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532) 作品数:34 被引量:909 H指数:18 相关作者: 黎夏 刘小平 李少英 李郇 陈逸敏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 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广东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建筑科学 更多>>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空间格局演变的真实场景模拟 被引量:34 2009年 多智能体建模方法为城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采用自下而上的多智能体方法构建真实场景的居住决策模型,并研究城市居住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但目前的多智能体模型通常把空间抽象为均质空间,无法反映真实的地理空间。通过对居住环境的"宜居性"评价,作为居民智能体对居住环境评价的影响因子。将多智能体模型与GIS相结合,为智能体模型提供一个异质的、动态变化的模拟环境。由此居民智能体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对居住环境的偏好不断地调整其在城市中的居住地,模拟出城市居住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将模型应用于广州市海珠区,其模拟的住宅价格空间分布与实际情况相关系数在0.6以上,说明模拟结果与实际的情况比较吻合。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和探讨居住空间格局的成因和动态变化提供帮助,为发展和验证城市理论提供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和模拟方法。 陶海燕 黎夏 陈晓翔关键词:多智能体 居住空间 居住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 SWARM 传染病时空传播的多智能体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2009年 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传染病时空传播仿真模型,并在Swarm平台上模拟流感的时空传播过程。模型主要由智能体属性规则的定义、移动规则、邻域和状态转换规则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如何确定智能体间的状态转换规则是模型的核心。模型考虑了易感者智能体对感染的"记忆"能力以及感染剂量随时间的衰减效应,并引入个体间的空间距离指数参数,从时空两方面研究传染病的传播特征。 刘涛 黎夏 刘萌伟关键词:多智能体系统 传染病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空间选择模型 被引量:62 2010年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是一种进行复杂系统分析与模拟的强有力工具,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选择模型(Agent-Based Model of Residential Location—ABMRL),将多智能体建模的方法应用于居民居住区位决策行为和地价动态变化的研究中,旨在探索与模拟居民在居住选择过程中的复杂空间决策行为,以及居民之间、居民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ABMRL模型由表征各类居民的多智能体层和表征地理环境的元胞自动层组成,对应人地关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类与自然环境。该模型认为居民迁居的动力源于内部的经济社会压力和外部的居住环境刺激。利用ABMRL模型模拟和验证了居住空间分异、圈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绅士化等经典城市理论,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实验区,模拟了该区域居民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化过程和地价的动态变化。 刘小平 黎夏 陈逸敏 刘涛 李少英关键词:多智能体 复杂系统 城市 区位选择 居住分异 中国城市异速增长分析 被引量:66 2009年 在对国内外城市异速增长方程的讨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和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用地与城镇人口之间的异速增长关系,在对标度因子的标准值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1990年中国城市增长是负异速增长,2000年和2005年呈现正异速增长的状态,中国东、西部城市样本也表现出这种规律,而中部城市在1990年,2000年保持了原有的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的比例,但在中部崛起的政策下,2005年表现为正异速增长,该结论与中国在流动人口的变化、住房体制改革和开发区快速拓展有密切关系。 李郇 陈刚强 许学强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城镇人口 基于耦合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的农田保护区预警 被引量:22 2010年 依据农田保护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模拟相耦合的新思路,开展农田保护区预警研究。以广东番禺为实验区,首先利用基于多智能体的空间优化配置模型(AgentLA)自动生成农田保护区范围。AgentLA模型能避免产生分散、破碎的空间格局,有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通过地理模拟优化系统GeoSOS中的神经网络CA模型对研究区2025年的城市发展格局进行三个情景的模拟:低速增长情景、基准情景和高速增长情景。最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将预测结果与农田保护区相结合,提取农田保护与城市扩张产生冲突的区域。总体上,冲突的严重程度随着空间上城市扩张强度的增大而加剧,高速增长情景中冲突区域的面积较大。冲突区域的存在一方面说明了农田保护区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否则可能会因城市扩张而被侵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田保护与地区发展之间的冲突。因此,可以根据所提取的冲突区域面积大小、空间位置等特征,采取某种形式补偿,以此取得农田保护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平衡。 陈逸敏 黎夏 刘小平 李少英关键词:农田保护区 约束性CA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空间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3年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能通过简单的规则模拟复杂的地理时空演变过程。将城镇空间发展战略、限制性发展约束条件等规划思想耦合于CA模型中,可以提供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分析工具。以广州市为案例,根据中国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尝试利用构建的约束性CA模型确定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最可能的空间布局模式,并据此制定城镇扩展边界线(Urban Growing Boundary,UGB)和土地用途管制分区,提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关于"六区一界"的编制方案。广州市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空间发展战略的约束性C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马世发 艾彬 欧金沛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分区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模拟 被引量:6 2009年 为模拟节约土地资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形态,以珠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的东莞市为例,运用元胞自动机(CA)、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从历史数据中建立城市空间扩展的CA,将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程度与城市用地空间聚集程度相结合,在评价城市用地空间聚集程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加离市中心距离权重和离公路距离权重,调整CA的参数,模拟节约土地资源,城市用地在空间上紧凑布局的城市形态,并以调整参数的模型(离市中心距离权重为-0.006,离公路权重为-0.024)模拟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实现城市用地空间上紧凑发展,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政策:到2010年,东莞市离市中心27km范围内的适宜地区可规定为鼓励城市发展区,27-34km范围内的适宜地区可规定为限制性城市发展区,其它地区为非城市发展区。 杨青生关键词:土地资源 元胞自动机 基于多智能体的微观交通流模拟模型 被引量:7 2009年 在分析传统跟驰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微观交通流模型.在模型中创建了一种新的跟驰方法,设计了具有推理机制的汽车换道策略,模拟城市主干路和高速公路交通流.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比元胞自动机模型有更高的模拟精度,在研究复杂交通流方面优于传统跟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堵塞、自由流和同步流等车流现象. 戴技才 黎夏关键词:多智能体 跟驰模型 元胞自动机 加速度 基于GIS和面板数据的城镇集聚能力极化现象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被引量:2 2011年 在潜力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伪潜力指数,将其应用于定量描述城镇集聚能力的极化过程,并分析城镇规模和交通条件对集聚能力的影响。为了消除时间段上存在着常数的变量问题,通过面板数据分析(Panel Data Analy-sis)验证研究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东莞各镇区1997-2005年城镇集聚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探讨城市内部是否存在极化现象。结果表明,镇区集聚能力在空间上存在聚类;集聚能力的变化使极化现象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加强,但在经济核心地带内部出现了反极化现象。综合城镇规模对集聚能力的提高更加显著,其空间格局奠定了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从而决定了经济发展要素流动的方向,产生极化现象。选取净迁入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证明潜力指数计算结果与人口和资金的吸引呈正相关。 陈明辉 乔纪纲关键词:面板数据分析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法的城市热环境空间分析 2012年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热环境是无法精确预知与预测的灰色系统。文章以城市热环境为切入点,对影响热环境的各驱动因子进行灰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位置、日照、海拔、大气状况一定的条件下,城镇化水平对热环境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城镇空间扩展面与热环境过载区域基本吻合,除此之外绿地指数、地表层湿度、工业用地率的灰色优势度也较高,而地区生产总值强度,工农业总产值强度,人口密度的灰色优势度较低。在灰色优势度分析基础上对灰色聚类方法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的灰色聚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热环境评估分级,其与遥感反演地温平均重合率83%,更能反映热环境的形成原因。由于灰色聚类评估还存在主观因素影响如白化权函数的确定等以及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模型中的定量精确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柯锐鹏 陈蕾 张亦汉关键词:热环境 白化权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