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9DFA91900)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 相关作者:杜军周刊社袁雷马鹏飞刘依兰更多>>
- 相关机构: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怒江流域近30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怒江流域河谷盆地的9个气象站1981~2008年的日照时数、云量、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了该流域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等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怒江流域年太阳总辐射1981~1997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为-161.1MJ/(m2.10a),1997年之后以111.3MJ/(m2.10a)的速度上升。年总云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幅为0.18成/10a;而年低云量表现出与总云量相反的变化趋势,以0.32成/10a的速度增加。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年太阳辐射的趋势相反,1981~1997年以3.1%/10a的速率增加,1997~2008年为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幅为5.6%/10a。水汽压的变化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一致。低云量是怒江流域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与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 石磊杜军
- 关键词:怒江流域太阳总辐射
-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与作物干旱模式嵌套技术的华北农业干旱监测预测被引量:4
- 2009年
- 2002年和200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布置相关农学实验,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Licor-6400测定了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等大量作物生理生态参数,建立了作物干旱模式,并连接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在区域气候模式驱动下,通过不断变换气象初始场,对华北地区2002-2003年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农业干旱过程进行了单点和大范围逐日实时滚动预报。结果表明,当区域气候模式预报趋势基本正确时,在区域气候模式驱动下作物干旱模式可对单点农业干旱进行有效预测。模拟结果还表明,上述方法可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农业干旱过程进行大范围的逐日实时滚动预报;相比之下,作物干旱模式与平均气候资料结合进行区域农业干旱预报则存在较大偏差。研究证明,采用气候预测与农业气象作物模式相结合,对区域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实时预报的思路可行,这将有助于克服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只能回顾不能预报的弊端。
- 邬定荣刘建栋刘玲房世波姜朝阳罗立军
- 关键词:农业干旱区域气候模式作物模拟模型华北平原
- 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草地牧草长势监测和牧草产量预报系统的研制
- 2012年
- 1立项背景(1)中国西藏和加拿大的高寒草地分布区气候变化明显,然而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的影响研究很少,此项研究的执行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高寒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策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
- 关键词:高寒草地牧草产量长势监测草地牧草高寒草原
- 那曲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价值损益比较分析
- 2012年
- 水电开发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对其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生态环境价值损益分析在统一量纲下,将结果利用货币形式表达出来,实现水电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可为工程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以那曲河2种方案的梯级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为例,筛选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流域内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生态效益和生态环境成本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那曲河2种方案梯级水电开发带来的直接生态环境价值分别为1.05×108元/a和1.46×108元/a,能源替代的间接生态环境价值分别为5.13×107元/a和5.04×107元/a,而生态环境成本价值则为9.40×107元/a和9.73×107元/a。2种方案直接环境价值和生态环境成本的比值为1.1∶1和1.5∶1,说明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效益大于成本,且方案2优于方案1。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价方法还不成熟,且评价指标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因此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只能为水电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借鉴依据。
- 马鹏刚刘康郭艺歌
- 关键词: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成本
- 西藏怒江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1
- 2010年
- 根据西藏怒江流域9个气象站1980-2008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研究该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的地域分布以及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近29年西藏怒江流域气候生产潜力中上游主要受温度条件的制约,中下游主要受降水条件的制约,气候生产潜力与年降水量和主要生长季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总体上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上游地区。过去29年,由于温度的逐年升高,伴随降水的增加,气候生产潜力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增幅较明显。整个怒江流域未来90年(2011-2100年)有向"暖湿型"气候方向发展的趋势,降水将成为该流域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总体上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但增幅不大,未来气候对该流域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利。
- 周刊社杜军袁雷马鹏飞刘依兰
- 关键词:高寒草甸
- 拉萨河谷大气水汽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2
- 2010年
- 基于近10年(1999-2008年)地基GPS遥感的大气可降水量(GPS-PW)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拉萨河谷各季GPS-PW日变化特征及其对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拉萨河谷各季GPS-PW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春、夏、秋和冬季GPS-PW平均日变化幅度分别为1.0 mm、1.7 mm、1.0 mm和0.8 mm。GPS-PW日最小值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随季节变化不大,分别出现在08:00-10:00UTC和15:00-18:00UTC。各季GPS-PW日变化序列的谐波分析结果表明,日循环(24 h)与半日循环(12 h)是GPS-PW日变化的主要信号。日循环信号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半日循环信号夏季最强,春季最弱。在夏季GPS-PW达到日最大值的时间比平均逐时降水频次和降水量达到日最大值的时间约早2 h。GPS-PW日变化对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 梁宏刘晶淼张人禾曹玉静李文静
- 关键词:日变化特征大气可降水量地基GPS谐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