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94)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陈静孙千里彭亚君李茂田江俊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史前
  • 1篇史前文明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全新世
  • 1篇全新世以来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湖泊
  • 1篇湖泊沉积
  • 1篇湖泊沉积物
  • 1篇环境磁学
  • 1篇环境演变
  • 1篇季风
  • 1篇季风降水
  • 1篇降水
  • 1篇KA
  • 1篇沉积物
  • 1篇磁学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孙千里
  • 2篇陈静
  • 1篇李茂田
  • 1篇陈中原
  • 1篇张卫国
  • 1篇彭亚君
  • 1篇江俊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4.0ka BP前后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史前文明变迁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不同气候区84个地点110条4.0ka BP前后的古气候、古环境记录,以讨论该时段前后气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史前文明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4.0ka BP前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以降温为主。从湿度变化上看,北部、西北部的干旱区以及东部季风区的大部分地区气候为干或偏干状况,仅有少数记录,如长江下游、黄土高原中部偏南地区为"洪水"频发表征的湿度增加。总体上看,4.0ka BP前后,中国气候似乎并未呈现"南湿润北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地区出现的湿度增加或土壤侵蚀加剧情况,或与4.0ka BP前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变化引起季风降水的季节性分布差异加大有关。同时,中国北部、中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文明在该时段的普遍衰退,则表明气候、环境变化是4.0ka BP前后史前文明变迁的重要驱动力。
彭亚君孙千里陈静李茂田
关键词:气候特征KA季风降水史前文明
湖泊沉积物磁学特征指示的埃及Faiyum盆地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
2016年
利用埃及北部Faiyum盆地获得的高取芯率沉积物岩芯,进行沉积物多种磁性参数的测量,结合有机碳、介形虫、粒度等分析,在AMS14C加速器测年的基础上,建立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物磁性特征变化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粒度效应以及沉积后的各种次生作用对沉积物的磁性特征没有明显的影响,磁性变化主要反映了沉积物不同来源组成的相对变化.全新世前沉积物磁性较弱,主要含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与周边沙漠的物质相似,结合其粒度特征,沉积物来源应以近源物质为主.全新世早中期(约10 5.4 ka BP)沉积物磁性变化相对稳定,有机质含量也较高,指示了来自尼罗河较为稳定的物质供应;而大约5.4 ka BP尤其最近约4.2 ka BP以来,磁性的明显变化反映了流域降水减少情况下,来自青尼河物质贡献的相对增加;最近约2.0 ka BP以来沉积物的磁性变化,则更多地与盆地人类活动的强化有关.总体而言,Faiyum盆地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主要受控于全新世以来尼罗河与盆地的水力学联系.即:全新世前盆地未与尼罗河连通时,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周边沙漠的风成物质;而受全新世早-中期来流域季风降水增加的影响,泛滥的尼罗河为盆地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物质供应,湖泊也处于高湖面;全新世晚期以来,随着流域干旱化的加剧,尼罗河与盆地的连通性开始减弱,来自高磁性的青尼罗河物质贡献开始相对增加.最近约2.0 ka BP以来,虽然仍有人工运河连接尼罗河与盆地,但沉积物磁性的显著变化更多地反映了盆地人类活动的不断强化.
江俊Alaa Salem赖晓鹤张卫国Leszek MarksFabian Welc徐立辰陈静陈中原孙千里
关键词:环境磁学全新世湖泊沉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