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5C30009)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8
相关作者:卢中秋梁欢邱俏檬李景荣胡国新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脓毒
  • 13篇脓毒症
  • 12篇弧菌
  • 12篇创伤
  • 12篇创伤弧菌
  • 12篇创伤弧菌脓毒...
  • 5篇药物
  • 5篇菌药
  • 5篇抗菌
  • 5篇抗菌药
  • 5篇抗菌药物
  • 5篇肝病
  • 4篇蛋白
  • 4篇鼠肝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酒精性肝病
  • 4篇大鼠肝
  • 3篇蛋白酶
  • 3篇血清

机构

  • 13篇温州医学院附...
  • 9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4篇卢中秋
  • 12篇梁欢
  • 10篇李景荣
  • 10篇邱俏檬
  • 8篇胡国新
  • 7篇吴斌
  • 6篇周铁丽
  • 4篇洪广亮
  • 4篇王明山
  • 2篇李萌芳
  • 2篇熊术道
  • 2篇李惠萍
  • 2篇章圣辉
  • 2篇赵初环
  • 2篇李海燕
  • 1篇丁红香
  • 1篇刘刚
  • 1篇杨光田

传媒

  • 4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脏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基因(TIMP-2、RECK)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在创伤弧菌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第1组为健康对照组,第2—6组为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组。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提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总RNA,半定量RT-PCR法检测MMP-2、MMP-9以及TIMP-2、RECK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染菌4h后,大鼠出现呼吸急促,皮温升高,下肢肿胀,且症状进行性加重;染菌12h后,大鼠出现紫绀、间断抽搐等症状。染菌2、6和9h后,大鼠肝脏组织中MMP-2及MMP-9基因mRNA水平表达明显上调,TIMP-2和RECK表达水平下调。结论MMP-2和MMP-9表达上调,以及TIMP-2和RECK表达水平下调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李景荣熊术道梁欢卢中秋
关键词:创伤弧菌脓毒症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血清抗炎/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是一种嗜盐性革兰阴性(G^-)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及海产品中,适应于热带、亚热带环境,可引起人体严重感染、脓毒症等。以往临床观察发现,脓毒症及其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VV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激活的炎性细胞所释放的多种内源性介质参与了脓毒症炎症反应过程,包括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
李海燕梁欢卢中秋胡国新王明山邱俏檬李景荣
关键词:脓毒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抗菌药物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肝脏MMP-2、MMP-9及TIMP-2基因表达及抗菌药物干预对其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SD大鼠肝脏间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联用头孢哌酮钠和左氧氟沙星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组,n=10)、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组(VV组,n=50)及脓毒症模型+药物干预组(AA组,n=50)。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RT-PCR检测各组MMP-2、MMP-9以及TIMP-2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创伤弧菌感染后早期MMP-2及MMP-9基因mRNA水平表达明显上调,TIMP-2表达呈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抗生素干预后,MMP-2及MMP-9基因表达可见下调(与VV组比较,P<0.05),TIMP-2表达上调(与VV组比较,P<0.05)。结论:MMP-2、MMP-9基因表达上调及TIMP-2基因表达下调参与了创伤弧菌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联用头孢哌酮钠及乳酸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可以下调MMP-2、MMP-9基因表达,上调TIMP-2基因表达,从而减轻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症状。
李景荣熊术道梁欢卢中秋
关键词:创伤弧菌脓毒症基质金属蛋白酶
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肌肉超微结构和血清肌酸激酶动态改变及抗菌药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 ,VV)是一种嗜盐弧菌,可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脓毒症等。临床发现多数患者有下肢肿胀、坏死性筋膜炎等肌肉损害表现,继而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弥漫性血管凝血病等。本实验通过观察VV脓毒症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kinase,CK)及其肌肉超微结构动态改变及抗菌药物对其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VV脓毒症致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依据。
梁欢卢中秋邱俏檬丁红香胡国新李景荣周铁丽
关键词:血清肌酸激酶肌肉损害抗菌药物创伤弧菌脓毒症急性肾功能不全
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8
2007年
趴的探讨白酒灌胃联合自由饮酒法建立大鼠早期酒精性肝病模型的意义,以便找到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均与临床接近且周期较短的方法来制作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方法模型组采用52%二锅头白酒配置成40%、45%、50%浓度,分别灌胃4、4、2周,第11周起改用自由饮酒(浓度50%);对照组前10周用等容生理盐水灌胃,第11周起自由饮水。12周后测定大鼠血清ALT、AST、弊蛋白、白球比例,观察大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AS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白蛋白水平、白球蛋白比例明显下降,肝脏组织有炎症、坏死和轻微脂肪变性、纤维化。结论白酒灌胃联合自由饮酒法是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的一种可靠稳定方法,将为酒精性肝病的相关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赵初环卢中秋李惠萍吴斌李景荣胡国新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灌胃
