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024036)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4
- 相关作者:徐一峰刘登堂王彦杨治良胡瑶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思维、语言和交流评定量表(TLC)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评价思维、语言和交流评定量表(TLC)中文译本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46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评定,应用Alpha模型和Split-Half模型评定TLC的内在信度,1周或2周后重测评定其外在信度。以临床评定的思维形式障碍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作为效标评定TLC的效度。结果①内在信度:α信度系数为0.82,折半信度系数为0.90。②外在信度:重测信度系数除了TLC18偏低外,其余各项均大于0.7,TLC总评和总分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82和0.96;评分者一致性系数除了TLC18和TLC14偏低外,其余各项均大于0.7,TLC总分的一致性系数高达0.99。③临床评定的思维形式障碍和TLC总评及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75,以TLC总分≥7分为界值,TL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和88.9%。④TLC总分或总评与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思维障碍分、认知因子和兴奋因子等均显著相关(P均<0.01)。结论TLC量表中文译本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刘登堂徐一峰
- 关键词:信度
-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初步研究
- 目的: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发现,当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SOA)约等于或大于300ms时,被试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子的反应时长于非线索化位置,出现抑制效应,这种效应被称为返回抑制(IOR)。本项研究试图探讨急性期...
- 刘登堂王彦吴彦余一冥范青胡瑶李妍卓恺明王飚江开达徐一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SOA
- 文献传递
- 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感觉门控P50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病程对精神分裂症感觉门控抑制缺陷的影响。方法对58名健康志愿者、3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和3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进行感觉门控研究。应用听觉P50抑制评估感觉门控,实验模式为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结果首发患者、慢性患者及对照组的S1波幅分别为(3.7±2.5)μV、(4.5±2.0)μV和(5.8±3.8)μV(F=5.53,P<0.01),首发患者的S1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S2波幅分别为(2.8±1.1)μV、(3.5±1.5)μV和(2.1±1.4)μV(F=11.47,P<0.01),首发和慢性患者的S2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2,小于0.01),并且慢性患者的S2波幅高于首发患者(P=0.02)。P50抑制指标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首发和慢性患者的S2/S1波幅比均大于对照组(P均小于0.01),而S1-S2波幅差值和100(1-S2/S1)均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1),但首发患者和慢性患者之间P50抑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均存在明显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病程对精神分裂症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无明显影响。
- 刘登堂陈兴时卓恺明宋振华吴彦王继军杨治良徐一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感觉门控
-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被引量:8
- 2008年
- 利用线索-靶子模式研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组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组。结果表明:(1)健康志愿者和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完好的返回抑制现象,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2)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缺陷与疾病慢性化指标(病程、既往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支持早期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在急性期存在不同的返回抑制特征,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保存完好,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缺陷可能发生发展于疾病的慢性过程中,而不是发生于疾病初期;精神分裂症的注意缺陷是独立的缺陷症状。
- 刘登堂杨治良王彦卓恺明胡瑶余一冥宋振华吴彦徐一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基本属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及41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急性期患者分别接受线索-靶子实验。靶子位置的2个水平分别为线索化位置和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asynchrony,SOA)的9个水平分别为300ms,400ms,500ms,600ms,700ms,800ms,1200ms,1500ms和2500ms。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分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P=0.000),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反应时(365ms)短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反应时(521ms)。靶子位置的主效应显著(P=0.000),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458ms)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428ms)。SOA主效应不显著(P=0.338)。分组和SOA之间、分组和靶子位置之间、SOA和靶子位置之间以及分组、SOA和靶子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均>0.05)。(2)健康对照组在所有SOA水平上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均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差异均达非常显著性(P均<0.01)。(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所有SOA水平上靶子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均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其中SOA为400ms,700ms和2500ms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SOA为600ms,800ms,1200ms和1500ms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SOA为300ms和500ms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人自SOA300ms以后就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而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回抑制延迟出现,SOA600ms以后出现稳定的返回抑制。
- 吴彦徐一峰王彦卓恺明余一旻胡瑶范青李妍江开达施慎逊刘登堂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S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