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116)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6
相关作者:肖和艾盛荣谭周进张洪霞丁龙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微生物
  • 4篇土壤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旱地
  • 3篇红壤
  • 2篇稻田
  • 2篇稻田土
  • 2篇稻田土壤
  • 2篇微生物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可培养微生物
  • 2篇红壤旱地
  • 1篇稻草
  • 1篇多样性
  • 1篇选择性抑制剂
  • 1篇烟田
  • 1篇烟田土壤
  • 1篇抑制剂
  • 1篇有机磷
  • 1篇有机碳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亚...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肖和艾
  • 5篇盛荣
  • 4篇张洪霞
  • 4篇谭周进
  • 3篇丁龙君
  • 3篇张祺玲
  • 1篇谢小立
  • 1篇王兆守
  • 1篇童成立
  • 1篇葛体达
  • 1篇陈安磊
  • 1篇郭万伟
  • 1篇刘守龙
  • 1篇杨喜爱
  • 1篇李玲
  • 1篇肖嫩群
  • 1篇张杨珠
  • 1篇沈宝明
  • 1篇吴金水
  • 1篇黄道友

传媒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核农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施肥对红壤旱地和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和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选择位于湖南桃源的红壤旱地和稻田长期施肥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施NPK(NPK)、施NPK+稻草(NPK+Str)或施NPK+稻草+绿肥(NPK+Str+GM)对旱地和稻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旱地土壤中,NPK+Str处理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磷比CK和NPK处理显著增加,而CK、NPK和NPK+Str处理土壤可培养细菌基本相同。在稻田土壤中,NPK+Str+GM处理土壤可培养真菌和细菌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磷比CK和NPK处理均显著增加,但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可培养真菌。由此推断,施稻草后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增加可能主要来源于真菌,而施稻草和紫云英对稻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增加可能主要来源于细菌。
盛荣肖和艾丁龙君张洪霞谢小立陈安磊
关键词:红壤旱地稻田可培养微生物
紫云英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为探明紫云英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还田方式,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全层翻耕紫云英覆盖、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和全层翻耕紫云英不还田3种方法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生育期内,好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急速下降,中期缓慢上升,后期稍微波动的趋势,深埋处理都略高于覆盖处理;真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紫云英覆盖前期可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深埋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放线菌数量紫云英还田处理呈现前期下降,中期急速上升,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先下降再持续上升,至烟草成熟期,紫云英覆盖>紫云英深埋>不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以旺长期为分界点,表现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紫云英还田高于不还田;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再急速上升的趋势,以紫云英深埋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烟草生育期的变化不大,都表现为早期稍微下降,以后趋于平缓,以紫云英深埋的酶活性较高。土壤生物学综合评价表明,采用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1500kg/667m2)更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肖嫩群沈宝明谭周进张祺玲肖和艾张杨珠
关键词:紫云英还田方式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活度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DGGE/TGGE技术进展被引量:12
2009年
分子生物学技术比传统的培养方法可得到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更全面的信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GGE)可分离PCR扩增的DNA片段,已成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DGGE/T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该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张洪霞谭周进张祺玲盛荣肖和艾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DGGETGGE
培养条件下旱地和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外源有机底物的响应被引量:8
2008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溶解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的活性组分,能够较快反映土壤环境变化。以14C标记葡萄糖和稻草为底物,室内培养法研究了相同含水量(45%WHC)条件下,红壤旱地和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外源有机底物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能迅速吸收利用葡萄糖和稻草中的DOC组分,而使土壤MBC含量在短时间(前5d)内出现最大值。添加葡萄糖和稻草处理,旱地土壤MBC峰值分别高于对照69.4%和55.1%,稻田土壤高于对照10.2%和10.5%。整个培养期(100d)内,添加葡萄糖和稻草处理旱地土壤MBC的平均含量分别高于对照82.1%和41.5%(P<0.05);而稻田土壤MBC在培养前期(0~60d),分别高于对照8.8%和5.1%(P<0.05),60d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葡萄糖和稻草的添加对旱地土壤总DO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0~2d除外),但可明显提高稻田土壤总DOC含量(增幅为12.8%~26.0%)。100d内,2个土壤中14C标记MBC(14C-MBC)占总量的比例为4.5%~47.4%,14C标记DOC(14C-DOC)为4.0%~12.7%。说明在土壤含水量为45%WHC条件下,有机底物的添加对旱地土壤MBC的影响大于稻田土壤,但对DOC的影响则反之。同位素示踪表明,土壤有机质本身是DOC和MBC的主要来源。
李玲肖和艾童成立丁龙君盛荣
关键词:旱地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溶解有机碳
土壤农药降解微生物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7
2009年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残留农药降解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农药可以保障土壤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土壤残留农药的种类、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土壤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张洪霞张祺玲王兆守肖和艾谭周进盛荣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
添加稻草和选择性抑制剂的红壤旱地和稻田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探讨了添加稻草和选择性抑制剂下红壤旱地和淹水稻田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培养期间,旱地土壤中添加稻草(Str)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比对照(CK)分别增加271.4%~518.8%和2900%~3608%;添加稻草+放线菌酮(Str+A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r处理增加34.1%~81.4%;添加稻草+四环素+链霉素(Str+Sm+T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 r处理下降14.3%~43.5%,而真菌增加17.1%~37.6%。淹水稻田土壤中,St r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CK增加115.3%~362.2%,而真菌数量下降5.8%~27.8%;Str+Ac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与Str处理基本相同;Str+Sm+Tc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比Str处理下降39.0%~76.2%。旱地土壤中添加稻草使细菌与真菌(B/F)比率显著下降,而淹水稻田土壤中添加稻草使B/F比率明显升高。阐明旱土中添加稻草后细菌和真菌均参与其分解和转化,而真菌作用占主要,淹水稻田土壤中添加稻草的分解和转化主要为细菌。土壤水分对添加稻草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有较大影响。
张洪霞肖和艾谭周进杨喜爱盛荣葛体达黄道友
关键词:红壤稻草选择性抑制剂
红壤旱土和水稻土团聚体中磷素的分布特点被引量:17
2009年
为深入探讨红壤磷素有效性的控制机理,研究了典型红壤旱土和水稻土团聚体中磷的组分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旱土和水稻土以粒径>0.2mm的团聚体为主,且在该级土壤团聚体中磷素含量较高;两种土壤>0.2mm团聚体中吸附态无机磷以Fe-P为主,而<0.02mm团聚体以O-P为主;水稻土>0.2mm和<0.002mm团聚体的各组分有机磷总量亦显著高于旱土对应的团聚体。说明土壤磷的形态分布与团聚体粒级有密切关系,旱土有效磷含量较低可能与其团聚体游离氧化铁含量较高、且有机磷含量较低有关。
郭万伟肖和艾吴金水丁龙君刘守龙
关键词:红壤团聚体有机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