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19)

作品数:7 被引量:12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建国薄录吉王岩杨林章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杭州达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氮磷
  • 2篇氮磷污染
  • 2篇生态沟渠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土
  • 2篇污染
  • 2篇磷污染
  • 1篇等温线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动力学
  • 1篇淹水
  • 1篇淹水时间
  • 1篇有效磷
  • 1篇有效性
  • 1篇生物质炭
  • 1篇水力停留时间
  • 1篇酸根
  • 1篇农田排水
  • 1篇全磷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杭州达康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苏州市农业科...

作者

  • 7篇王建国
  • 5篇杨林章
  • 5篇王岩
  • 5篇薄录吉
  • 4篇李伟
  • 2篇戴敏
  • 2篇巢军委
  • 1篇朱励军
  • 1篇沈明星
  • 1篇陆长婴
  • 1篇汤芳

传媒

  • 5篇土壤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用于防控菜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缓冲带技术初探被引量:9
2011年
太湖地区菜地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其排水中N、P浓度较高,容易造成受纳水体的富营养化,针对这一问题,在野外构建了不同宽度的缓冲带,分别研究了缓冲带适宜种植的植物以及缓冲带不同宽度条件下对菜地排水中各形态N、P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与水稻、空心菜相比,狗牙根更适合作为缓冲带植物;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缓冲带对菜地排水中各形态N、P的拦截效率在逐渐增加,但其拦截效率的增幅却在逐渐降低,综合考虑N、P拦截所应达到的效果指标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缓冲带的最佳宽度应设置为1.5 m,此时缓冲带对溶解态N、P的处理效率分别为30.3%和54.9%,对颗粒态N和P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91.2%和94.4%,对总N(颗粒态+溶解态)和总P(颗粒态+溶解态)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56.1%和85.9%,缓冲带宽度为1.5 m时菜地和缓冲带面积之比为100:11。
李伟王建国王岩牟艳军薄录吉杨林章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镧生物质炭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特性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首次合成的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并可回收还田再利用的镧玉米秸秆炭磷酸根离子(PO43- )吸附剂,采用热力学、等温线和动力学等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镧玉米秸秆炭对PO43- 的吸附特性.在镧玉米秸秆炭吸附PO43-过程中,自由能变小于0,而焓变和熵变大于0;等温线符合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25 ℃时最大吸附量为78.36 mg·g-1;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O43-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的吸附速率常数为23.19×10-2mg·g-1·min-1;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直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而表现为二段线性;吸附量在pH 值为3~7 范围内较大,且不受除200 mg·L-1 CO32-与2 000 mg·L-1 CO32-和F-外其余共存离子的影响.镧玉米秸秆炭对PO43-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单层吸附;吸附过程由表层扩散和颗粒内扩散主导,吸附速率由边界层厚度控制;镧玉米秸秆炭对PO43-的吸附具有较广的pH 应用范围、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较大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镧玉米秸秆炭在富养化水体和含磷废水的净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戴敏王建国巢军委汤芳朱励军
关键词:吸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
生物炭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生物炭如何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稻草和白杨树枝为原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300℃、450℃和600℃制备的生物炭在5、15和40g/kg施用量下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与树枝炭相比,稻草炭显著提高了水稻土Olsen-P含量;3种温度制备的稻草炭对水稻土Olsen-P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3种施用量稻草炭均显著提高了水稻土Olsen-P含量。生物炭制备原料和施用量均显著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影响不显著。
巢军委王建国戴敏沈明星陆长婴
关键词:全磷有效磷
淹水时间对水稻土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水稻土淹水后土壤中P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发生了变化,为掌握淹水时间对这种变化影响的规律,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黄泥土为试验样本,在室内进行了不同淹水时间的土壤培育试验,并采用新鲜土壤样品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淹水时间对土壤P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淹水时间主要影响Fe-P、O-P、Ca10-P和Ca8-P的转化。与淹水前相比,淹水使Fe-P和Ca8-P增加、O-P和Ca10-P减少,其中,Fe-P和Ca8-P分别于淹水45和15天后增加最为显著并趋于稳定,此时分别增加了194和9.6 mg/kg(分别占淹水前的93%和73%);O-P和Ca10-P于淹水15天后减少最为显著并趋于稳定,此时分别减少了72和20 mg/kg(分别占淹水前的24%和27%);②淹水改变了水稻土P素有效性及有效P的数量,与淹水前相比,淹水45天,水稻土P素有效性及有效P的数量最高,有效P增加了32 mg/kg(占淹水前的57%)。结论:淹水时间影响着水稻土P素形态转化、有效性以及有效P的数量,淹水45天,水稻土P素形态转化数量最大、有效性最高和有效P的数量最大。
薄录吉王建国王岩李伟杨林章
关键词:黄泥土EHPH
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机理初探被引量:59
2010年
在野外分别构建生态沟渠(采用分布有10 cm×10 cm长方形孔的混凝土板材,沟底、沟壁种植植物)、对照沟渠1(采用硬质化混凝土板材,未人为布设植物)和对照沟渠2(土质沟渠,未人为布设植物),研究了3种沟渠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高效去除机理主要表现在沟渠植物的吸收、过滤箱中的基质吸附和植物吸收、沟渠拦截坝所产生的减缓流速和沉降泥沙等方面。其中,沟渠植物吸收氮磷分别占夏季试验进水氮磷总量的68.30%和78.45%,泥沙沉降占1.05%和5.05%;生态沟渠放置过滤箱后的氮磷去除效果显著好于未放置时,过滤箱中的植物吸收氮磷占放置过滤箱试验进水氮磷量的0.37%和1.55%,过滤箱中的基质吸附占10.82%和37.94%;生态沟渠设置拦截坝时的水力停留时间较未设拦截坝时延长2.0倍。
王岩王建国李伟薄录吉杨林章
关键词:农田排水生态沟渠流速
一种环保型人工浮岛的制作方法及其对农业集水区中氮磷的净化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目前人工浮岛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生二次污染、选材局限性等)以及农业集水区N、P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稻秸秆、毛竹和煤渣等廉价或废弃物为原料,制作人工浮岛,并将其运用于农业集水区。结果表明,本人工浮岛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当人工浮岛覆盖率为8%时,对水体N、P的净化率分别达到60.1%和54.9%;黑麦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冬季浮岛植物;煤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浮岛植物培养基质。
李伟王建国王岩薄录吉杨林章
关键词:氮磷污染净化率毛竹煤渣
三种类型农田排水沟渠氮磷拦截效果比较被引量:45
2009年
为了了解太湖地区不同类型农田排水沟渠对N、P拦截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野外构建了3种类型的农田排水沟渠,即生态沟渠、混凝土沟渠和土质沟渠。研究了不同进水N、P浓度、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和不同进水流速条件下,3种类型沟渠的N、P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h和48h静态试验以及在固定进水流速的动态试验中,沟渠对不同进水N、P浓度的N、P去除率大小顺序是:生态沟渠、土质沟渠和混凝土沟渠,其中,生态沟渠明显优于其他沟渠。在固定进水浓度的条件下,沟渠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N、P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生态沟渠、土质沟渠和混凝土沟渠,其中,生态沟渠明显好于其他沟渠。在高、低两种进水流速和固定进水浓度条件下,生态沟渠在低进水流速下的N、P去除率明显优于其他沟渠。在不同进水浓度条件下,生态沟渠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48h。
王岩王建国李伟薄录吉杨林章
关键词:生态沟渠进水浓度水力停留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