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263)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生弟刘振国孙秀徐洁懿陆国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帕金森
  • 8篇帕金森病
  • 8篇细胞
  • 5篇基因
  • 4篇多巴
  • 4篇多巴胺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细胞
  • 2篇多巴胺能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多糖
  • 2篇脂多糖
  • 2篇神经前体细胞
  • 2篇神经元
  • 2篇受体
  • 2篇体外
  • 2篇体细胞
  • 2篇能神经
  • 2篇能神经元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1篇陈生弟
  • 5篇刘振国
  • 5篇孙秀
  • 4篇徐洁懿
  • 3篇刘卫国
  • 3篇陆国强
  • 2篇汪锡金
  • 2篇刘军
  • 2篇梁梁
  • 2篇梁粱
  • 1篇糜军
  • 1篇汤荟冬
  • 1篇陈琰
  • 1篇王宝奇
  • 1篇李彪
  • 1篇杜芸兰
  • 1篇叶民
  • 1篇张宇红
  • 1篇陈诗书
  • 1篇陈先文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eurturin和GFRα2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1年
neurturin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 (GDNFfamily)成员之一 ,它的受体GFRα2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 (G PI)与细胞表面连接 ,neurturin与GFRα2结合后 ,酪氨酸激酶受体RET蛋白激活 ,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neurturin在促进多巴胺 (DA)能神经元存活、部分外周神经元和肠道神经丛的发育以及胶质细胞的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孙秀陈生弟
关键词:NEURTURIN胶质细胞帕金森病
腺病毒介导的GDNF基因转移体外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为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转移治疗帕金森病 (PD)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RT-PCR及 ELISA定量分析观察人 GDNF腺病毒 (Ad-GDNF)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 PC1 2细胞的表达 ,通过观察病毒直接感染及病毒感染的 PC1 2细胞上清对中脑原代培养细胞中的 TH阳性细胞 (DA能神经元 )生存能力和形态分化的影响来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Ad-GDNF在星形胶质细胞、PC1 2细胞及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均可有效表达 ,其表达产物对中脑 DA能神经元的生存和形态分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 GDNF基因转移可在体外有效表达 ,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 ,提示该手段在
陈先文陈生弟杨国源刘振国汤荟冬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人腺病毒基因转移帕金森病
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特性
2002年
为了解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特性和建立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体外分化调控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本实验采用含有丝分裂源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来源于大鼠胚胎E14.5天的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了解其前体细胞特性。结果发现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呈神经前体细胞特征性标记Nestin免疫染色阳性,无分化细胞标记;细胞克隆实验证实中脑神经前体细 胞有自我更新能力;在EGF刺激下增殖迅速;当撤去EGF后置于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和被覆多聚赖氨酸(PLL)的培养皿内,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可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本试验证明我们培养的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具有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孙秀陈生弟刘振国刘卫国梁粱徐洁懿
关键词:中脑神经前体细胞体外分离细胞培养
IL-1α对神经前体细胞Nurr1基因的诱导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Nurr1基因的表达以及IL 1α对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Nurr1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 ,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内Nurr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观察IL 1α对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Nurr1mRNA的诱导表达作用。 结果 :中脑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均表达Nurr1mRNA和蛋白质 ,中脑神经前体细胞的Nurr1表达量多于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IL 1α可诱导中脑神经前体细胞Nurr1mRNA的快速表达 ,IL 1α(10 0pg/mL)作用 1h后 ,Nurr 1mRNA表达增加 ,3h后Nurr1mRNA表达达到高峰 ,2 4h后恢复至基线水平。而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的Nurr1mRNA在IL 1α诱导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 :IL 1α可能通过Nurr1的过度表达促进中脑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方向分化。
孙秀陈生弟刘振国刘卫国梁粱徐洁懿
关键词:IL-1Α神经前体细胞NURR1基因基因表达多巴胺
Nurr1的分子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2001年
Nurr1属于孤儿核受体的超家族 ,人类Nurr1基因位于 2号染色体 ,在中枢多巴胺能系统中高度表达 ,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存活密切相关。本文对Nurr 1的分子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作一综述。
孙秀陈生弟
关键词:NURR1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孤儿核受体
