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5-2034)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卢实春王孟龙李宁赖威郭庆良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匹兹堡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移植
  • 6篇肝炎
  • 4篇重型
  • 4篇重型肝炎
  • 3篇移植术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术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肝移植术
  • 3篇病毒
  • 2篇移植术后
  • 2篇肾功能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重型
  • 2篇慢性重型肝炎
  • 2篇肝癌
  • 2篇肝移植术后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匹兹堡大学

作者

  • 12篇卢实春
  • 10篇王孟龙
  • 9篇李宁
  • 8篇赖威
  • 7篇武聚山
  • 7篇郭庆良
  • 6篇曾道炳
  • 6篇林栋栋
  • 4篇刘源
  • 3篇戴军
  • 3篇李传云
  • 2篇池萍
  • 2篇张振
  • 1篇李军峰
  • 1篇伏志
  • 1篇代丽丽
  • 1篇周育森
  • 1篇曹英浩
  • 1篇郭晓东
  • 1篇王璐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移植术后早期重症肺炎易感因素和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重症肺炎是肝移植早期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患者肝移植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Pirat等报道肝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接近40%。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7年10月本院212例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王璐王孟龙卢实春李宁
关键词:肝移植肺炎重症易感因素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肝移植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分析影响其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64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3个月死亡组和生存组病人术前临床生化指标、术前并发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差异;分析术式、转流与否、血浆置换等对生存率的影响。筛选出影响生存率的一些变量。结果64例肝移植病人术后3、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4.38%、82.81%和79.69%。应用单因素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的各项指标,结果术前MELD评分、血清肌酐、INR、术前气管插管、合并感染及合并肝肾综合征有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方式、术前血浆置换与否、术中出血量与预后无关。将生存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的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及合并感染仍保留在回归方程中,与生存率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能有效救治慢性重型肝炎病人;通过对病人术前一些指标的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计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病人的预后。
郭庆良卢实春王孟龙林栋栋高大明朱岳李宁
关键词:肝移植慢性重型肝炎生存率
术前即时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的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术前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手术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连续82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于肝移植术前2~3h行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1)。血浆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量也少(P<0.01);术后脱呼吸机早(P<0.05),胃肠功能及意识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率、1个月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移植术前血浆置换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术前状况,虽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术后生存率,但有利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早期恢复。
郭庆良卢实春王孟龙赖威张振韩大康代丽丽李宁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性重型肝炎肝移植
肝移植手术中心血管活性物质对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对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移植手术患者18例,测定麻醉诱导后(T0)、无肝期5 min(T1)和30 min(T2)、新肝期5 min(T3)和60 min(T4)及关腹时(T5)血浆ADM、ANP、ET、TXA2及PGI2的浓度。记录HR、B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CVP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ADM在T4及T5时明显升高(P<0.01);ANP从T1~T5进行性下降(P<0.05或P<0.01)。T3时ET含量最低(P<0.05)。T0~T5时TXA2和PGI2持续高于正常值,T4时PGI2显著下降(P<0.05)。与T0比较,T1和T3时SBP、DBP显著下降(P<0.01);HR在T1~T4时增快(P<0.01)。T1、T2时CVP、PAWP及MPAP明显下降(P<0.01)。无肝期前后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有增高趋势,肌酐清除率(CCr)有下降趋势。与无肝前期比较,无肝期尿量减少(P<0.05),术中尿红细胞、隐血及蛋白增加。结论心血管活性物质与血流动力学显著相关,肝移植术中血浆ADM、ANP、ET、TXA2和PGI2的变化与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肾小球滤过和屏障功能下降有关。
池萍卢实春王孟龙曹英浩郭晓东孙莉
关键词:肝移植心血管活性物质血流动力学肾功能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减量的吗替麦考酚酯免疫抑制方案对改善肝移植术后肾损害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为了了解肝移植术后,基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减量的吗替麦考酚酯(MMF)免疫抑制方案改善肝移植术后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分析3年内资料完整的124例肝移受体术后CNI相关肾损害发生情况,总结基于CNI减量的MMF免疫抑制方案改善肝移植术后肾损害的临床效果。结果124例肝移植受体中,有14例(11.29%)发生CNI相关肾损害,其中5例(5/22)发生于环孢素A(CsA)组,9例(9/102)发生于他克莫司(TAC)组,术后发生肾损害的时间为(12.92±9.04)个月(1—31个月)。TAC剂量降低约55%[(2.6±1.14)mg/d与(1.1±0.22)mg/d;t=3.000,P=0.040],CsA剂量降低约70%(370±179)mg/d与(105±27);t=3.359,P=0.028,MMF平均剂量为(1.05±0.15)g/d(0.5—1.5g/d)。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后平均随访时间(6.00±3.37)个月(3—14个月),14例肾损害受体血清肌酐从(139±46)μmol/L降到第1、2、3个月的(122±46)μmol/L(t=3.152,P=0.004)、(114±53)μmol/L(t=4.180,P=0.001)和(93±18)μmol/L(t=4.721,P=0.000);肌酐清除率从(52±21)ml/min增加到第1、2、3个月的(63±22)ml/min(t=-3.439.P=0.004)、(69±25)m]/min(t=-4.207,P=0.001)和(79±25)m]/min(t=-6.149,P=0.000)。71.43%(10/14)CNI相关肾损害受体血清肌酐水平恢复正常,21.43%(3/14)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降低,7.14%(1/14)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基于CNI减量的MMF免疫抑制方案能持续显著改善肝移植术后CNI相关肾损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赖威卢实春王孟龙张静武聚山戴军曾道炳夏仁品李宁
