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NSFC-广东联合基金(u0732003)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裴国献江汕赵培冉覃俊君穆天旺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组织工程骨
  • 2篇缺损
  • 2篇活性
  • 2篇骨缺损
  • 2篇成骨
  • 2篇BMSCS
  • 1篇带蒂
  • 1篇诱导分化
  • 1篇增强型
  • 1篇植入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细胞
  • 1篇软骨细胞表型
  • 1篇深筋膜
  • 1篇神经化
  • 1篇神经植入
  • 1篇生物活性玻璃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生物相容性材...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烟台市毓璜顶...

作者

  • 5篇裴国献
  • 4篇江汕
  • 3篇赵培冉
  • 2篇王簕
  • 2篇金丹
  • 2篇陈思圆
  • 2篇穆天旺
  • 2篇姜晓锐
  • 2篇张鑫鑫
  • 2篇覃俊君
  • 1篇张晓强
  • 1篇杨科跃
  • 1篇王秋实
  • 1篇李旭
  • 1篇王丹
  • 1篇孟永春
  • 1篇杜浩
  • 1篇戴金良
  • 1篇吕东
  • 1篇吴涛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及其修复兔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构建功能化组织工程骨是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的重要方向。通过组织工程骨的神经化构建,在体内外实验的基础上探讨神经因素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方法5~6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4只,雌雄不限,体重2~3kg,从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制备兔外周感觉神经匀浆和运动神经匀浆,按1∶10(V/V)加入LG-DMEM培养基,培养第2代BMSCs。对照组以LG-DMEM培养基培养。通过MTT实验、ALP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观察感觉、运动神经匀浆在体外对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将体外经成骨诱导的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制备组织工程骨,植入兔体内修复15mm股骨与骨膜缺损。将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A组在β-TCP生物支架材料的侧槽中植入感觉神经束,B组植入运动神经束,C组为单纯组织工程骨;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X线片、骨密度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化组织工程骨的成骨效应。结果MTT法检测示,各组吸光度(A)值随培养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从6d开始,感觉神经组和运动神经组的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8d和10d时,感觉神经组A值低于运动神经组(P<0.05)。培养7d后,感觉神经组和运动神经组ALP染色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培养14d后,感觉神经组和运动神经组的细胞未见Ⅰ型胶原阳性表达,对照组的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呈阳性。兔大段骨缺损修复区的术后X线片及Yang评分提示,随着时间延长,各组Yang评分逐步升高,8周后A组评分高于B、C组(P<0.01),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骨密度检测显示A组骨缺损修复良好,骨密度值高于B、C组(P<0.01),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组织工程骨成骨局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100在A组表达量较高,B组表达量较少,C组偶见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A组表达量高,B�
江汕刘勇王秋实赵培冉穆天旺王簕覃俊君陈思圆裴国献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缺损神经植入BMSCS
荧光微球体外标记大鼠BMSCs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荧光微球655(quantum dot655,QD655)标记SD大鼠BMSCs的体外细胞毒性、细胞增殖、细胞贴附性以及标记率,探讨QD655标记BMSCs及其示踪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周龄健康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贴壁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采用QD655标记作为实验组,以未标记BMSCs作为对照组,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观察QD655对细胞增殖性的影响;取实验组BMSCs向成骨诱导分化培养2周,采用茜素红、ALP染色定性鉴定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标记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分别在标记后即刻、1、2、4、6周采用荧光显微镜动态检测实验组BMSCs阳性标记率;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细胞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上的贴附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3、5、7、9d,两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SCs经成骨诱导分化2周后,茜素红及ALP染色均呈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BMSCs的骨桥蛋白、骨钙素、Ⅰ型胶原、ALP、BMP-2 mRNA较对照组成倍数高表达。实验组BMSCs标记后即刻阳性标记率达96.50%±1.59%,随着标记时间延长标记率下降,标记后1、2、4、6周标记率分别为93.30%±1.51%、72.40%±2.90%、40.10%±3.60%、10.00%±1.70%,对照组各时间点阳性标记率均为0。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标记后细胞和材料贴附良好。结论 QD655对大鼠BMSCs标记时间长,标记率及安全性高,是一种良好标记物。
姜晓锐张鑫鑫杨科跃江汕金丹王丹裴国献
关键词:BMSCS体外标记
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一胶原复合支架材料的成骨效能研究
2011年