Prepro-neurturin基因的克隆及其在COS-7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Neurturin (NTN)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 ,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潜在有效因子。本研究用RT PCR方法获取prepro neurturincDNA ,并克隆至pBluescriptⅡSK(+)载体中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 ;再将prepro neurturin基因克隆至 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 ,经Lipofectamine转染 ,在COS 7细胞中瞬间表达 ,经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 ,鉴定其mRNA和蛋白表达正确。用表达NTN的条件培养基处理原代培养胚胎中脑神经元 ,发现其有促进神经元存活和发育功能。
孙秀糜军陈生弟陈诗书
关键词:多巴胺能神经元帕金森病COS-7基因克隆
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诱导分化为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干细胞后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分为3组,将溴尿嘧啶(brdu)标记的诱导分化的BMSCs(每只鼠共移植6×105个细胞)、未诱导的BMSCs(每只鼠共移植6×105个细胞)和生理盐水(12μl)分别注入模型鼠右侧纹状体,在治疗后1~5个月分别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的变化,并进行脑冰冻切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免疫荧光检测双标细胞)以及脑切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H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细胞移植治疗后1个月,BMSCs诱导组和未诱导组旋转次数开始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前两组转数分别从移植前的(15.2±2.5)r/min、(14.4±3.8)r/min降到治疗后第5个月的(6.7±1.8)r/min和(8.5±3.2)r/min];而生理盐水组转数移植前后变化不明显,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治疗后,BMSCs诱导组移植区可见一定数量双标的神经和神经胶质细胞,而未发现明显的TH双标的细胞。通过对移植后TH阳性细胞的定量分析可发现:各组间黑质损毁侧TH阳性细胞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诱导组治疗帕金森病模型的疗效总体好于未诱导的BMSCs组,前两组的疗效均好于生理盐水组。
叶民陈生弟汪锡金陆国强梁梁徐洁懿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
大鼠纹状体区多巴胺受体的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大鼠黑质区注射脂多糖(LPS)后,纹状体区多巴胺2型受体(D2R)亚型mRNA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D2R与帕金森病(PD)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LPS注人大鼠单侧黑质区,注射后21 d左右,以阿扑吗啡诱导大鼠旋转,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双侧纹状体区D2R两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 单侧黑质注射LPS的大鼠经阿扑吗啡诱导后向损毁同侧旋转,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区DL和DS的mRNA表达量损毁侧较对照侧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LPS损毁大鼠的纹状体部位D2R mRNA含量的变化,可导致大鼠行为的改变,提示D2R可能与PD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刘军陈生弟刘振国乐卫东
关键词:多巴胺受体动物行为LPS脂多糖帕金森病
neurturin基因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neurturin(NTN)基因转染c17.2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神经干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在构建成功高表达NTN蛋白NTN-c17.2细胞克隆的基础上,分别在6-羟多巴胺单侧模型大鼠的纹状体区移植入NTN-c17.2、Mock-c17.2和磷酸缓冲液(PBS),通过免疫组化、旋转行为变化和高效液相色谱监测观察c17.2神经干细胞的分化,NTN基因的表达和NTN蛋白的治疗作用。结果NTN-c17.2细胞移植后,标记抗原巢蛋白(nestin)逐渐消失,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但仍持续分泌NTN蛋白。动物模型旋转行为动态观测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都提示NTN-c17.2和Mock-c17.2好于PBS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c17.2神经干细胞能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后部分细胞可分化成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细胞。结论用带有NTN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PD,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这种治疗作用主要和神经干细胞分泌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移植后的细胞分化有关,NTN蛋白可以增强这种作用。
刘卫国陈生弟陆国强李彪王宝奇陈琰杜芸兰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基因帕金森病神经生长因子类
脂多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损毁作用,探讨免疫机制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LPS注入大鼠单侧黑质后分别于注射后2、3、4周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动物旋转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纹状体和黑质部位DA等单胺类递质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数;采用尼(氏)染色(Nissl)观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以双重免疫酶染色法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iNOS)合成.结果大鼠单侧黑质注入LPS后2、3、4周,以阿朴吗啡诱发大鼠均出现旋转行为,其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DA及其代谢物含量降低了30%~70%,注射侧的黑质TH阳性细胞数减少,尤以3周和4周为甚,尼(氏)染色和双重免疫酶染色法也分别显示LPS注射侧小胶质细胞活化,同时伴有iNOS合成的增加.结论 LPS对DA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损毁作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释放的NO有可能参与该细胞死亡,提示免疫机制与PD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刘军陈生弟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脂多糖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