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7DJ14002)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5
- 相关作者:吕永根秦显营周美华张艳霞王力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溶液浓度对聚丙烯腈聚合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动力学方程中转化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实际转化率的最大值为95%,而理论转化率的最大值为64%,经分析,认为体系浓度变化是造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研究溶液浓度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将聚丙烯腈溶入二甲基亚砜,配制不同含固率的溶液,将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腈和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进行反应。结果发现,体系浓度与链终止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呈线性关系,即链终止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随体系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动力学方程经浓度修正以后,在转化率小于50%时,转化率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得很好。
- 王小华秦显营吕永根
- 关键词:指前因子动力学方程
- 电化学处理对PAN基碳纤维表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将PAN基碳纤维(东邦IM600-6K)在不同温度的酸性及盐类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碳纤维的表面性能采用SEM、XPS、亚甲基蓝(MB+)吸附、Raman光谱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碳纤维在电化学氧化处理后表面官能团增多而且沟槽加深。电解质及电解液温度对碳纤维表面特定官能团的生成量有影响,羟基和羧基的生成数量最多相差61.38%、98.59%;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处理的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较多,表面较粗糙。升高电解液温度有助于活性氧对碳纤维表面的氧化刻蚀。处理后的碳纤维表面微晶尺寸最多减少9.75%。
- 王力勇杨常玲吕永根刘鑫张艳霞
- 关键词:PAN基碳纤维电解质
- 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工艺条件对孔隙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小角X-射线散射对聚丙烯腈纤维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腈纤维中的孔洞多为长条形且具有取向性的微孔。在预氧化温度区域,孔隙结构参数(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变化不明显;但随着拉伸比的增大,其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对聚丙烯腈纤维孔隙结构在预氧化过程中演变情况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孔隙结构对预氧化过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 岳奇伟吕永根徐敏端秦显营李志宏
-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孔隙结构
- 曝气池内气液两相流CFD模拟被引量:9
- 2010年
- 对曝气池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模拟采取了双流体模型,液相湍流采用标准k-ε方程,两相间的动量传递只考虑曳力作用。模拟获得了曝气池内的液速及不同径向位置的轴向液速分布、气含率分布等,结果表明,气泡刚开始以直线垂直上升,过一段时间后,气泡的运动开始偏离轴中心,气泡群开始发生了摆动;随着气体速度增大,气含率分布变宽,气含率增大,液体循环液速也在增大,气液之间混合越充分,曝气效果越好。
- 肖浩飞周美华
- 关键词:曝气池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CFD
- 溶液自由基法高分子量聚丙烯腈的合成被引量:5
- 2010年
- 采用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丙烯腈(AN)与丙烯酰胺(AM)在二甲亚砜(DMSO)溶剂中的自由基溶液共聚合,考察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引发剂含量,反应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分别用称量法和乌氏黏度计测定了反应的转化率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及引发剂含量,则转化率升高,分子量下降。单体浓度越高,分子量及转化率均可提高。这符合自由基聚合的一般规律。通过工艺优化,共聚物的转化率可达90%以上,黏均分子量约21万。
- 周吉松吕永根王小华杨常玲刘云芸
- 关键词:丙烯腈丙烯酰胺炭纤维
- 丙烯腈溶液共聚过程体系黏度变化的动态测定与理论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通过BrookField DV-ⅢUltra可编程旋转流变仪实时测定了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二甲基亚砜为溶剂,丙烯腈-衣康酸二元溶液共聚合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变化。同时设计相同条件的封管实验测定转化率,并利用Arrhenius-Frenkel-Eyring方程导出了适合描述丙烯腈溶液共聚合体系的零剪切黏度随固含量、温度及黏均分子量变化的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各工艺条件对体系黏度都有显著影响,原料配比细微的差别将导致最终原液黏度相差数百帕秒以上,调控黏度时需综合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实验条件下反应2~3h后,体系黏度激增1000倍以上,即从约2mPa.s的初始黏度迅速增加至2~3Pa.s;而当总单体含量达到28%时体系产生凝胶效应,反应一定时间后黏度急剧增长。另外发现,当体系达到某一临界固含量时,溶液中大分子发生链缠结,固含量微小的增量就会导致体系黏度剧增。
- 缪金根王世栋程振民周美华潘鼎
- 关键词:黏度聚丙烯腈分子量碳纤维
- 预氧化拉伸对PAN基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2010年
- 借助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拉伸对纤维孔隙结构、预氧丝氧含量和最终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大,PAN预氧丝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均减小;经一定拉伸后PAN基碳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均有所增加,但当拉伸到一定程度后,PAN预氧丝的氧含量呈下降趋势,纤维未形成稳定的耐热梯形结构,PAN基碳纤维力学性能显著下降。
- 岳奇伟梁颖琳吕永根秦显营李志宏
- 关键词: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孔隙结构力学性能
- 表面处理对CF/PA66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和氨气法分别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处理后,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造粒和注塑成型制备CF/PA66复合材料,研究了表面处理对CF/PA66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向。结果表明:随着CF含量的增加,CF/PA66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提高;对CF进行表面处理,可提高CF/PA66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氨气法得到的CF/PA66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优于电化学氧化法,当添加CF质量分数为15%时,其体积磨损速率比电化学氧化法的约降低48%。
- 张艳霞吕永根袁象恺王力勇
- 关键词:碳纤维聚己二酰己二胺复合材料表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