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1-2-392)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傅洪魏安宁唐曦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利多卡因
  • 4篇丙泊酚
  • 3篇注射痛
  • 3篇丙泊酚注射痛
  • 1篇地塞米松
  • 1篇乳剂
  • 1篇配伍
  • 1篇配伍研究
  • 1篇麻醉
  • 1篇麻醉药
  • 1篇麻醉作用
  • 1篇静脉
  • 1篇静脉麻醉
  • 1篇静脉麻醉药
  • 1篇静注
  • 1篇局部麻醉作用

机构

  • 4篇重庆市中医院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市第七人...

作者

  • 4篇傅洪
  • 3篇魏安宁
  • 1篇唐曦

传媒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维持时间的观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维持时间。方法 54例无痛胃镜患者,持续监测脉率、血氧饱和度(SPO2)、灌注指数(PI)。预注2%利多卡因1mL后,依次间隔不同的时间推注丙泊酚,以词语等级评价量表(V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回顾性分析出现疼痛组(A组)与未出现疼痛组(B组),在推药间隔时间,脉率、PI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有20例患者出现疼痛,发生率为37%,其中男11例,女9例,男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脉率、PI增加值及推药间隔时间明显小于A组(P<0.05)。出现疼痛的时间在推注丙泊酚后(28.5±11.2)s。利多卡因对血管壁的阻滞时间短暂,约为20s。结论预注利多卡因后,疼痛的发生率下降,出现疼痛的时间明显推迟。
曾令全龙万梅傅洪魏安宁
关键词:丙泊酚利多卡因注射痛
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使用对丙泊酚注射痛防治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静脉全身麻醉药,但其常常发生注射痛。在令患者惧怕的33项临床问题的调查中,丙泊酚注射痛占第7位[1],其门诊手术时发生率为28%~90%[2],名列第3。临床最常用的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方法是应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多以预注和混合使用两种用药方式。
傅洪曲世界唐曦曾令全
关键词:丙泊酚利多卡因注射痛
丙泊酚的配伍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考察室温下6 h内,丙泊酚乳剂与利多卡因注射液和/或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离心分光光度法、苏丹染色实验、电导率测定以及混合液pH值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来考察丙泊酚(A组)、丙泊酚与利多卡因9∶1混合(B组)、丙泊酚与利多卡因4∶1混合(C组)、丙泊酚与利多卡因及0.5%地塞米松以3∶1∶1的比例混合(D组)的稳定性。结果室温下6 h内,B、C、D组与A组比较,稳定常数(Ke)值明显增高(P<0.05)。各组未见分层和颜色变化。B组与A组比较,各时点pH值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与B组比较,各时点pH值明显升高(P<0.05)。电导率值为A组
曾令全龙万梅傅洪魏安宁
关键词: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配伍
利多卡因预先静注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1
2014年
丙泊酚是临床使用最为普遍的静脉麻醉药,但其注射痛发生率高.在困扰患者的33项临床问题的调查中,丙泊酚注射痛占第7位,在门诊手术的33个常见麻醉问题中名列第3[1],发生率为28%~90%[2].临床最常用的防治方法是应用利多卡因,有预注和混用两种用药方式.曹云飞等[3]在研究中发现利多卡因预注和混用均可有效缓解丙泊酚注射痛,但利多卡因混用的防治作用要明显优于利多卡因预注.推测其原因:①利多卡因过快通过局部血管,外周静脉血管内停留时间短暂而仅能发挥有限的区域阻滞作用所致.②利多卡因混用改变了丙泊酚PH值,降低丙泊酚的水相浓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从而减少丙泊酚对血管的刺激作用.③脂质溶剂增加了利多卡因的扩散能力,因而增加了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④丙泊酚制剂激发激肽系统和前列腺素的释放,改变了血管壁的通透性,暴露了神经末梢,使其更利于利多卡因发生阻滞作用.为此,设计如下实验,观察并分析利多卡因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可能机制.
曾令全龙万梅傅洪魏安宁
关键词:利多卡因丙泊酚注射痛静脉麻醉药静注局部麻醉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