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211-006)
- 作品数:25 被引量:261H指数:10
- 相关作者:宋乾武代晋国吴琪万金泉马邕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受污染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及营养物质释放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以广州市车陂涌受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不同比例的粉煤灰、水泥、石灰和膨润土,对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试验,探讨底泥经处理后的产物中碳素和营养盐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基本不会减少碳的释放,但会改变其释放形态,未经处理的底泥释放的TOC被迅速矿化,而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产物释放的TOC稳定存在。在试验期内,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对产物的硝态氮释放无明显影响;固化/稳定化处理能有效促进氮磷的稳定,固化体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量明显降低,分别比未经处理的底泥减少了67.4%和76.4%以上。不同来源的粉煤灰由于成分不同,在底泥固化/稳定化处理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掺杂珠江电厂的粉煤灰Z对氨氮和磷酸盐的稳定化效果优于恒运电厂的粉煤灰H。固化/稳定化技术为疏浚底泥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处理方法,为粉煤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资源化途径。
- 邝臣坤张太平
- 关键词:粉煤灰营养盐释放粉煤灰资源化
- 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Fenton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高级氧化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含有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处理领域中。本文论述了Fenton法、Photo-Fenton法、电-Fenton以及类Fenton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技术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原理、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技术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这些技术在工程化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要点,旨在为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实践支持。
- 代晋国宋乾武吴琪徐鹏
- 关键词:FENTON法PHOTO-FENTON电-FENTON垃圾渗滤液
- UV/H_2O_2降解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低浓度DBP的研究
- 2012年
- 试验研究了UV/H2O2工艺处理模拟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低浓度的DBP,考察了工艺参数和水质参数对DB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UV光照或单独H2O2对DBP的降解效果远低于两者的协同作用。DBP的降解效率随着H2O2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DBP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其光降解速率常数与其初始质量浓度成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在DBP初始质量浓度为1~100μg.L-1,H2O2投加量为0.10 g.L-1,UV辐射强度为24.26μW.cm-2的条件下,反应进行30 min后,DBP降解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且pH对其降解效果影响小。UV/H2O2工艺对于浊度低、成分复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低浓度的DBP去除率为85%,比去离子水中配制的DBP原水降解率低14%。
- 曾燕艳吴琪范洪波吕斯濠
- 关键词:UV/H2O2低浓度DBP
- 人工湿地净化工业区含菲污染降雨径流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根据东莞市同沙水库集水区工业区降雨径流的水质特征,采用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对工业区降雨径流进行模拟净化研究,分析径流主要污染物于湿地床体内的空间变化规律.本研究主要考察了湿地系统中COD、NH4+-N、TN、TP及菲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湿地系统上层多酚氧化酶(PPO)、硝酸盐还原酶(NR)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同时监测湿地系统DO、pH、ORP及水温这4项理化指标,并分析它们对系统中污染物去除效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pH、ORP及水温均表现为横向降低趋势,COD、TP及菲的吸附去除在床体前端1/4处已基本完成;纵向,上层DO、ORP均显著高于底层,水平潜流系统总体处于缺氧、厌氧状态,上层COD、TP、TN、NH4+-N及菲去除率分别为底层的1.17~1.36、2.04~2.11、1.40~1.92、1.37~2.30、1.07~1.36倍,净化效能的差异纵向强于横向.NR活性与NO3--N浓度显著正相关,横向上NR、PPO活性差异不明显.
- 敬丹丹万金泉马邕文李东亚王艳黄明智
- 关键词:人工湿地降雨径流酶活性
-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技术评价及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氨氮对环境及后续生物处理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几种去除垃圾渗滤液氨氮的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评估,分析了这些技术工程应用的特点,同时指出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去除技术工程应用的发展方向。
- 代晋国宋乾武吴琪李志
-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氨氮
- 不同传质方式对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的效率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研究了不同传质方式对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氧化效率,重点考察了高压水喷射电极板、曝气、搅拌及不搅拌4种传质方式对电解过程中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传质方式不同对电解过程中氨氮及COD的去除影响明显。其中,高压水喷射电极板方式具有高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以及低的能耗,在电解6 h的过程中电解速率为7.41 mg/(L.min),电流效率为48%,电解氨氮能耗为0.11 kWh/g。不同传质方式具有不同的传质系数,提高传质系数能够提高传质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 代晋国宋乾武江乐勇李志
-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传质电流效率
- 黄沙河滨岸带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释放规律被引量:2
- 2011年
- 为探讨黄沙河滨岸带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以3处不同营养盐水平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表层沉积物(0~15 cm)的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原状泥柱对其营养盐的迁移方向及释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和营养盐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各采样点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具有自底层向上不断递增的趋势,表层0~5 cm处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总氮在水平分布上自S1、S2、S3依次递减;水势决定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迁移方向,不管是水势向上或向下,沉积物释放的营养盐均以溶解态为主,且增大水压会促进营养盐的释放;不仅沉积物的营养盐水平决定其营养盐的释放能力,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也是决定其营养物质释放通量的关键因素。
- 李文静张太平邝臣坤
- 关键词:滨岸带沉积物营养盐释放通量
- 东莞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输移规律研究被引量:33
- 2011年
- 基于同沙水库集水区代表性功能区降雨径流水量、水质的监测,评价分析了东莞降雨径流污染输出过程、污染状况及初始冲刷效应等污染特征,根据径流污染负荷分配规律探讨了初期雨水截留参考标准,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同沙水库集水区降雨径流污染浓度值接近典型生活污水的浓度值,污染负荷较高,对同沙水库水质有严重的影响.降雨径流污染输出有较显著的时间特征且受降雨特征因素的影响,存在中等的初期冲刷效应.影响污染负荷的主因子是最大雨强、雨前干期长度、不透水率.采用FF40作为初期径流截留参考值,截留初期40%的径流比截留整场降雨径流更为经济、有效.
- 马英马邕文万金泉王艳黄明智
- 关键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主成分分析
- pH对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主要研究了不同pH值对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氧化的影响,重点考察了pH值在电解过程中的电解速率、电流效率、能耗以及三氯甲烷生成情况。结果表明:pH对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在弱碱性条件下,电解垃圾渗滤液过程中氨氮及COD的降解速率、电流效率及能耗均要比在强酸、强碱条件下高,当pH为8.09时,经过6 h降解,氨氮的去除率达到100%,氨氮的降解速率为7 mg/(L.min),电流效率为45.23%,氨氮能耗为0.09kWh/g,COD的降解去除率达到50%,三氯甲烷产生的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解6 h后三氯甲烷浓度从低于检测值升高至0.636 mg/L。
- 代晋国宋乾武袁芳戴建坤吴琪
- 关键词: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滤液电流效率三氯甲烷
- 老龄垃圾渗滤液高氨氮的电化学氧化及其能耗分析被引量:19
- 2012年
- 针对垃圾渗滤液高氨氮、难生物降解的特点,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含高浓度氨氮的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电极材料、电流密度、Cl-质量浓度、pH、极水比等因素对渗滤液中高NH3-N去除的影响,分析了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能耗和电流效率。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30 mA.cm-2、Cl-质量浓度5 000 mg.L-1、pH为8、极水比17.8 m2.m-3的条件下,以Ti/RuO2-IrO2-TiO2电极为阳极电解6 h后,NH3-N的去除率、电流效率和比能耗分别为99.9%、35%和91.9 kWh.kg-1。
- 袁芳代晋国范洪波吕斯濠
-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电化学氧化氨氮电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