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Z319)

作品数:13 被引量:173H指数:9
相关作者:彭永臻王淑莹郭建华郑雅楠孙治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硝化
  • 5篇污泥
  • 4篇短程硝化
  • 4篇脱氮
  • 3篇溶解氧
  • 3篇生物脱氮
  • 3篇污泥膨胀
  • 3篇污水
  • 3篇氨氧化
  • 2篇低溶解氧
  • 2篇短程
  • 2篇氧化菌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丝状菌
  • 2篇丝状菌污泥膨...
  • 2篇同步硝化
  • 2篇同步硝化反硝...

机构

  • 11篇北京工业大学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0篇彭永臻
  • 7篇王淑莹
  • 5篇郭建华
  • 4篇郑雅楠
  • 4篇孙治荣
  • 3篇黄惠珺
  • 3篇王中玮
  • 2篇孙亚男
  • 2篇彭赵旭
  • 2篇王伟
  • 1篇吴昌永
  • 1篇孙洪伟
  • 1篇时晓宁
  • 1篇左金龙
  • 1篇叶柳
  • 1篇桂丽娟
  • 1篇刘旭亮
  • 1篇杨庆
  • 1篇葛士建
  • 1篇张树军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好氧曝气时间实时控制实现短程硝化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在处理城市污水中应用好氧曝气实时控制实现短程硝化,研究其机理及操作方式。在3个不同截面形状、不同体积的序批式反应器内,用实际生活污水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曝气时间实时控制,在每个周期内氨氧化菌(AOB)降解氨氮质量大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降解亚硝态氮质量;AOB的净增数量大于NOB净增数目。经长期曝气时间实时控制,亚硝化积累率将会逐渐升高。短程硝化启动后,亚硝态氮积累率可维持在80%以上。
郭建华彭永臻黄惠珺郑雅楠王中玮孙治荣
关键词:短程硝化生物脱氮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
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4
2008年
分段进水A/O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是重要控制参数,是该工艺稳定运行并发挥优势的关键。本文提出3种流量分配思想:等负荷流量分配法、流量分配系数法及末端集中进水,并根据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试验得出的大量试验数据,辅以相关领域文献及污水处理领域专家的经验作为参考,建立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决策系统。该专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进水水量、水质及出水特点,对合适的流量分配方法进行决策。最后,针对实际污水处理厂一天内典型的水质水量变化情况,对专家系统的应用进行说明。
王伟王淑莹孙亚男彭永臻
关键词:污水生物脱氮分段进水专家系统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工艺控制策略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药剂法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成本高且停止投加后容易复发,通过调节工艺参数,考察了工艺法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可行性.试验采用SBR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了有机负荷、溶解氧和进水方式等常见运行参数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增加有机负荷(>0.40 kgCOD/(kgMLSS.d))难以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且好氧时间和曝气量设置不当还容易引发黏性膨胀;单独提高ρDO(4~6 mg/L)对抑制丝状菌膨胀效果并不明显,并且过度曝气还会对除磷产生负面影响;脉冲进水方式虽然可以强化贮存选择作用,但是对丝状菌膨胀抑制并无明显效果;增设前置缺(厌)氧段是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有效手段.
彭赵旭彭永臻王淑莹桂丽娟刘洋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序批式反应器溶解氧进水方式
A^2O工艺中的污泥膨胀问题及恢复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52L以厌氧/缺氧/好氧为污水处理工艺(A2O)的试验装置处理人工合成废水,研究了A2O工艺中出现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好氧区DO平均浓度约为1.08mg/L时,COD、NH4+-N、TN以及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8%、97.5%、86.5%和95.5%,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其SVI从最初的130.1mL/g升至265.8mL/g,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引起污泥膨胀.当好氧区DO平均浓度提高至2.16mg/L时,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部分改善,SVI降至约200mL/g.在好氧区首端引入15%的原水旁流,经过30d的运行,SVI降低至100mL/g左右,污泥膨胀得到恢复.说明好氧区偏低的有机负荷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单纯提高好氧区的DO浓度并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控制A2O中污泥膨胀的关键在于对有机负荷的合理分配.
吴昌永彭永臻彭轶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泥膨胀DO
SBR法常、低温下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的实现及特性被引量:24
