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05dz05818)
-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5
- 相关作者:赵由才牛冬杰李明曹先艳袁玉玉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温度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8年
- 通过批式试验探讨了温度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厌氧污泥在未经高温驯化(50℃)时直接进行高温厌氧发酵产氢,产氢效果不佳.中温(35℃)驯化1 d后进行产氢实验,与在室温(25℃)条件下所获氢气产率无明显差别.二者氢气的最大体积分数分别是36.8%和37.2%,比氢气产率分别是每克挥发性固体(VS)63.5 ml和每克VS 63.1 ml.但中温条件下体系的反应速率较室温更快,二者根据Gompertz方程得到的产氢速率分别为每克VS15.6 ml.h-1和4.8 ml.h-1,同时反应的停滞时间比室温条件下缩短了9.7 h.对餐厨垃圾产氢前后液相指标(pH,m(VS)/m(总固体,TS),ρ(溶解化学需氧量,SCOD),监测结果表明:酸化过程是反应的限速步骤而非水解过程.因此,建议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过程应控制在中温(35℃)下进行比较合理.
- 曹先艳袁玉玉赵由才牛冬杰
- 关键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温度反应速率
- 固体废物厌氧暗发酵生物产氢技术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文章总结了固体废物厌氧发酵生物产氢技术进展,包括产氢废物种类、暗发酵生物制氢方向、微生物培养、生物工艺条件以及一些新近研究成果。暗发酵产氢速率快。联合式暗发酵—光发酵是生物产氢工艺中较有前途的方法。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有机废物,诸如纤维素与淀粉含量高的农业与食品垃圾以及食品废水,例如奶酪乳与橄榄加工厂以及面包发酵废水等,都可以采用合适的生物工艺技术产氢。
- 李明牛冬杰赵由才徐迪民
- 关键词:生物产氢发酵固体废物
- 不同来源污泥接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效果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在相同接种配比(接种污泥占餐厨垃圾的质量分数为30%)条件下,研究了4种不同来源污泥(压滤污泥、厌氧污泥、曝气污泥和河底淤泥)添加或不添加缓冲剂时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添加缓冲剂时,4种污泥接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平均产氢量依次为厌氧污泥>河底淤泥>压滤污泥>曝气污泥,接种厌氧污泥的餐厨垃圾平均产氢量最高,达10.11mL(以每克挥发性固体(VS)计,下同);而添加缓冲剂时,4种污泥接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平均产氢量依次为厌氧污泥>曝气污泥>压滤污泥>河底淤泥,接种厌氧污泥的餐厨垃圾平均产氢量也最高,为33.72mL,且体系pH得以缓冲。
- 焦刚珍李明赵由才
- 关键词:餐厨垃圾接种污泥缓冲剂发酵
- 餐厨垃圾厌氧产氢综述被引量:16
- 2007年
- 针对餐厨垃圾厌氧产氢过程,从工艺、单组分底物厌氧产氢和过程机理研究阐述了国内外进展,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成果表明,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过程可行,但影响因素多,系统不稳定,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实验室小试阶段。尚需针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优势菌种选育、生态因子调控、代谢机理、反应器改进和系统控制模拟等方面开展研究,为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 牛冬杰赵雅萱刘常青阮星沈沉钱小青赵由才
- 关键词:餐厨垃圾厌氧产氢
- 酸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氢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分析了餐厨垃圾酸化过程中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及含水量等参数的变化,考察了酸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产氢情况,并探讨了调节初始pH对酸化餐厨垃圾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的酸化是一个前期极为快速的过程,经过1 d的酸化,新鲜餐厨垃圾的pH就从6.0左右下降到4.5左右,而后pH缓慢下降,经过5~6 d的酸化,pH下降到4.0以下;餐厨垃圾酸化过程中,产生的VFA主要是异戊酸,其浓度变化与VFA的浓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酸化时间为1、3、4、5、6 d的餐厨垃圾体系产生的氢气的最高体积分数呈递减趋势,产氢量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初始pH对酸化餐厨垃圾体系的产氢影响是很大的,调节到相同初始pH的不同体系,产氢的结果可以相近。因此,pH是酸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氢过程中必须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 曹先艳赵由才
- 关键词:酸化餐厨垃圾
- 微生物来源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微生物来源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氢的影响很大。在添加剂抑制耗氢菌的前提下,单独一种接种的条件下,剩余污泥的产氢效果是最好的,氢气的浓度和产量都最大,分别为47.1%和100.0 mLH2/g VS,其次是矿化污泥和矿化垃圾,颗粒污泥体系氢气的产量最少,分别为88.6 mLH2/g VS,57.8 mLH2/g VS和36.8 mLH2/g VS,其中颗粒污泥体系产生了甲烷气体而另外3中反应体系中并未检测到甲烷。污泥和矿化污泥混合后,在实验时间内,能够提高氢气的产量到106.4 mLH2/g VS,其余的混合体系的氢气的浓度和产量都较单独的剩余污泥体系的差。
- 宋玉
- 关键词:微生物厌氧消化
- 氨氮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8年
- 研究了以尿素作为氮源时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尿素添加量的增大,体系中氨氮的浓度逐渐增大,当氨氮浓度在3.58~7.89g/L的范围内,对氢气的产生有促进作用;氨氮浓度超过7.89 g/L时,体系的氢气产量开始下降,氨氮浓度为6.24 g/L时得到最大氢气产率(126.8 mL/g VS);然而,当氨氮浓度超过5.93g/L时,体系反应的延迟时间超过了13.64 h,因此综合考虑氢气产量和产氢效率,应该控制反应过程中氨氮的浓度低于6 g/L。反应后,液相中的主要产物是乙酸和丁酸,随着尿素投加量的增大,体系中丁酸的浓度逐渐减少,乙酸的浓度增大,但两者的浓度和所占总有机酸的比例都约为80%,没有明显变化;丙酸和戊酸含量较少,且变化不大。
- 曹先艳赵由才袁玉玉牛冬杰
- 关键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氢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