-1),检出限为8.0×10-8mol.L-1(RSN=3)。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水样中苯酚的分析测定,回收率为96.7%~105%,结果令人满意。
王玉春刘赵荣弓巧娟
关键词:循环伏安苯酚
兔肢体缺血再灌注继发全身免疫炎性反应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通过观察兔肢体不同缺血时间和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对血循环内血细胞的变化 ,了解继发全身免疫炎性反应的情况。方法 将雌雄不拘 96只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 (A)、肢体结扎组 (B)、结扎后开放组 (C)。B组据结扎不同时间分BT1、BT2 、BT3 组 ,C组据开放不同时间分CT1、CT2 、CT3 、CT4组 ,在实验设定点右颈总动脉采血 ,观察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分别作组间比较、组内多重比较。结果 兔肢体结扎、结扎后开放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 (NC)、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 ( %NC)、中间细胞 (MID)、中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 ( %MID)、淋巴细胞 (LC)、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 ( %LC)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结扎后开放组的增加低于肢体结扎组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肢体结扎组血小板数量增加 ,结扎后开放组减少。但两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对照组 ;兔肢体结扎组红细胞 (RBC)、红细胞压积 (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肢体结扎组与结扎后开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血细胞系列有影响 ,尤其是炎性细胞和免疫细胞。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全身免疫炎性反应。
刘丽梅陈丽马平赵利军张林忠朱爱萍
关键词:肢体缺血再灌注炎性细胞免疫细胞
胶束增敏荧光法测定山楂中总黄酮含量被引量:2
2006年
以金丝桃苷为对照品用荧光法测定山楂中总黄酮量。实验表明:乙醇胺与金丝桃苷作用可产生强的荧光,加入CTMAB后,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强。金丝桃苷在4×10-7—1.5×10-5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3.085×107x+122.56;检出限为2.4×10-7mol/L。本方法用于山楂中总黄酮量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5.8%—100.0%,RSD为1.64%。
李满秀白宝林张晓丽李海平
关键词:山楂金丝桃苷总黄酮荧光法
金代词学宗师刘
2005年
刘为金代著名学者,首位词赋状元,当时名士多出于其门下,号称“一世师宗”。他三次出任大理寺官,不屈于权贵,为许多冤案平反。尤长于治民,兴利除弊,施政有条理,简便可持久。子孙多由科举入仕,为金代有名的科举世家。
杜成辉
蛋白质对溴鼠灵的荧光增敏及分析应用
2009年
实验发现,牛血清白蛋白可以大大增强杀鼠剂溴鼠灵的荧光。利用荧光猝灭法考察了溴鼠灵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溴鼠灵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两者形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跟据荧光增敏现象,建立了水溶液中测定溴鼠灵的荧光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5.0×10^-8~4.0×10^-7mol/L和4.0×10^-7~1.5×10^-5mol/L,检出限为5.9×10^-9mol/L。该方法用于渠水中微量溴鼠灵的测定,回收率为94.1%~101.3%.
段云青雷焕贵闵顺耕叶升峰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分析法
脱硫脱硫弧菌转化二氧化硫气体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运用连续处理工艺研究了SO_2进气摩尔流速和去除率的关系,并对主要转化产物硫化氢和硫化物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亚硫酸盐的积累情况及其对脱硫脱硫弧菌生长的影响,同时还对碳源的消耗及转化产物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O_2流速的提高(4·975~20·149mmol·h^(-1))菌体对二氧化硫的去除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始终保持在93%以上,在SO2摩尔流速低于5·034mmol·h^(-1)时产物以硫化氢为主,而随着SO_2摩尔流速的提高,液相中硫化物和亚硫酸盐开始累积;当SO_2摩尔流速增大至20·149mmol·h^(-1)时,亚硫酸盐累积浓度达到74·23mg·L^(-1),该浓度对菌体生长不会产生抑制作用;系统在SO_2摩尔流速为14·063mmol·h^(-1)下运行时较为稳定,乳酸盐全部转化为乙酸盐,每还原1mmol SO_2消耗0·4mmol CH_3CHOHCOO^-.
贡俊张肇铭曹养宪赵艳红程红兵
关键词:二氧化硫碳源
共17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