2009年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实时控制好氧曝气时间,在常温下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并在低温下长期维持稳定的短程硝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比氨氧化速率略微减缓,27℃的平均比氨氧化速率是13℃时的1.68倍,但亚硝化积累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该温度区间内氨氧化反应的温度系数为1.051.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低温下维持稳定短程硝化的污泥进行种群分析发现,实时控制策略为氨氧化菌(AOB)成为优势硝化菌群创造了有利条件,AOB的相对百分含量达到8%~9%,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逐渐被淘洗出反应器.在低温下要实现短程硝化,可首先在常温下利用好氧曝气时间实时控制实现亚硝态氮的积累和AOB的优势生长,然后通过逐渐降温使AOB适应在低温下生长.
郑雅楠淹川哲夫郭建华王淑莹黄惠珺王中玮彭永臻
关键词:SBR短程硝化
DO对SBR短程硝化系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采用实际的生活污水,在SBR反应器内分别考察了溶解氧(DO)对短程硝化效果及污泥种群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实时控制曝气时间,高ρDO(ρ(DO)=(3±0.5)mg/L)与低ρDO(ρ(DO)=(0.5±0.1)mg/L)条件下SBR系统的亚硝酸盐积累率均能达到90%以上,而低ρDO相对于高ρDO更利于提高系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两者的平均同步硝化反硝化率(SND率)分别为45.5%和9.5%,低ρDO下最高SND率达86%.FISH的检测结果表明,实时控制模式下反应器内亚硝酸氧化菌(NOB)逐渐被淘洗,而氨氧化细菌(AOB)变为优势硝化菌群.在高ρDO运行末期,稳定的短程污泥中AOB和NOB的相对数量分别为8%~10%和不足0.5%;在低ρDO运行末期,AOB数量出现了微弱上升,增至10%~12%,而NOB进一步被淘汰,基本检测不出.可见,采用好氧曝气时间实时控制,能对短程硝化系统内污泥种群起到优化作用,且在高、低ρDO下均能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而低ρDO更有利于系统内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淘洗、短程硝化率的提高以及系统SND效果的加强.
王淑莹黄惠珺郭建华郑雅楠葛士建王中玮
关键词:短程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低溶解氧SBR
污泥微膨胀的特性及N_s和DO对其影响
2010年
为了解决污水厂频繁发生的污泥膨胀问题,提出一种能在低氧条件下利用丝状菌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污水处理的节能高效的"低氧丝状菌微膨胀"新方法.采用SBR反应器,通过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研究了在微膨胀状态下,DO含量和有机负荷率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氮、磷和COD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负荷率和DO含量各自在特定的范围内影响污泥沉降性,当有机负荷率大于0.25d-1时,单靠降低DO含量已经不能维持污泥微膨胀状态.低氧微膨胀不会恶化系统的硝化效果,由氮的物料平衡发现,每周期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可以去除掉20%的氮.低氧曝气前期能够出现释磷现象,系统内可以富集聚磷菌.
彭赵旭王淑莹彭永臻孙治荣刘旭亮
关键词:SBR工艺低溶解氧同步硝化反硝化有机负荷率
污泥回流比对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中试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污泥回流比(R)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值高于1.0时,尽管第一段缺氧区的硝酸盐氮去除量明显增加,而系统硝化、反硝化效果均明显降低.当R为0.75时,系统总氮去除率最高,为92%;而当R值为1.5时,总氮去除率最低,为72%.当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较好时,R值对二沉池泥泥位和泥水分离效果影响不大;而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时,二沉池泥位随R值增大而呈线性增加,此时提高R值会加剧污泥膨胀.此外,高R值使得系统各段悬浮固体浓度呈梯度分布的规律变得不再明显,降低系统污泥储量.同时,提高R值会降低系统固体停留时间,进而影响系统的污泥种群分布.
王伟彭永臻孙亚男
关键词:生活污水生物脱氮分段进水污泥回流比
耐盐污泥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发生、控制与利用
2010年
为研究耐盐污泥膨胀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控制方法,利用革新MUCT工艺重点考察了10 mg.L^-1盐度长期驯化的耐盐污泥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发生污泥膨胀的过程。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控制,同时比较膨胀前后系统对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能力,结合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提出利用污泥微膨胀提高含盐污水生物处理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耐盐污泥在长期低溶解氧条件下会发生膨胀;盐度降低导致污泥膨胀加剧;提高盐度可有效抑制其膨胀;当好氧2段溶解氧(DO2)维持在1.0 mg.L^-1,好氧1段溶解氧(DO1)维持在2.0 mg.L^-1时,污泥容积指数(SVI)维持在190-210 ml.g^-1之间,稳定处于微膨胀状态。微膨胀状态下系统出水浊度大大降低,可以利用低氧微膨胀状态提高含盐污水处理效率。
叶柳王淑莹刘洋刘智波于霞孙治荣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
城市供水中藻类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藻类及其副产物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难度。本文对饮用水中藻类各种去除技术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并系统分析各技术去除效果、局限性,展望了藻类去除技术发展前景。指出目前控制饮用水中藻类污染必须将水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预氧化工艺、优化常规工艺结合起来。
左金龙
关键词:饮用水富营养化藻类去除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