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72)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海燕吕大炜王东东王平丽李增学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黄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页岩
  • 7篇油页岩
  • 7篇
  • 6篇地层
  • 5篇层序
  • 5篇层序地层
  • 4篇盆地
  • 3篇古近系
  • 3篇沉积环境
  • 2篇地层格架
  • 2篇岩系
  • 2篇格架
  • 2篇含煤
  • 2篇层序地层格架
  • 2篇沉积相
  • 2篇成矿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机构

  • 10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山东黄金地质...

作者

  • 9篇吕大炜
  • 9篇刘海燕
  • 8篇李增学
  • 8篇王平丽
  • 8篇王东东
  • 4篇刘莹
  • 3篇冯婷婷
  • 2篇李莹
  • 2篇郑雪
  • 1篇高丽华
  • 1篇李晓静
  • 1篇史长营

传媒

  • 5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煤炭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揭示煤与油页岩共生于同一盆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共生成矿等原理,通过对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特征综合分析,提出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指出主要地质要素包括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煤及油页岩层、顶底板岩层以及上覆岩层等静态因素,和构造演化、煤与油页岩共生岩系形成的气候、盆地内的古生物演化与分带(层)、盆地边缘地区古植物的分布、水介质的性质变化(水体分层机制)、聚集及流动等的动态因素,由此确定了二者共存系统的主要地质作用。依据盆地演化史、成矿保存机制和后期的改造作用,将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成矿作用系统、含矿盆地系统、煤与油页岩(群)系统以及含煤与油页岩区块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反映各种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的剖面图、平面图及专门性的技术图件和各种矿产资源的储量数据、演化事件等来描述。
吕大炜李莹刘海燕李增学王东东刘莹王平丽
关键词:成矿系统
黄县盆地黄县组沉积演化及煤与油页岩共生被引量:11
2013年
在系统收集黄县盆地黄县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盆地分析学等理论与分析方法,探讨了黄县组煤与油页岩共生的成因机制。在黄县组中可以识别出1个超长期旋回、2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黄县组发育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其沉积环境演化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即盆地初始形成阶段、盆地缓慢扩张阶段、盆地逐渐萎缩阶段、再次缓慢扩张阶段、快速扩张阶段以及逐渐消亡阶段。受构造活动、可容空间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控制,盆地初始形成、萎缩和消亡阶段不利于煤和油页岩的共生;盆地缓慢扩张阶段有利于煤和油页岩的共生,其中厚度较大的油页岩主要发育在基准面上升-下降的转折位置;盆地快速扩张阶段发育煤层和泥灰岩共生。
李莹
黄县盆地古近系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类型及发育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黄县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煤与油页岩资源赋存区。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构造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对黄县盆地煤与油页岩组合类型进行研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下分析不同组合类型的沉积环境演化,这对于该区煤与油页岩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煤与油页岩组合类型有四种型式:油页岩/其它沉积/煤层共生组合(煤4-泥岩-油4组合)、煤层/油页岩共生组合(煤3和油3,煤1和油2)、油页岩/煤层/油页岩共生组合(油2-煤1-油1)和油页岩/煤层共生组合(油上1和煤上1)。(2)在黄县断陷盆地古近系地层沉积充填序列中识别出两类三个性质不同的层序界面(SB1、SB2、SB3),其中李家崖组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具有四元结构特点,即由低水位体系域、湖扩张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晚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3)黄县盆地古近系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主要在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与湖侵体系域中发育,特别是在湖侵体系域中煤与油页岩组合类型丰富,主要与湖侵体系域复杂的沉积环境演化有关。
刘莹刘海燕吕大炜李增学王东东王平丽蔺兴旺
关键词:古近系层序地层
多元聚煤理论体系及聚煤模式被引量:23
2015年
煤地质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多种成煤理论相继提出,已进入一个多元化的繁盛阶段。但是,聚煤理论研究中还有很多科学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如海侵(水进)过程中煤的聚积机理、聚煤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板块构造的控煤作用、煤与其共伴生矿产的共生机理以及含煤系统理论等,都与煤聚积、聚煤盆地各种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研究密切相关,而理论研究的滞后也影响了能源矿产资源的预测、评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不同聚煤理论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本文在系统、全面的理解各种聚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聚煤理论体系及聚煤模式,认为多元成煤理论体系是以泥炭沼泽堆积样式为中心,盆地水域体制为阐明聚煤作用机制的基本点,其核心思想是阐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成煤机制的交叉、包含,而不是孤立地看一个具体问题,聚煤盆地层序地层不同体系域聚煤差异性为聚煤理论的支撑格架,古植物、古气候、古构造和古地理分析为构建聚煤理论体系的四个基本条件,各种地质因素的相互牵制、多种事件(如突发性水侵事件、构造事件、火山事件等)的影响,聚煤模式的多样性和聚煤作用过程与机制多元性等,构成了多元成煤理论体系的内核,并强调该体系构建的四个统一:聚煤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协同性的统一、独创性与转化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阐明不同聚煤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多元聚煤理论不是将不同成煤理论或观点的简单集合,而是深入阐明各种因素的影响、动态与静态交叉机理、各种条件的融合、聚煤盆地内外各种作用的相互牵制与耦合等。
李增学吕大炜王东东刘海燕王平丽刘莹
关键词:聚煤模式聚煤盆地相互作用层序地层