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MMP-9水平与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进展的关系。方法制作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分脓毒症组及抗菌药物干预组。观察脓毒症组大鼠在染菌后2h、6h、12h、24h各时间点的脓毒症表现及光镜下肺组织病理改变,并以ELISA法测定脓毒症组及抗菌药物干预组大鼠染菌后各时间点血清MMP-9水平。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各组血清MMP-9值作t检验,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脓毒症组大鼠染菌后6h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毒血症状,并随时间的延长加剧,24h达高峰,濒临死亡。光镜下肺组织损伤以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泡壁水肿充血为主,6h较轻,12h损伤加重,到24h可见大量的炎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伴肺泡腔出血。脓毒症组血清MMP-9水平染菌后6h明显升高(P〈0.01),12h达高峰,24h已明显下降(P〈0.01,与12h组比)。抗菌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MMP-9变化曲线与脓毒症组一致,但与脓毒症组相应时间点比较,仅6h时MMP-9水平明显减低(P〈0.01)。结论MMP-9可能不是酒精性创伤弧菌脓毒症后期病情恶化的主要参与因素,血清MMP-9水平不能准确地反应酒精性肝病创伤弧菌脓毒症病情轻重及全身器官损伤的程度。
卢中秋邱俏檬周铁丽洪广亮梁欢吴斌
关键词:脓毒症创伤弧菌病理形态学基质金属蛋白酶-9
创伤弧菌脓毒症病理组织学及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V)脓毒症时病理组织学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光镜下观察染菌大鼠主要脏器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染菌后各时间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染菌后16h光镜可见肺充血、出血明显,间质弥漫性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形态改变,有局灶性坏死,肺纤维组织增生;肌肉呈严重蜂窝织炎,可见肌纤维断裂,有灶性坏死。染菌后2h起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染菌后9h起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VV脓毒症可致肺、肌肉等多组织脏器损害,VV脓毒症早期血清中以促炎因子TNF-α升高为主,脓毒症中后期时抗炎因子IL-10逐渐增多。
卢中秋邱俏檬李海燕梁欢胡国新王明山李景荣
关键词:脓毒症创伤弧菌病理组织学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
创伤弧菌脓毒症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改变及抗菌药物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V)脓毒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改变以及头孢哌酮钠与乳酸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其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VV脓毒症模型(VV组)和VV脓毒症药物干预模型(AA组),使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TF和TFPI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C组)相比,VV组在染菌后9 h、12 h血浆TF显著升高(P<0.05),各时间点血浆TFPI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9 h、12 h的TFPI/TF比值有显著性下降(P<0.05)。AA组染菌后9 h、12 h血浆TF明显高于NC组(P<0.05),TFPI/TF比值在抗菌药物干预后逐渐上升,16 h时点该比值明显高于NC组(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VV组比较,AA组染菌后12 h血浆TF明显减低(P<0.05),12 h、16 h血浆TFPI明显升高(P<0.05),9 h、12 h、16 h的TFPI/TF比值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创伤弧菌脓毒症时血浆TF含量显著升高,但同期TFPI并无明显减低或升高,TFPI/TF比值减低;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可减低血浆TF含量,提高TFPI/TF比值。创伤弧菌脓毒症时存在明显的促凝和抗凝作用的失衡,抗菌药物干预后可使促凝和抗凝平衡被逐渐恢复。
梁欢卢中秋邱俏檬吴斌王明山胡国新李景荣
关键词:创伤弧菌脓毒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菌药物
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凝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制作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观察脓毒症组大鼠在染菌后2、6、12、24 h各时间点脓毒症表现,并检测各时间点大鼠血浆FIG、AT:A、tPA、PAI-1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大鼠染菌后6 h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毒血症状,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加剧,24 h达高峰,濒临死亡。脓毒症组大鼠血浆FIG在染菌后呈进行性升高,6 h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N组及酒精肝对照A5组(P<0.01),12 h达高峰,24 h FIG有下降趋势,但与12 h组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AT:A在染菌后呈进行性下降,6 h即显著低于A5及N组(P均<0.01)。tPA在染菌后2 h第1次达高峰(P<0.05),下降至正常水平后于24 h再次显著升高(P<0.01),PAI-1于2 h显著升高(P<0.01),而tPA/PAI值2 h显著降低,24 h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酒精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凝血紊乱,动态检测FIG、AT:A、tPA、PAI-1水平可反映创伤弧菌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
洪广亮卢中秋邱俏檬梁欢王明山
关键词:脓毒症创伤弧菌凝血因子
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时外周血脂多糖受体mCD14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脓毒症外周血中膜性脂多糖(LPS)受体mCD14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 (SD) 雄性大鼠下肢皮下注射VV,造成VV脓毒症模型,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FTTC)标记的羊抗兔抗体对外周血细胞进行免疫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FITC-CD14阳性细胞数及其荧光强度,同时观察染菌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结果 染菌后4h,大鼠开始出现活动减少,呼吸急促,皮温升高,下肢肿胀,后症状进行性加重,12 h后染毒大鼠出现紫绀、间断抽搐等.注射VV后6 h,9 h、12 h、16 h mCD14表达均升高,FITC-CD14细胞阳性数达(39.849±3.792)%、(39.0474±3.146)%、(39.360±5.280)%、(44.864 4±4.374)%(均P<0.01),荧光强度增强.FITC-CD14细胞阳性数在0~6h升高迅速,6-12 h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平台期,而12~16 h及其以后其又继续升高.结论 创伤弧菌脓毒症血中mCD14的表达水平随脓毒症的病情进展而升高,其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改变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卢中秋梁欢李景荣邱俏檬章圣辉周铁丽胡国新吴斌
关键词:创伤弧菌脓毒症脂多糖受体CD14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