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2C22033)

作品数:2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强徐正进徐建龙李美黎志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叶枯病
  • 2篇水稻
  • 2篇水稻恢复系
  • 2篇抗性
  • 2篇抗性改良
  • 2篇枯病
  • 2篇恢复系
  • 2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选育
  • 1篇水稻抗白叶枯...
  • 1篇中籼
  • 1篇中籼稻
  • 1篇籼稻
  • 1篇瘟病
  • 1篇抗白叶枯病
  • 1篇褐飞虱
  • 1篇褐飞虱抗性
  • 1篇飞虱

机构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作者

  • 2篇陈凯
  • 2篇孟丽君
  • 2篇黎志康
  • 2篇李美
  • 2篇徐建龙
  • 2篇徐正进
  • 2篇张强
  • 1篇谢留杰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个中籼稻骨干恢复系对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改良效果的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鉴定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褐飞虱基因Bph18(t)导入明恢86、蜀恢527和浙恢7954等3个骨干中籼恢复系,获得带有Xa23抗性基因纯合的改良恢复系明恢86-Xa23、蜀恢527-Xa23、浙恢7954-Xa23和携有抗褐飞虱Bph18(t)基因的蜀恢527-Bph18(t)、浙恢7954-Bph18(t),并从蜀恢527/IRBB23F1和浙恢7954/IR65482F1复交后代中选育出的带有Xa23和Bph18(t)的双基因聚合系浙蜀-Xa23-Bph18(t)。明恢86-Xa23、蜀恢527-Xa23、浙恢7954-Xa23和浙蜀-Xa23-Bph18(t)对中国和菲律宾的17个白叶枯病菌均表现高抗,蜀恢527-Bph18(t)、浙恢7954-Bph18(t)和浙蜀-Xa23-Bph18(t)对褐飞虱的抗性也达到中抗以上水平。抗性改良恢复系及其与不育系Ⅱ-32A、沪旱11A的测交种在不接种白叶枯病菌条件下的产量和结实率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相仿,但在接种条件下带有Xa23基因的恢复系及测交种的结实率和产量明显优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研究表明,抗性基因Xa23在不同恢复系背景下的抗性表达完全,对恢复系白叶枯病改良的效果明显,而抗性基因Bph18(t)对褐飞虱的改良效果与遗传背景有关。对分子标记回交和复交改良恢复系的抗病虫性进行了讨论。
陈凯张强潘晓飚李美孟丽君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褐飞虱抗性改良标记辅助选择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多基因聚合恢复系被引量:31
2013年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鉴定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三黄占2号的抗稻瘟病主基因Pi-GD-1(t)、Pi-GD-2(t)和主效QTL GLP8-6(t)(分别简称G1、G2和G8)及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到明恢86、蜀恢527和浙恢7954等3个骨干中籼恢复系,通过复交进行基因聚合,获得5个带有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双基因或多基因聚合系明恢86-G1-G2-Xa23、蜀恢527-G2-Xa23、明浙-G2-G8-Xa23-1、明浙-G2-G8-Xa23-2和明浙-G1-G2-G8-Xa23。以上5个抗病基因聚合改良系对稻瘟病的抗谱与抗源品种相仿或更宽,改良系和与不育系II-32A配制的测交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谱与供体亲本IRBB23一致,测交种在不接种白叶枯病菌条件下的产量和结实率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相仿,但在接种条件下带有Xa23基因的恢复系及测交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明显优于原来的恢复系及相应杂交种。研究表明,抗稻瘟病基因和抗白叶枯基因Xa23在不同恢复系背景下的抗性表达完全,对恢复系稻瘟病以及白叶枯病改良的效果明显。
潘晓飚陈凯张强黄善军谢留杰李美孟丽君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改良标记辅助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