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3M42)

作品数:6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中孔祥伟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重庆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气象局开放式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暴雨
  • 3篇中尺度
  • 3篇中尺度对流
  • 3篇气旋
  • 2篇低空
  • 2篇低空急流
  • 2篇低涡
  • 2篇对流云
  • 2篇对流云团
  • 2篇云团
  • 2篇中尺度对流云...
  • 2篇台风
  • 2篇切变
  • 2篇切变线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气旋
  • 2篇西南低涡
  • 2篇急流
  • 2篇暴雨过程
  • 2篇大暴雨

机构

  • 2篇重庆市人工影...
  • 1篇兰州中心气象...

作者

  • 2篇王中
  • 1篇孔祥伟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气象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次台风远距离作用下的西南低涡大暴雨个例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利用2009年8月2—5日发生在川渝地区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实况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远距离台风作用下的水汽和温湿能输送特征;利用25点平滑算子方法研究了台风"天鹅"对此次暴雨影响系统——西南低涡作用下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东移的高空槽耦合了西南低涡,远距离的台风"天鹅"使得西南低涡在川渝地区长时间维持,台风"天鹅"倒槽对低涡系统暖湿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在台风倒槽偏东气流驱动下,其携带的水汽和能量与西南低空急流输送的暖湿水汽汇合,构建了输送到低值系统附近的水汽和能量通道,增强了强降水区水汽和能量积聚效应,这种积聚效应促使低涡系统物理结构的维持;在台风倒槽顶部偏东气流动力作用下,促使低涡系统中低层正涡度增强,进一步促使垂直涡度增长,对低涡系统动力结构维持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促使低涡系统长时间维持,最终导致长时间强降水的发生。
李强刘德王中廖峻翟丹华
关键词:台风西南低涡热带气旋
基于WRF模式热带气旋对西南低涡暴雨作用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WRF模式,利用发生在远距离"天鹅"台风作用下的西南低涡暴雨个例,通过修改台风动力风场,分析了不同数值试验中西南低涡降水系统对台风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天鹅"台风作用下,增强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输送,导致了长时间强降水的发生;不同的台风动力风场作用下,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具有明显的不同,降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局地差异;在增强(减弱)台风倒槽动力风场环流作用下,低涡系统中心偏西(东)偏北(南),相应地,低空急流输送带偏东(西),进而导致中低层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输送偏东(西),以及中低层辐合带空间位置偏东(西),进而对区域性降水空间位置产生影响,导致了降水区域局地性差异,表明远距离台风对西南低涡环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李强刘德陈贵川王中廖峻
关键词:台风西南低涡低空急流
重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诊断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雷达资料、每小时实况降水资料、TBB资料以及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26日发生在重庆东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主要是低层切变线激发重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从而带来强降水,并且低层切变线与此次MCS的发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垂直风切变最大时,强降水的区域辐合达到最大,垂直上升运动最强;(2)低层来自南海的水汽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南侧经过云贵高原进入重庆,并在重庆东北部强烈辐合上升,为重庆强降水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3)TBB资料分析显示,强降水发生时重庆上空存在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其中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由中γ尺度逐渐发展到中β尺度,另一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则在移动过程中分裂发展;(4)从雷达资料来看,暴雨发生过程中各仰角上有逆风区出现,说明了垂直环流的强度较强,有利于低层水汽向上输送。同时,中气旋的生成也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不断向上输送,促进暴雨的发展。
陈鹏刘德周盈颖孔祥伟郑丽君
关键词:暴雨中尺度对流云团中气旋切变线
重庆市森林火险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重庆市34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期NEC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根据森林火险环境气象指数的定义,研究了重庆市森林火灾变化特征,并对春季和盛夏高森林火险等级下的典型年份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林火次数具有明显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盛夏(7-9月)和春季(2-4月)为2个高峰期,其林火次数占全年林火总数的78%,其中8月最多(占全年林火总数的18%),午后是森林火灾多发时段;春季重庆市高森林火险的大气环流特征表现为: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和鄂霍茨克海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偏低,四川盆地高度场偏高,冷空气在中高纬地区堆积,天气活动主锋区偏北;盛夏重庆市高森林火险的环流特征为:巴尔喀什湖和鄂霍茨克海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显著偏低,朝鲜半岛位势高度显著偏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
刘刈李强刘德陈道劲胡春梅
关键词:森林火险盛夏
一次重庆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6 7日重庆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切变线附近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且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以及能量等方面分析表明重庆东北部已具备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通过雷达产品的分析可知,两个阶段降水的中尺度特征不同:第一阶段降水,径向速度场上出现逆风区,对应逆风区的回波较强,雨强较大,且垂直风廓线VWP显示高空有偏西偏南的强风速带下传,从而形成较深厚的西南气流风场;第二阶段降水,径向速度场上出现强度不对称的"牛眼"结构,存在风速辐合,同时VWP显示中低层有深厚的冷空气楔入,使暖湿空气抬升,降水在经过短暂的减弱后再次加强。
陈鹏刘德周盈颖何跃廖峻庞玥张虹
关键词:切变线暴雨中尺度对流云团低空急流冷平流
2009年夏季四川盆地两次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NCEP 1°×1°每6 h一次的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站降水资料及探空资料,对2009年6月26—29日("6·26")和7月30日—8月2日("7·30")发生在四川盆地的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26"暴雨过程降水影响系统主要是盆地中部的低槽及低层西南低涡,"7·30"暴雨过程则为两高之间的切变线、辐合线及西南低涡。(2)水汽通量流函数的对比分析显示,两次过程中水汽输送通道不同,"6·26"过程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而"7·30"过程则是孟加拉湾的水汽经中南半岛到达南海,与南海偏南气流汇合加强,向盆地中东部输送形成,且水汽通量的势函数及辐散分量对未来6 h累积降水的落区及中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3)中高层干冷空气向边界层下滑进入暖湿高能区,在埃克曼非平衡流向埃克曼平衡流调整过程中,强迫边界层中空气产生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且垂直运动延伸至中高层,同时激发中层的次级环流,可能是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物理机制。
陈鹏刘德李强盛杰何军廖芷仪吴政谦
关键词:暴雨边界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