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BAD02A07-4)

作品数:5 被引量:13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万代尹钧朱高纪李春明马新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县农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2篇干物质
  • 2篇干物质积累
  • 2篇高产
  • 1篇冬小麦
  • 1篇冬性
  • 1篇选育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玉米
  • 1篇玉米产量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技术研究
  • 1篇生态条件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处理
  • 1篇穗型
  • 1篇土壤

机构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南县农业局
  • 1篇驻马店市农业...
  • 1篇河南金博士种...

作者

  • 3篇尹钧
  • 3篇刘万代
  • 2篇熊淑萍
  • 2篇马新明
  • 2篇李春明
  • 1篇李如意
  • 1篇姬兴杰
  • 1篇赵鹏
  • 1篇朱高纪
  • 1篇张浩
  • 1篇李巧云
  • 1篇杜沛鑫
  • 1篇吴旭红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学会耕...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驻马店冬小麦主要气候生态特征与高产关键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驻马店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6.67万hm2左右,占全市粮食总面积112万hm2的59.5%,小麦总产量稳定在40亿kg以上,占河南省的1/8左右。驻马店的小麦生产在保障河南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驻马店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其气候生态条件和豫北高产地区有明显差异,形成小麦产量三因素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明显偏低,限制了小麦单产的提高,夺取高产难度明显较大。2004年以来,小麦公顷产量由5670kg提高到目前的6850.5kg,增长幅度较大,但是年度间存在着产量水平忽高忽低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迫切需要研究出一套适合驻马店小麦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驻马店小麦高产、稳产和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朱统泉武建华金艳范春燕夏小亮吴旭红段红朝
关键词:冬小麦生态条件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水分处理对半冬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灌水及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前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LAI;拔节后适宜田间持水量为65%,灌水过多反而对干物质积累不利,特别是对花后旗叶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李如意李巧云尹钧刘万代杜沛鑫
关键词:半冬性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3
2007年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刘万代尹钧朱高纪
关键词:穗型剪叶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
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豫农416的选育被引量:5
2010年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以豫麦21/豫麦35的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846.5kg/hm2和7987.5kg/hm2,分别比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其特点是超高产、优质、广适,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刘万代尹钧张文杰吴宝红
关键词:超高产
河南省小麦、玉米产量区域潜力研究
采用机制法研究了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玉米的光、温、水、土等自然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玉米均存在较大的增产潜力,而且玉米的增产潜力远高于小麦的增产潜力,主要表现在玉米的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壤潜力高于小麦的各项潜...
马新明熊淑萍赵鹏张浩李春明
关键词:小麦玉米
文献传递
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3
2008年
采用等氮技术进行原状土柱法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柱栽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变化有明显影响。不同土壤深度脲酶和蛋白酶总活性均表现为肥料配施〉有机肥〉尿素;土壤脲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0~20cm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占全生育期1.2m土层总活性的50%以上,0~40cm土层占79%左右,在0~20cm和20~120cm的土层所占比例大致相当;不同土层的脲酶活性均在拔节期达到最高;在小麦生育后期,脲酶活性在不同土壤深度表现为升高的趋势。3种肥料类型处理不同土层的蛋白酶活性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次为拔节期,在拔节期和扬花期出现峰值,在抽穗期和灌浆盛期出现低谷,其最小值出现在灌浆盛期;土壤蛋白酶在20~40cm和80~100cm时出现峰值,并在20-40cm土层时活性最高。3种肥料类型处理间比较,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肥料配施〉有机肥〉尿素。在同-土层中的细菌数量以苗期最大;真菌数量以抽穗期最大;放线菌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数量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以20-40cm土层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0~20cm土层次之,40~120cm土层随土层深度加深数量逐渐减少。
姬兴杰熊淑萍李春明张伟马新明
关键词:肥料类型土壤酶土壤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