目的 探讨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一胶原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内外成骨效能。方法取第3代BMSCs种植于支架材料(支架组),以等量细胞常规培养作为非支架组,培养1、3、5、7、9、11d采用阿尔玛蓝法动态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取第3代BMSCs种植于支架材料(体外实验组),以等量细胞常规培养作为体外对照组,培养4、7d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一2(BMP一2)、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的mRNA表达。裸鼠皮下植入复合成骨样细胞的支架材料(体内实验组),取正常骨组织作为体内对照组,6周后以X线片、qRT—PCR、组织学染色评估成骨情况。结果培养7~11d支架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非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组培养7dBMP一2、ALP、I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体外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组x线片示植入区域有密度增高影,支架材料形成白色硬性组织;BMP一2、I型胶原、骨钙素、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较体内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示支架材料大部分降解,新生骨形成明显。结论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一胶原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外均具有成骨效应。
张鑫鑫姜晓锐金丹王磊孟永春江汕赵培冉陈晓峰裴国献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胶原
植入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神经激肽1受体和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植入了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receptor,NK1R)和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1receptor,VIPR1)表达的影响。方法 5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4只,抽取髂骨红骨髓,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成骨诱导培养7d后,与β磷酸三钙支架复合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将54只兔制备单侧股骨1.5c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n=18),分别在修复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侧槽中植入感觉神经束(A组)、股血管束(B组),以及空白对照(C组)。术后4、8、12周各组分别处死6只兔,对修复骨段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成骨情况,提取总RNA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K1R mRNA和VIPR1mRNA的表达情况,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K1R和VIPR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和X线片检查均显示A、B组成骨情况优于C组。各组X线片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术后4周B组X线片评分高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A、B组X线片评分高于C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各组NK1R mRNA和VIPR1mRNA的表达量均于术后8周达峰值,各时间点间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A、B组NK1R mRNA和VIPR1mRNA表达均高于C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组NK1R和VIPR1的阳性表达均在术后8周最强,且A、B组的表达强于C组。结论血管束植入法可以替代感觉神经束植入法构建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并能促进神经肽受体的表达,避免因感觉神经束植入导致支配区的感觉缺失,是一种较理想的复合组织工程骨构建方法 。
陈思圆覃俊君穆天旺王簕江汕赵培冉裴国献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感觉神经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将其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表型,明确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抽取10月龄健康中国青山羊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体外培养至第4代时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并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其成分包括10%FBS高糖DMEM培养基、6.25μg/ml胰岛素、6.25μg/ml转铁蛋白、50μmol/ml抗坏血酸、100nmol/L地塞米松及10ng/ml TGF-β1。分别于0、1、2、4周行细胞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II型胶原和Aggrecan的表达。结果山羊BMSCs生长良好,传至第4代时细胞纯度较高。加入诱导培养基后,山羊BMSCs在1、2、4周均可看到软骨细胞表型的表达,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II型胶原及Aggreca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2周时即可达到较好的诱导效果。结论本实验采取一种简易的方法分离、培养并向软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山羊BMSCs,证实其具有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潜能,为山羊用于骨软骨组织工程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张晓强李旭吴涛黎健伟杜浩裴国献
关键词:软骨细胞表型诱导分化
带蒂深筋膜瓣促大段组织工程骨成骨效果的观察
2010年
目的 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大段组织工程骨的长期成骨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每只兔双侧桡骨制作1.5 cm骨缺损,将组织工程骨植入骨缺损处,左侧用带蒂筋膜瓣将之包裹作为实验组,右侧不用带蒂筋膜瓣包裹作为对照组.术后早期2、4、6、8、12周行X线、ECT、组织学等手段检测;远期在术后6、12个月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标本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看,在各个时间段,实验组的骨痂生成和血管化成度均优于对照组,从X线片和ECT可以看出,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后的各个时间段,实验组的骨修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远期X线和组织学显示组织工程骨与兔桡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且出现髓腔再通,β-TCP在体内逐渐被吸收,自身架构消失.结论 早期采用筋膜瓣包裹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远期组织工程骨可以完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形成正常骨组织并发挥功能.
吕东戴金良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筋膜瓣成骨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