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180)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军李永平刘世新贾志宽刘沛松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水分
  • 2篇苜蓿
  • 2篇小麦
  • 2篇小麦产量
  • 2篇旱区
  • 2篇WINEPI...
  • 2篇草粮轮作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性状
  • 1篇深层土壤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水平
  • 1篇水分动态
  • 1篇水分生产
  • 1篇水分生产潜力
  • 1篇水分效应
  • 1篇土壤干层
  • 1篇土壤干燥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固原市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平顶山学院

作者

  • 4篇李军
  • 2篇刘沛松
  • 2篇贾志宽
  • 2篇刘世新
  • 2篇李永平
  • 1篇胡伟
  • 1篇杨宝平
  • 1篇陈兵
  • 1篇邵明安
  • 1篇王学春
  • 1篇蒋斌
  • 1篇任小龙
  • 1篇李小芳
  • 1篇程积民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宁南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干层水分动态及草粮轮作恢复效应被引量:39
2008年
以各类作物农田水分为对照,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深层土壤水分以及10年生苜蓿地耕翻后轮作不同年份作物农田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干层深度与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年生苜蓿干层深度为720cm,6年生干层最深可达1000cm以下,10年生干层深度为920cm,3—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基本上均属于土壤干层范围。苜蓿地0—800cm土壤湿度随生长年限增加而降低,2004年测定的4、7年生和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30%、5.22%和5.01%;2005年测定的3、6年生和10年生苜蓿地0—800cm土层湿度分别为6.26%、5.60%和5.27%;而800~1000cm土层湿度在一定年限后有恢复趋势。300cm为苜蓿地降水下渗的最大临界深度,300cm以下土壤干层一旦形成,将长期存在,7—12年生苜蓿300~700cm土层湿度仅维持在4.0%左右。苜蓿地和农田的土壤干层厚度与湿度有较大差异,草粮轮作可使苜蓿土壤干层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湿度,而且轮作年份越长,土壤各层次水分恢复效果越好,10年生苜蓿轮作18年后土壤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状态。
刘沛松贾志宽李军任小龙李永平刘世新
关键词:土壤干层草粮轮作
宁南旱区不同草粮轮作方式中前茬对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2003-2005年在宁南旱区将10年生苜蓿耕翻后进行了9种轮作方式的试验,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中前茬对第三年春小麦产量、土壤养分、pH值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方式下的第三年春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pH值、酶活性各指标间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0-6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下降,降幅分别为0.05-2.24 g/kg,0.019-0.325 g/kg,0.118-12.280 mg/kg和8.87-166.88 mg/kg,pH值下降0.03-0.31。前一二年轮作作物对水肥料的消耗有叠加效应,且随耕作年限递减。轮作第一年作物对养分的消耗是主要的,而且作物种类不同,消耗量不同。第一年为春小麦的轮作方式对土壤氮素和磷素消耗最少,为谷子时次之,为马铃薯时最多。谷子是喜钾作物,前茬有谷子参与时对土壤速效钾消耗最多,有马铃薯时次之,有春小麦时最少。3种类型作物搭配组合的轮作方式,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降低最多。轮作方式中马铃薯和谷子产量高,耗水量大,导致土壤盐碱性保持较高水平。作物连作导致土壤脲酶活性降幅较大,马铃薯连作使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禾本科作物连作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
刘沛松贾志宽李军杨宝平刘世新李永平
关键词:宁南旱区草粮轮作春小麦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被引量:13
2007年
在模型验证和数据库组建基础上,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长武、半干旱区固原和半干旱偏旱区海原20~30年内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10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和土壤湿度剖面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武、固原和海原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模拟值随降水量变化而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8.81、3.83和2.48t.hm-2;长武、固原和海原苜蓿草地10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均呈现明显的波动性降低趋势,模拟初期,4~8年生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趋势十分强烈,此后,随降水量变化长期在较低水平上波动;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苜蓿草地土壤干层逐年加深、加厚,长武、固原和海原土壤干层分布深度达到10m所需时间依次为6、6和4年,此后苜蓿草地降水渗深以下土层长期维持较为稳定的干燥化状态;苜蓿草地水分持续利用的合理年限为半湿润区8~10年,半干旱区6~8年,半干旱偏旱区4~6年.
李军陈兵李小芳邵明安程积民
关键词:黄土高原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土壤干燥化WINEPIC模型
不同施肥水平下宝鸡旱塬连作冬小麦产量与深层土壤水分效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寻与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降水状况相适应的、有利于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合理施肥水平,为当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应用侵蚀和生产力影响计算模型(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宝鸡旱塬1961-2000年无肥(N0 kg/hm^2,P 0 kg/hm^2)、低肥(N90kg/hm^2,P 30 kg/hm^2)、中肥(N 120 kg/hm^2,P 60 kg/hm^2)、高肥(N 150 kg/hm^2,P 75 kg/hm^2)和超高(N 180kg/hm^2,P 90 kg/hm^2)肥力处理5种施肥水平下,连作冬小麦的产量变化和深层土壤的水分效应。【结果】无肥、低肥、中肥、高肥和超高肥处理下1961-2000年宝鸡旱塬冬小麦的产量均呈波动性降低的趋势,其平均值分别为1.588,2.306,3.327,3.981和4.764 t/hm^2;连作冬小麦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也均呈波动性降低趋势,5种施肥处理的年均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11.4,11.6,14.9,14.9和18.2 mm/a。在5种施肥条件下,模拟期间均出现了土壤干燥化现象,在5-16年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土壤干层,其中无肥和低肥处理的土壤干层分布于2-3 m土层,中肥和高肥处理分布于2-4 m土层,超高肥处理分布于2-5 m土层。【结论】随肥力和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作物耗水量增大,土壤干层厚度逐渐加深。宝鸡旱塬连作冬小麦适宜的施肥量为N120-150 kg/hm^2,P 60-75 kg/hm^2。
蒋斌李军王学春胡伟
关键词:冬小麦WINEPIC模型施肥水平小麦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