关键词:肝脏移植吗替麦考酚酯肾功能障碍
急诊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急诊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在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4至12月接受活体肝移植患者中,共有10例接受了急诊活体肝移植治疗(4例为慢性重型肝炎、6例为急性肝功能衰竭;9例为乙型肝炎、1例为药物性肝功能衰竭)。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33.22±6.55。ABO血型相同者8例,相容者2例,Rh不相容者1例。对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发生腔静脉血栓形成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致移植物失功能而死亡,余受者和所有供者均恢复良好,受者随访6~14个月,中位生存已达8.5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平均移植物重量和受者体重比值为(1.19±0.14)%,移植物容积和受者估计标准肝容积比为(65.13±8.75)%;带肝中静脉右半肝移植物3例,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合并Ⅴ段和Ⅷ段流出道重建3例,不带肝中静脉右半肝4例。术后血清肌酐、内毒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及总胆红素分别在术后第3、7、14、28天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诊成人活体右半肝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效果满意,作为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抢救治疗疗效确切。
卢实春戴军王孟龙张振赖威武聚山林栋栋郭庆良李宁
关键词:肝移植肝炎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附40例次报道)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的382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10例次为二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40例次胆道并发症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2例次原位肝移植中恶性肿瘤占150例次,良性肝病232例次,其中40例次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分别为缺血性胆道损伤25例次(轻度5例次,中、重度20例次)、吻合口狭窄8例次、胆漏4例次、返流性胆道炎2例次、Odd is括约肌失弛缓1例次。40例次患者中行胆道手术探查处理25例次(63%),治愈及好转28例次,10例次需行二次肝移植(其中3例次死亡),共死亡5例次(13%)。结论部分轻度胆道并发症可经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而中、重度病例及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再次手术胆道探查是较为确实可靠的治疗手段,对于部分严重缺血性胆道损伤导致移植物失功的病例,二次肝移植是唯一的选择。
李传云刘源赖威曾道炳郭庆良林栋栋武聚山王孟龙卢实春李宁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T管引流
脾动脉栓塞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所致小肝综合征2例报道
2010年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所致小肝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期间共完成亲体肝移植25例,其中有2例发生脾动脉窃血致小肝综合征,均采用介入技术经皮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行脾动脉栓塞术后,2例患者腹水逐渐减少,转氨酶水平、血小板及白蛋白水平及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栓塞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仍基本正常。结论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所致小肝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李传云卢实春王孟龙赖威伏志曾道炳刘源郭庆良林栋栋武聚山李宁
关键词:脾动脉栓塞亲体肝移植小肝综合征
急诊成人间活体辅助肝移植抢救产后急性重型肝炎一例
2009年
患者 女性,26岁,因“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4年,停经8^+个月,腹部阵痛1h”于2008年5月6日凌晨2时急诊入我院产科,化验为B型血,RH阳性;HBsAg(+)、HBeAg(+)、anti-HBc(+)、HBV-DNA定量2.06×10^7copies/ml,HCV(-);凝血酶原时间26.3s,凝血酶原活动度29%,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2.05;丙氨酸转氨酶3019.1U/L,天冬氨酸转氨酶15.6U/L,
卢实春王孟龙李宁孟庆华赖威刘源武聚山林栋栋郭庆良池萍刘晋宁
关键词:急性重型肝炎辅助肝移植HBV-DNA定量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SAG(+)HBEAG(+)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乙肝病毒不同感染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不同感染状态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水平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受检者外周静脉血IDO mRNA、IDO蛋白、IDO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载量(对照组除外);进行各组间均数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IDO mRNA、IDO蛋白及IDO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乙型肝炎组(acute hepatitis B,AHB)、肝硬化组(HBV-related liver cirrhosis,LC)、慢性乙型肝炎组(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癌组(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car cinoma,HCC)、对照组。HCC组及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T淋巴细胞在AHB组最高,对照组次之,LC组最低;AHB组、对照组及CHB组均明显高于LC组(P<0.05);AHB组、对照组明显高于HCC组(P<0.05)。CD8+T淋巴细胞在对照组最高,AHB组次之,LC组最低;但仅AHB组、对照组明显高于LC组(P<0.05)。AHB组CD4+/CD8+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CHB及LC组病毒载量最高,均明显高于HCC及AHB组(P<0.05)。CD3+、CD4+、CD8+T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IDO蛋白及IDO活性均呈负相关,CD8+T淋巴细胞与I-DO mRNA呈负相关(r=-0.287,P=0.039);CD4+/CD8+与IDO蛋白及IDO活性均呈正相关(r=0.470,P=0.000;r=0.285,P=0.040),病毒载量与IDO mRNA、IDO蛋白及IDO活性均呈正相关(r=0.530,P=0.001;r=0.416,P=0.002;r=0.649,P=0.000)。结论 HBV感染者IDO表达明显增强,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与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其早期升高有利于病毒清除,但持续升高会导致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使HBV慢性化。
曾道炳卢实春李军峰胡冬周育森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T淋巴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