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441)

作品数:16 被引量:551H指数:10
相关作者:庞雄飞梁广文侯有明张茂新孔垂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种群
  • 9篇小菜蛾
  • 9篇菜蛾
  • 5篇干扰作用控制...
  • 4篇小菜蛾种群
  • 3篇生命表
  • 3篇种群控制
  • 3篇挥发油
  • 3篇次生化合物
  • 2篇性诱
  • 2篇性诱剂
  • 2篇乙醇提取物
  • 2篇植物
  • 2篇植物次生化合...
  • 2篇生态控制
  • 2篇实验种群
  • 2篇蔬菜
  • 2篇潜蝇
  • 2篇薇甘菊
  • 2篇物种

机构

  • 19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16篇庞雄飞
  • 11篇梁广文
  • 7篇侯有明
  • 5篇张茂新
  • 5篇冼继东
  • 3篇吕利华
  • 3篇凌冰
  • 3篇孔垂华
  • 3篇曾玲
  • 3篇何余容
  • 2篇尤民生
  • 1篇田明义
  • 1篇焦懿
  • 1篇沈叔平
  • 1篇钟平生
  • 1篇赵辉

传媒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昆虫天敌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Entomo...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5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恢复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探讨了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停止化学杀虫剂使用后多样性的恢复。结果表明化学杀虫剂对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物种分布的均匀性等均有影响。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同害虫类、捕食性天敌和蜘蛛类的特征变化关系密切。经常使用化学杀虫剂的菜田与停止使用后的菜田相比 ,物种数量显著减少 ,多样性指数降低。停止化学杀虫剂使用后 ,优势害虫的种群趋势指数明显降低 ,天敌对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增强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增大。因此 ,限制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恢复由于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而破坏了的菜田环境 ,增强天敌对主要害虫的控制能力 。
侯有明尤民生庞雄飞梁广文
关键词: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化学杀虫剂
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模型被引量:1
2001年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以小菜蛾卵作为目标寄主卵 ,在室内模拟研究了赤眼蜂蜂量、寄主卵密度、搜索空间大小和植株体积与短管赤眼蜂寄生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 ,赤眼蜂蜂量是影响短管赤眼蜂寄生率的主因素 ,植株大小、搜索空间也对寄生率形成极显著的影响 ,寄主卵量则对寄生率没有任何影响 ;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寄生率的影响以蜂量和植株大小的交互作用最大 ,其次是蜂量与寄主卵量、寄主卵量与植株大小的交互作用 .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有较强的寄生率 ,且短管赤眼蜂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现象 .
何余容吕利华庞雄飞
关键词:小菜蛾寄生率生物防治
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菜芯地的扩散动态被引量:7
2000年
在不同生长期的菜芯地释放赤眼蜂防治小菜蛾 ,当蜂量为 2 0 0 0头 /点时 ,拟澳洲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 (寄生率大于 60 %) ,苗期为 3米 ,生长中期和收获期为 4米。短管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 ,苗期和生长中期为 4米 ,收获期为 5米 。
何余容吕利华庞雄飞
关键词:赤眼蜂收获期苗期田间寄生率
全文增补中
性诱剂对小菜蛾种群控制的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30
2000年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 ,探讨了不同蔬菜种类、不同小菜蛾卵量基数和不同性诱剂诱盆数量等条件下小菜蛾性诱剂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 ,小菜蛾卵量基数和诱盆数量的变化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而蔬菜种类的作用较小 ;同时建立了控制效果与这些因素之间变化的动态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和模拟 ,建立了田间不同条件下性诱剂的定量化应用技术。
侯有明庞雄飞梁广文
关键词:性诱剂小菜蛾卵量种群控制蔬菜种类
全文增补中
薇甘菊挥发油的化感潜力被引量:112
2002年
外来植物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Kunth .)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杂草 ,其挥发油对植物、真菌和细菌均具有生物活性 ,对植物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 .随着薇甘菊挥发油浓度 (2 0 0、4 0 0、80 0、16 0 0mg·L-1)的增加 ,6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随之明显减弱 .薇甘菊挥发油 (2 5 0 0 g·hm-2 )土壤处理 ,受试的 6种植物鲜重明显减少 ,出苗时间推迟 1~ 2d .薇甘菊挥发油在中等浓度 (40 0mg·L-1)时 ,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抑菌率为 5 3.38%;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次之 ,抑菌率为2 8.6 6 %;对长春花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弱 ,抑菌率为 18.6 9%.
张茂新凌冰孔垂华赵辉庞雄飞
关键词:薇甘菊挥发油化感潜力
驱避剂在保护植物免受虫害中的作用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研究喷洒非嗜食植物的乙醇抽提物后对小菜蛾的综合效果。卵密度与对照的比值表示干扰成虫趋近及产卵的作用。卵、和低龄幼虫的存活率与对照的比值表示幼虫拒食和中毒死亡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许多菜...
庞雄飞冼继东张茂新
关键词: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植物次生化合物小菜蛾
文献传递
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的生态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不同的生态控制措施(施用马缨丹Lantana camaraL.乙醇提取物、施用机油乳剂和释放寄生性天敌)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种群动态控制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喷施马缨丹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gDW/100mL)和机油乳剂(300x),释放寄生性天敌各处理区中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76、0.252、和0.377,表明这几种控制措施对美洲斑潜蝇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美洲斑潜蝇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为82.4%、74.8%和62.3%。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的生态控制系统,在田间评价了自然控制因子与人工控制措施联合对美洲斑潜蝇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高峰期施用马缨丹乙醇提取物(1gDW/100mL)和机油乳剂(300x),在幼虫高峰期释放寄生蜂(2000头/100m2),处理后美洲斑潜蝇的种群趋势指数I值小于1,表明可以达到控制美洲斑潜蝇种群增长的效果。
冼继东梁广文曾玲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生态控制种群
寄生小菜蛾的赤眼蜂蜂种选择II.几种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繁殖潜能评价被引量:3
2001年
通过组建几种不同来源的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繁殖能力最强 ,内禀增长率为 0 .3664和 0 .3435,具有室内大量生产的潜力 ;碧岭赤眼蜂和特氏赤眼蜂的繁殖能力较强 ,其内禀增长率为 0 .3440和 0 .2 95,是在室内保种和繁殖的合适寄主 ;卷蛾分索赤眼蜂繁殖能力较差 ,内禀增长率为 0 .2 60 9,米蛾卵不是其室内大量繁殖的最佳中间寄主。
何余容吕利华庞雄飞
关键词:小菜蛾米蛾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
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种群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1
2005年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马缨丹(LantanacamaraL.)乙醇提取物(干重1g·100mL-1)在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种群控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对保护菜豆(PhaseolusvagarisL.)免受美洲斑潜蝇为害起着明显的作用。处理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135,即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可达86.5%。马缨丹乙醇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作用无影响。
曾玲冼继东梁广文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生命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美洲斑潜蝇乙醇提取物种群控制马缨丹干扰作用控制指数生命表
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被引量:70
2002年
通过室内外系统试验探讨了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其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显著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力等方面。印楝素乳油 0 0 0 5mL L处理对成虫的忌避率为 78 3% ,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 71 8%和 6 2 9% ,幼虫总取食量是对照的5 9 0 % ,使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 (I值 )降为 2 4,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为 0 10 79。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法就印楝素乳油施用后小菜蛾种群数量动态的模拟分析亦表明 。
侯有明庞雄飞梁广文
关键词:小菜蛾种群控制忌避作用拒食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