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Z369)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曹宏斌林晓张懿宁朋歌李玉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萃取
  • 1篇谱学
  • 1篇谱学研究
  • 1篇浸出
  • 1篇拉曼
  • 1篇化学添加剂
  • 1篇激光拉曼
  • 1篇铬渣
  • 1篇光谱
  • 1篇光谱学
  • 1篇光谱学研究
  • 1篇核磁
  • 1篇核磁共振
  • 1篇红外
  • 1篇
  • 1篇
  • 1篇伯胺
  • 1篇磁共振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林晓
  • 3篇曹宏斌
  • 2篇张懿
  • 1篇惠建斌
  • 1篇戴昊波
  • 1篇宁朋歌
  • 1篇李玉平

传媒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铬渣中Cr(Ⅵ)的浸出及强化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ICP-OES,XRD,SEM,EDX和电导率在线监测等手段分析铬渣浸取前后的变化及各种元素浸出量随pH值的变化,考察了添加化学悬浮剂、浸取体系和超声处理对铬渣中Cr(Ⅵ)浸出行为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浸取过程基本不改变铬渣的结构;pH为5—7,使用合适的浸取介质有利于Cr(Ⅵ)的溶出,通过添加化学悬浮剂APG650可提高浸取效率3倍,超声处理可提高浸取效率70多倍.
林晓曹宏斌李玉平戴昊波惠建斌
关键词:铬渣浸出化学添加剂
伯胺萃取Cr(Ⅵ)的光谱学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激光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分析技术对伯胺在近中性条件下从水溶液中萃取Cr(Ⅵ)的过程进行了研究。ICP-AES对萃取前后水相Cr(Ⅵ)浓度测试结果显示,在近中性条件下,伯胺仍然能够萃取Cr(Ⅵ)。激光拉曼光谱显示,未经酸化的伯胺从近中性水溶液中萃取Cr(Ⅵ)后在890cm-1处出现新峰。红外光谱显示在近中性条件下直接使用伯胺萃取Cr(Ⅵ)与经酸化处理后按离子交换历程萃取的萃取机理不同,Cr(Ⅵ)进入有机相后在885cm-1处产生与拉曼光谱对应的新峰。1H核磁共振波谱显示,—NH2上的质子峰向低场移动,伯胺在萃取过程中通过氢键与Cr(Ⅵ)结合。综合以上不同分析手段得到的结果可以推断,伯胺在近中性的水溶液中是以溶剂化萃取历程通过氢键结合方式萃取Cr(Ⅵ)。
林晓曹宏斌张懿
关键词:伯胺萃取红外激光拉曼核磁共振
钒铬萃取分离过程中界面乳化物的形成行为被引量:12
2009年
研究了初始pH值、萃取剂浓度、萃取剂类型、稀释剂类型、平衡时间和料液预处理方式等因素对界面乳化物形成行为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了界面乳化物中固体微粒的组成。结果表明: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界面乳化物生成的工艺条件为初始pH值4~6,以萃取剂为LK-N21且萃取剂浓度15%(体积分数),稀释剂为正己烷,萃取时间5min;采用0.22μm的滤膜对料液过滤两次再萃取,不出现界面乳化物;界面乳化物的形成机制可能为在震荡混合萃取过程中,料液中的二氧化硅胶体等不溶性物质,在乳化液滴表面形成致密的固体膜,稳定了乳化液;可溶性无机盐在乳化液界面结晶出来,进一步稳定了乳化液,形成比较稳定的界面乳化物。
宁朋歌曹宏斌林晓张懿
关键词:萃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