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W009)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郭明浩陈梦熊张金梅郭明浩更多>>
相关机构:湘潭大学湖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经学
  • 3篇汉代经学
  • 2篇儒家
  • 2篇视域
  • 2篇文化
  • 2篇文艺
  • 2篇汉儒
  • 1篇大业
  • 1篇心本论
  • 1篇言说
  • 1篇言说策略
  • 1篇渊源
  • 1篇正统
  • 1篇正统观
  • 1篇儒家文化
  • 1篇诗经
  • 1篇颂辞
  • 1篇文化圈
  • 1篇文艺功能
  • 1篇误读

机构

  • 4篇湘潭大学
  • 3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4篇郭明浩
  • 1篇郭明浩
  • 1篇张金梅
  • 1篇陈梦熊

传媒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孔子研究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殷都学刊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中国语言文学...
  • 1篇中文论坛
  • 1篇中国美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崇圣:汉儒言说策略的渊源与建构
2020年
从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上看,“圣”虽有形声、假借、会意多种解释,但都指向一种与听觉有关的能力。在天命无常、民神不杂的远古时代,“圣”逐步由通天或通神的特殊能力向敬德、多能的理想人格转化。迨至春秋战国,“圣人”受到儒、道、墨、法诸家普遍崇尚,并被寄托着各种政治理想。有汉一代,孔子由儒家之“圣人”变成天下之“圣人”和“玄圣素王”,体现出鲜明的“唯圣”趋向“唯神”的色彩。一些有识之士虽已认识到其中某些不合理的成分,但其“圣化”“神化”的理论建构与封建王权水乳交融,形成一种话语规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金梅
从变从义:儒家文化关键词的意义建构方式被引量:1
2017年
"从变从义"语出董仲舒,作为儒家文化关键词的意义建构方式,"义"有着丰富而复杂的流变历程。从字源上看,甲骨文、篆文楷书理路虽各有所指,但将"义"训为"宜"也符合事物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义"在儒、道、墨、法诸家中虽曾呈现"是其义,而非人之义"的百家争鸣状态,却仍然遵循着"义者,宜也"的内在逻辑。董仲舒踵武前贤,合"我"与"宜"为"义",并与其"一以奉天"相权衡,奠定了两千多年来《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等儒家文化得以不断推演的理论根基。
张金梅
王逸“依经立义”思想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王逸"依经立义"思想与汉代经学昌明的文化场域密切相关,是在汉代关于屈原及其《离骚》的评论论争中建构而成的。王逸既对"经典文义"进行了"准确解释",也对"作者深意"进行了"发掘探求",甚至掺进了"自己的深意"。如果说《离骚》的"依经立义"特色主要表现为"依",那么《楚辞章句》的"依经立义"思想则主要体现为"立";其既"依"且"立"的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宗经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金梅
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本源论
2022年
经学是汉代文艺理论孕育与发展的温床,汉儒关于文艺本源的认知亦多从经学化出。在先秦“诗言志”说的基础上,汉代经生对“志”为诗之本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但也进行了道德化限定与政治性规范。受性情论影响的“情本论”,虽然注意到“情”之于诗乐的发生学意义,但同样被纳入政治伦理范围,纬书中的诗含“情”则具有神秘化倾向。汉儒已然认识到人心之动生诗乐,但经学论述中的“心”非个体心理活动,而是受政治钳制与伦理调控的精神世界。
郭明浩
关键词:汉代经学心本论
《诗经》所见“万寿无疆”考释
2014年
"万寿无疆"是古今最为常用的祝颂语之一,顾名思义是祝愿人健康长寿,它是中华寿文化及生命哲学的集中体现。该词首见于《诗经》,且出现频率较高,其近义词更是多次出现。"万寿无疆"集中出现在《小雅》中,多用于对统治阶级(尤其是君王)或贵族阶层的祝颂。"万寿无疆"是古人生命意识觉醒、圣人崇拜兴盛及社会等级森严的体现。
郭明浩
关键词:《诗经》
“述而不作”非孔子编辑思想——兼论目前编辑学界的误读及原因被引量:3
2018年
"述而不作"作为孔子对先圣之道的基本态度,在其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所指并非孔子的编辑思想,故目前国内编辑学界将之视为夫子编辑思想实为误读。编辑学界产生误读的原因至少有三:坚信孔子乃"六经"编辑者,对"述而不作"本义理解有误,对孔子"述而不作"思想误读传统的延续。
郭明浩
关键词:孔子误读
儒家正统观的现代反思被引量:3
2016年
儒家正统观缘于史家撰史时纪年断限的要求,孕育出"正闰"之辨的正统学说。其文化渊源则可上溯至中原诸夏的文化优越感,以及汉民族以本民族为中心构筑的文化共同体。它以"民族正统"、"政治正统"和"文化正统"的形式得到体现,并在正统学说的发展中生发出观点各异的理论表述。明清易代和清末的社会剧变荡涤了儒家正统观的物质载体和政治基础,在与"四裔"渐行渐远的17世纪之后,儒家正统观不再具有确证"居正"、"合一"的现实意义。儒家正统观作为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退居次要位置,更多以探索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文化资源而存在。
陈梦熊
关键词:儒家正统观民族认同汉文化圈
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创作论
2020年
天人学说是汉代感物论产生与发展的沃土,《乐记》首论艺术"感物"而生并已臻成熟,阐明了心性之动源于外物触发,导致乐的产生,影响乐的风格与基调,《乐动声仪》还专论诗人感物作诗。汉儒高扬"美刺"有显著的政治意图,但其创作论属性不容忽视,它不但揭橥了"美刺"系诗人的创作动机,还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诗》的创作情境。韩《诗》提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已明确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生命体验、生活经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深刻影响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发展。
郭明浩
关键词:汉代经学感物美刺
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功能论
2022年
汉代经生将文艺乃“经国大业”推向极端,《乐记》《毛诗序》及董仲舒都强调诗乐须有助于统治者“移风易俗”、经邦治国,《乐纬》还直接赋予不同乐器所奏之音以政治意味。汉儒对诗乐“化下”“刺上”的功能有深刻认识,《乐记》对乐教效果、对象有深入阐发,且形成“民心→乐→民心”的回环模式,此为《毛诗序》《乐纬》所赓续、发展;“刺上”作为士人阶层的文化政治策略,体现了经生试图以知识话语制衡政治权力、弘扬圣人之道的努力。汉儒并非没有认识到文艺的审美功能,但囿于政治环境与经学语境,不得直言、显言,故以政治、道德加以约束。
郭明浩
关键词:汉代经学文艺功能
“述而不作”与汉儒话语重建
2019年
"述而不作"首创于孔子,后经由孟子、司马迁、班固、桓谭、王充等人的阐释和发挥,其意蕴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基本范型和话语模式,"述而不作"是孔子本人及历代(尤其是汉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论)家对其不断阐释和发挥的共同结果,与典籍创制和经典阐释结下了不解之缘。前者不同程度地规约了汉人的典籍创作观念,后者则从根本上奠定了汉儒的经典阐释思路,对汉代文化和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金梅
关键词:汉儒话语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