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07)

作品数:7 被引量:113H指数:5
相关作者:董治宝张正偲逯军锋秦明周胡光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风沙
  • 2篇地貌
  • 2篇典型区
  • 2篇沙地
  • 2篇沙化土
  • 2篇沙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时空...
  • 2篇粒度
  • 2篇粒度特征
  • 2篇风沙地
  • 2篇风沙地貌
  • 2篇风沙化
  • 2篇风沙化土地
  • 1篇野外
  • 1篇野外观测
  • 1篇沙尘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风蚀
  • 1篇湍流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董治宝
  • 6篇张正偲
  • 2篇李根明
  • 1篇方相林
  • 1篇胡光印
  • 1篇秦明周
  • 1篇逯军锋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工卵石床面风沙流粒度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沉积物粒径分布对风沙沉积物的起动、输送和沉降过程十分重要。不同粒径的风沙沉积物空气动力学特征不同,从而导致其起动机理、输送过程和沉降模式不同。因此,粒度可以作为风沙沉积过程的指示器。戈壁是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地貌景观,戈壁风沙流是风沙物理研究的内容之一,但目前研究较少,特别是对戈壁风沙流粒度分布的研究,几乎没有报道。本文利用人工卵石床面模拟戈壁地表,对0.25、0.5、1m和2m高度的风沙流粒度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沙源、地表状况、风程效应等影响沙粒粒径随高度的变化。沙源近,平均粒径随高度先减小后增加;沙源远,平均粒径随高度增加减小。戈壁表面的不同区域,沙粒粒径级配不同:随高度增加,粗砂、中砂含量降低,细砂、极细砂和粉砂含量增加;随距离增加,中砂含量降低,细砂、极细砂和粉砂含量增加。平均粒径越大,分选越好,偏度越趋于正偏,峰度越趋于变宽。偏度、峰度随分选系数增加而增加。峰度随偏度增加而增加。
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戈壁风沙流粒度
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延津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3S技术分析了1979—2009年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延津县的夏季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延津近3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这集中反映了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人口增长、经济建设需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积极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缓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
李根明方相林秦明周董治宝逯军锋胡光印
关键词:风沙化土地土地利用
横向沙丘表面气流湍流特征野外观测被引量:5
2015年
沙丘形态动力学特征是风沙地貌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受观测技术等的限制,现有的关于沙丘形态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沙丘形成与演化过程研究的需要。利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对腾格里沙漠的横向沙丘表面气流特征进行野外观测,结果表明,沙丘脊线和迎风坡中部的气流均为未偏向流,而沙丘背风坡不同高度的气流包括反向流,偏向流和未偏向流。湍流强度、雷诺应力和气流丰富度随气流方向变化而变化,其在沙丘脊线和中部的变化趋势比较简单且有大致相似的规律,而其在沙丘背风坡不同高度比较复杂。
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湍流强度雷诺应力
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内黄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3S技术,分析了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内黄县1979~2009年夏季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内黄县近3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不断...
李根明方相林张吉献王洪瑞董治宝
关键词:土地利用
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4年
风沙地貌是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甚至部分湿润地区,由风力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风沙地貌学是研究在风力作用下物质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空间组合规律及其形成演变的科学,是地貌学中以风为外营力形成的地貌为对象的分支学科。风是风沙地貌学研究的基础,其贯穿整个风沙地貌学研究。风况决定了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空间组合特征和演化过程,同时,沙丘表面气流和风沙流控制沙丘的形态演化过程和移动过程。风沙地貌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沙丘形态特征、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从风沙地貌观测方法、分析方法和形态动力学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风沙地貌形态、形成风况以及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全站仪、三维地形扫描仪等新的形态观测设备开始应用于风沙地貌形态测量,使得大范围风沙地貌形态精准测量成为可能,为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提供精确的地形特征资料。同时,三维超声风速仪等高频风速观测仪器也广泛应用于风沙地貌动力学观测,从而探讨风沙地貌形态—近地层气流的互馈机制。但是,针对具体的分析方法,如风况与沙丘形态的对应关系,近地层气流的分析方法以及形态—气流互馈关系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风沙地貌气流
降尘收集方法对沙尘理化性质的影响及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建立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国科学院风沙观测场内收集的降尘,分析了不同降尘收集方法收集的降尘粒度、化学元素含量、富集因子、硅铝率和硅铝铁率,旨在优化干旱区降尘收集方法、确定我国的沙尘源区.降尘物质的微量元素Ba的含量最大,可达255~474μg/g, Nd的含量为0.3~9.6μg/g;常量元素SiO2的含量最大,79.30%, MgO含量最小,0.98%.微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值在0~3之间,但常量元素差异较大.结果表明,减速法和湿法收集的降尘从粒度分布、化学元素含量、富集因子、硅铝率和硅铝铁率等方面均具有一致性.平均粒径湿法最细(Φ值2.84),干法最粗(Φ值2.46).因此,减速法能够作为代替湿法在干旱区进行收集降尘的方法.同时,由降尘的地球化学性质可知,西北干旱区沙漠是我国的主要沙尘源区之一.
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降尘理化性质
黑河流域中游沙漠风能环境与风沙地貌被引量:30
2014年
在黑河流域中游,沙漠分布在绿洲附近或绿洲之间。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恶化。目前,虽然对该地区的生态与环境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绿洲及沙漠风能环境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的风资料、环境减灾卫星影像(HJ-1A/B)和Google Earth高清影像,对黑河流域中游沙漠的风能环境与风沙地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中游沙漠的北部为高风能环境(〉400),中部为中风能环境(200~400),南部为低风能环境(〈200);合成输沙势方向总体为东南方向,但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方向变率在北部和中部属于中等变率,南部属于低变率。内陆河流域下游的冲积-洪积物是该地区沙漠形成的物质基础。风能环境与风况对风沙地貌沙丘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沙源供应对沙丘形态特征的作用不可忽略,在相同的风况下,新月形沙丘(链)、格状沙丘和金字塔沙丘可能共同存在,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沙源的供应程度,按新月形沙丘(链)—格状沙丘—金字塔沙丘顺序,沙源供应逐渐增加。研究区的沙丘类型包括新月形沙丘链、格状沙丘、灌丛沙丘、沙垄、金字塔沙丘、线形沙丘等。
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黑河流域沙丘
土壤风蚀对表层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土壤风蚀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文中选择我国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区,风蚀严重的盐池县风沙土地为研究对象,利用Marven2000粒度分析仪对不同风蚀强度的表层土壤粒度进行分析,探讨土壤风蚀过程对地表粒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风蚀程度的增加,表层土壤粒度逐渐变粗,由灌丛-推平耕地-草地-吹蚀地,地表中的细沙,粉沙和粘土的含量逐渐降低,而中沙和粗沙的含量逐渐增加。灌丛表面以细沙为主,占34.9%;推平耕地和草地以中沙为主,占32.7和39.1%;吹蚀地以粗沙为主,占44.2%;土壤平均粒径逐渐变粗,分别为2.48,2.08,1.91,1.12φ。土壤风蚀过程,地表的细沙,粉沙和粘土大量损失,灌丛的细沙,粉沙和粘土分别占34.86,20.01和10.98%,但在严重风蚀的吹蚀地,细沙,粉沙和粘土仅占6.09,3.72和2.52%。由此可见,土壤风蚀造成地表细颗粒物质损失,形成沙漠化土地。不同地表沙粒的分维数不同,随平均粒径增加,分维数总体降低。
张正偲董治宝
关键词:土壤风蚀粒度粒度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