山东黄县盆地古近系李家崖组含煤岩系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被引量:4
2019年
山东黄县盆地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煤和油页岩共生盆地,古近系李家崖组是盆地主要的含煤岩系发育层段。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依据钻测井、岩心资料划分了李家崖组的沉积相类型,编制了分体系域的沉积相图。主要结论如下:(1)李家崖组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2)层序Ⅰ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为主;层序Ⅱ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湖泊相为主。(3)层序Ⅰ发育时期:低水位期盆地初始形成湖扩展期盆地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层序Ⅱ发育时期:低水位期盆地再次缓慢扩张湖扩展期盆地加速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消亡。
孔凡飞贾强李增学吕大炜刘海燕王东东韩乔羽
关键词:古近纪体系域沉积相
内蒙古金宝屯矿区煤与油页岩共生沉积环境及层序演化被引量:4
2015年
在系统分析内蒙古金宝屯盆地协尔苏组钻孔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金宝屯盆地的煤与油页岩共生发育的沉积环境、层序地层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协尔苏组存在两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类型(自上而下):煤层-油页岩(C-OS)组合和煤层-油页岩-煤层(C-OS-C)组合,主要发育于深湖-半深湖向三角洲过渡的环境,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仅发育在盆地演化晚期的高水位体系域。构造运动、基底地形、水体深度与分层等因素综合控制了煤、油页岩的发育与展布,进而控制了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发育的类型、演化及展布特征。
冯婷婷李增学吕大炜王东东刘海燕王平丽
关键词:沉积相层序地层
黑龙江依兰盆地古近系煤与油页岩共生特点及层序地层格架被引量:12
2013年
黑龙江依兰盆地是我国典型的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通过对盆地古近系达连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煤与油页岩共生特征进行研究,识别出四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即煤层/油页岩/煤层组合、油页岩/煤层/油页岩组合、油页岩/其它沉积/煤层组合及油页岩/煤层组合。将达连河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内部可以识别出4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LST)沉积期,在地势低洼处发育厚度不大、分布局限的油页岩,向隆起区尖灭;湖扩张体系域(EST)沉积期,4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均有发育;湖扩张体系域从早期到晚期、从滨湖到湖中心,共生组合中煤层厚度逐渐减小,油页岩厚度逐渐增大;早期高水位体系域(EHST)沉积期,主要发育厚度巨大、分布稳定的油页岩;晚期高水位体系域(LHST)不发育煤层和油页岩。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相关关系控制了煤、油页岩的发育和相互转换。
王东东李增学王真奉吕大炜刘海燕王平丽郑雪吕育林蔺兴旺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古近系
典型盆地煤与油页岩共生成矿物质及古气候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选取煤与油页岩共生典型盆地山东黄县盆地、辽宁抚顺盆地、黑龙江依兰盆地和内蒙古金宝屯盆地,综合分析了其成矿物质特点,认为共生背景下煤岩中的低等动植物和油页岩中的高等植物均比单一矿种下含量高。这一规律可用于勘探、开发煤或油页岩单一矿种时预测其共生矿种存在的可能性。对古气候的分析表明,气候变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与油页岩的共生模式,这种共生模式可为古气候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反之,通过古气候的变迁也可帮助勘探、开发共生背景下的煤与油页岩。
王平丽李增学吕大炜王真奉刘海燕王东东冯婷婷
关键词:油页岩成矿物质古气候
华北中南部地区石盒子群沉积环境研究新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华北地区石盒子群的沉积环境长期以来一致存在较大的争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该时期完全为陆相沉积,也有一些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海相沉积物。本文着重对鲁西、河南等地区石盒子群的奎山砂岩进行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指标研究,在该砂岩中发现了冲洗交错层理,并在该砂岩中上部发现了海绿石的存在。通过详细分析奎山砂岩中海绿石的显微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华北地区奎山砂岩中海绿石的化学成分、含量与国内外古代的海相、过渡相海绿石基本一致,推断其为滨浅海富氧环境的产物。华北地区奎山砂岩中发育的沉积构造和所含海绿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该时期曾发生过海侵,反映了石盒子群沉积期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华北地区石盒子群奎山砂岩中上部海相沉积环境的确定,可能改变华北盆地二叠纪以来单纯为陆相沉积的认识,这为精细研究华北地区中晚二叠世的盆地格局、充填演化及恢复古地理景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依据。
李增学李晓静王东东刘莹陈晓燕吕大炜张增奇梁吉坡刘海燕王平丽
关键词:海绿石元素地球化学沉积环境
陆相断陷盆地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及其层序地层特征被引量:25
2016年
为了研究陆相断陷盆地煤层与油页岩共生发育的地质现象,采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能源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煤与油页岩共生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陆相断陷盆地煤层与油页岩主要存在5种共生组合类型;煤和油页岩的发育均需要稳定的构造和较少的陆源碎屑物质供应,共生发育的煤和油页岩中均含有高等植物和藻类;盆地基底的幕式构造活动对煤和油页岩发育的沉积环境及其转化起到主要控制作用,气候条件、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有机质供应等起到次要控制作用;在层序地层格架下,各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均可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从体系域早期到晚期、从滨湖到湖中心,共生组合中煤层厚度逐渐减小,油页岩厚度逐渐增大;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则主要发育厚度大、分布稳定的油页岩-煤层组合.可见,盆地基底幕式构造活动、沉积环境演化、气候条件、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有机质供应等因素共同控制了陆相断陷盆地煤与油页岩的共生发育,且共生组合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
王东东李增学吕大炜刘海燕王平丽冯婷婷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