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061D0300400072)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新健张莹王盛章吕明罗斌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瘤
  • 8篇血流
  • 8篇血流动力学
  • 8篇颅内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5篇流体力学
  • 5篇计算流体力学
  • 4篇三维数值模拟
  • 3篇血流动力学分...
  • 2篇动脉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动脉分叉
  • 1篇动脉分叉部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评价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空军指挥学院

作者

  • 9篇杨新健
  • 8篇张莹
  • 7篇吕明
  • 7篇王盛章
  • 6篇穆士卿
  • 6篇罗斌
  • 6篇李海云
  • 4篇丁光宏
  • 4篇吴中学
  • 3篇于红玉
  • 3篇王捷
  • 3篇陈家亮
  • 2篇赵丛海
  • 2篇李淼
  • 2篇高宇飞
  • 2篇张义森
  • 1篇张昆雅
  • 1篇赵余静
  • 1篇李森
  • 1篇邵延坤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结合DSA三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2个(动脉瘤1为侧壁动脉瘤,动脉瘤2为顶端动脉瘤)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观察动脉瘤内血流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结果①两个动脉瘤的分叶均位于入流动脉的血流高速冲击处和血流涡流处。②在1个心动周期内(0.1~0.8s),两个分叶状动脉瘤的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收缩期末的0.2s时刻。分叶状动脉瘤内从分叶发生处到分叶的深部出现了流速、壁面切应力及压力变化梯度,动脉瘤每个分叶的发生处数值最高,分叶的顶端数值最低(接近于0)。两个动脉瘤分叶发生处血流流速、壁面切应力、动压平均值分别为(1.20±0.40)m/s、(8.12±2.44)Pa、(851±508)Pa;分叶深部分别为(0.45±0.20)m/s、(0.64±0.27)Pa、(103±81)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动脉瘤内壁面切应力和动压变化与血流流速变化呈正相关(r=0.947,P=0.000;r=0.969,P=0.000)。结论颅内分叶状动脉瘤的形成与高速血流的冲击有关;分叶发生处的高流速、高压力、高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分叶的发生和生长有关;分叶深部的低流速、低压力、低壁面切应力,可能与动脉瘤易破裂有关。
张莹杨新健穆士卿王盛章于红玉李海云罗斌吕明张义森陈家亮张音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显微缝合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应用显微缝合法(microsurgical suture)造成兔颈动脉狭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HE、MASSON染色切片观察不同时间颈动脉壁的病理改变,以内膜/中膜厚度比值(I/M)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值(SI/SM)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应用显微缝合联合高脂饮食法成功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HE、MASSON染色切片显示模型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应用显微缝合联合高脂饮食制作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简便,成模时间短,极大程度保留了动脉壁的弹性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王捷徐忠信李淼邵延坤王晓彬郑昭时杨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显微缝合
侧壁动脉瘤形态特点与血流关系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
2011年
目的利用三维计算机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形态侧壁动脉瘤的血流特点。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侧壁动脉瘤患者14例,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图像基础上,利用本课题组自写程序及美国Fluent公司的Fluent6.02等,对动脉瘤进行三维计算机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得出动脉瘤血流速度、轨迹、剪切力等多项参数,结合动脉瘤形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将患者侧壁动脉瘤分为两种类型。I型:动脉瘤长径与载瘤动脉中心轴不共面,模拟结果显示动脉瘤中有涡流产生,血流速度范围0.86~1.03m/s。Ⅱ型:动脉瘤长径与载瘤动脉中心轴共面,模拟结果显示动脉瘤中无明显涡流产生,血流速度范围0~0.013m/s。结论从I、Ⅱ型动脉瘤特点可知,侧壁动脉瘤的形态特点决定瘤内血流特点。
李森赵丛海王捷高宇飞李东原张环吕明杨新健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设计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聚酯玻璃及计算机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两种方法来比较支架置入前后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体外循环模拟实验的结果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支架置入弱化了瘤颈处的涡流运动并减轻了血液对瘤体侧壁的冲击。支架置入后,动脉瘤瘤颈处平均剪切力降低22.3%,瘤顶处平均剪切力增高44.9%,但瘤顶处剪切力仍低于瘤颈处。结论支架置入带来的动脉瘤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可能有利于瘤内的血栓形成和减少治疗后的复发。
张义森杨新健乔爱科王盛章陈家亮张昆雅刘志成赵余静张莹罗斌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颅内长形动脉瘤的三维数值模拟及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颅内长形动脉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以分析其血液动力学特性。方法对象为10例长形动脉瘤,其中8例曾经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联合应用Matlab软件、Ansys软件、Fluent软件及自写程序对其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长形动脉瘤模型流人道的血流速度[(1.07±0.23)m/s]、动压[(574±186)Pa]及壁面切应力[(7.7±2.0)Pa]最高,流出道次之,顶部血流速度[(0.15±0.07)m/s]、动压[(37±13)Pa]及壁面切应力[(0.40±0.13)Pa]最低;瘤内不形成或仅形成简单涡流。结论长形动脉瘤顶部是动脉瘤破裂的主要部位,可能与动脉瘤顶部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均最低有关。搏动性血流对动脉瘤的发生、生长和破裂起有重要作用。
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计算流体力学三维数值模拟
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壁面切应力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带子瘤颅内动脉瘤的壁面切应力(WSS)特点。方法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方法的软件,对7例带子瘤的颅内动脉瘤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对其WSS进行分析,并与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心动周期内,每例患者子瘤处的WSS明显低于母瘤(P<0.01)。相对于其他时刻,T=0.2 s时,动脉瘤WSS最高(P<0.05)。结论子瘤的WSS明显低,容易破裂。
张莹杨新健王盛章于红玉李海云陈家亮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新型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彩色多普勒评价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形态、病理、行为表现及血流动力学特点都更加逼真的动脉瘤动物模型,并应用彩色多普勒对动脉瘤模型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6只,应用显微缝合法制作侧方动脉瘤模型8只,顶端动脉瘤模型8只。分别于动脉瘤建立后即刻和2周测量动脉瘤的直径,并于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测定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血流速度。结果共制作侧方动脉瘤模型8个,顶端动脉瘤模型8个,其中顶端动脉瘤模型有1枚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24小时破裂,1枚动脉瘤术后2周破裂。2周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载瘤动脉血流速度较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快,动脉瘤内为双向等速涡流血流。结论经弹力酶和胶原酶处理新型兔动脉瘤模型,为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彩色多普勒成功应用于动脉瘤模型的评价,成为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研究新的辅助工具。
李淼杨新健史万超王捷吕明穆士卿张莹高宇飞赵丛海
关键词:动脉瘤动物模型神经外科彩色多普勒
三维数值模拟颅内分叉部动脉瘤及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已知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中起重要作用。目的:以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观察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三维数值模拟试验,于2008-07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血管内治疗实验室进行。对象:选择2008-04/0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住院患者2例。病例1,女,37岁,血管造影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不显影。病例2,女,61岁,血管造影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不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方法:利用临床三维血管造影图像建立动脉瘤数值模型,并在GE公司的专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重建后的血管图像,并对其进行重新切片。然后运行Matlab7.0软件及自写程序,逐渐生成动脉瘤的STL文件。导入网格生成软件,生成动脉瘤的三维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及提取血压波后,应用Fluent软件进行动脉瘤数值模拟。主要观察指标:动脉瘤流入道、流出道、瘤顶部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结果:两个分叉部动脉瘤流入道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均最高,瘤顶部最低,与流出道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瘤顶部的动压较高,平均动压为(62.3853±35.0765)Pa;不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瘤顶部壁面切应力较低,平均壁面切应力为(0.2207±0.0716)Pa。结论:瘤内动压在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因素中起主要作用,而壁面切应力不足是不共面分叉部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
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计算流体力学三维数值模拟
颅内典型囊性动脉瘤的三维数值模拟及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类型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特性。方法根据动脉瘤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将颅内典型囊性动脉瘤分为A(动脉瘤位于血管弓背侧)、B(动脉瘤位于血管弓内侧)、C(分叉部动脉瘤,瘤轴平面与载瘤动脉轴共面),D(分叉部动脉瘤,瘤轴平面与载瘤动脉轴不共面)四类。联合应用Matlab软件、Ansys软件、Fluent软件及自写程序对颅内囊性动脉瘤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模型流入道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最高,流出道次之,顶部最低;A、B、D类动脉瘤冲击域壁面切应力最大;C类动脉瘤内动脉压普遍较高。结论对A、B、D类动脉瘤,冲击域壁面切应力最大可能是动脉瘤生长的主要因素,而其顶部壁面切应力不足可能是破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对C类动脉瘤,动脉瘤内动压较高是其破裂的主要因素。
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于红玉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计算机模拟
两种常见形态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分类,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联合应用Matlab、Ansys、Fluent等软件及自写程序对39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两类动脉瘤模型流人道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最高,流出道次之,瘤顶部最低;且A类(长宽比〉1.8)动脉瘤破裂率明显高于B类(长宽比≤1.8)。A类动脉瘤流人道侧壁和瘤顶部壁面切应力比值(WSS's ratio)明显大于B类动脉瘤;且与其长宽比成正相关。结论颅内动脉瘤顶部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均最低,是其破裂的主要原因和部位。流人道和瘤顶部壁面切应力比值及动脉瘤的长宽比反映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其比值越大,破裂风险越高。
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计算流体力学三维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