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20100173)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楠孙善武欧阳丹彤李慧孙利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G-KRA模型框架的工作流建模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广义知识重构与抽象(G-KRA)模型框架给出了工作流建模的一般过程,根据功能知识引入了功能感知的概念,自动构造工作流抽象对象库WfOa.构造基本行为感知和WfOa中的基于功能的工作流抽象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基本行为感知与相应关系的替换操作.通过这些映射关系,生成了基于功能的工作流抽象模型以简化基本工作流模型的表示.
- 王楠孙利孙善武李慧
- 关键词:工作流模型
- 扩展的G-KRA抽象模型被引量:1
- 2010年
- 将广义知识重构与抽象模型框架下的初步感知过程扩展为多重感知过程,根据物理世界W中对象所属域的不同生成多重域抽象模型,并讨论了两种情况下域抽象模型Wi和Wj间的域关系:W的多重域模型Wi和Wj中的构成对象交集为空(即Wi和Wj中不存在有跨域行为的实体);W的多重域模型Wi和Wj中的对象实体存在跨域行为.扩展后的框架R丰富了物理世界W的模型表示,使对象感知由平面感知变为立体感知,应用多种领域知识生成相互关联的不同域模型,增强了模型的推理能力.
- 王楠欧阳丹彤孙善武沐光雨
- 形式化智能环境下的物理世界建模过程被引量:1
- 2013年
- 针对普适计算带来的智能物理世界构成实体的属性和行为特征,将知识重构与抽象模型(KRA模型)框架的感知过程扩展为初步感知和感知重构两步,使其能表示并区分所提出的智能环境下物理世界的不同属性域实体,得到智能环境下物理世界的层次模型.该模型统一定义物理实体,逻辑表示网络化实体,避免了重复感知.网络化实体间及物理实体和虚拟实体与网络化实体间的关系定义为逻辑连接关系,同时,可以将对以整个世界为推理空间的推理过程分解为在物理实体及连接构成的空间和在虚拟实体及连接构成的空间上更小规模的推理过程,降低了推理的复杂性.
- 王楠孙善武陈坚
- 关键词:智能环境
- 基于G-KRA模型框架的智能世界建模
- 2013年
- 统一的建模框架和形式化表示可以帮助实现自动推理。对由物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智能世界进行定义,对表示静态物理世界一般抽象模型的广义知识重构与抽象模型(G-KRA模型)进行扩展,使其能够刻画所定义的智能世界。定义迭代的初步感知过程,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根据智能世界构成实体的特征,得到智能世界构成实体的可区分的初步感知。在抽象感知过程中,建立3个子世界的可区分实体与连接库,并生成3个子世界的网络化连接。同时,通过统一构建抽象对象库或者为3个子世界分别构建抽象对象库来实现智能世界的抽象感知过程。扩展后的GKRA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实体的行为和连接特征,每个子世界由具有相同行为类型的实体和相同类型的连接构成,可以将推理问题定位在某个(些)子世界的模型中,从而缩小推理空间。
- 王楠欧阳丹彤孙善武
- 智能世界的建模与诊断被引量:3
- 2013年
- 统一的抽象建模框架以及形式化表示可以帮助实现自动推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理世界中嵌入了各种智能对象,改变了物理世界的部分特征,增加了建模和推理的复杂性.根据物联网带来的智能世界的特征,在知识重构与抽象模型(KRA模型)的统一建模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可区分的知识重构与抽象模型(dKRA模型).该模型通过3个相互关联的子模型及其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智能世界,并给出相关定义和定理说明在所提出的模型框架内,可以将基于模型的诊断过程限制在一个(或多个)子模型中.研究内容侧重于系统设计阶段的模型验证,分别从理论和实验角度分析了基于智能世界dKRA模型的诊断过程时间效率的提高(与基于智能世界KRA模型的诊断过程相比).
- 王楠欧阳丹彤孙善武
- 多重分层抽象模型
- 2011年
- 基于G-KRA模型框架,对已有的流片段概念进行扩展,提出3种不同类型的流片段组,并引入现象和目的的概念,定义了流片段(组)的现象不可区分性.根据流片段(组)的现象不可区分性合并流感知过程获得的某些流片段,建立了流片段集合与现象集合间及现象集合与目的集合间的映射关系,并形式化地描述了基于多重知识流片段集合的分层过程,为客观世界基于多重知识的分层抽象过程提供了可共享和重用的知识库及转换机制.
- 孙善武王楠
- 基于本体的工作流抽象模型被引量:1
- 2012年
- 基于本体的抽象模型框架,提出一种工作流的感知建模方法,通过感知特定领域中实际运行的具体工作流获得构建该领域工作流抽象模型的知识,既可为工作流模型的设计提供共享和重用机制,也可直接构造该领域的工作流抽象模性,实现工作流的部分或全部自动化运行.并给出了工作流行为本体类和行为关系本体类的定义,形式化地描述了两个本体类的动态构建和扩展过程,同时给出了在基于本体抽象模型框架下的工作流抽象建模过程.
- 孙善武王楠张福威
- 基于系统中心本体的分层抽象模型
- 2011年
- 本体类分层关系的确定,使得能够利用不同抽象度本体类之间的抽象映射自动构建物理世界的分层模型。根据本体类型的不同将已有的本体类定义为对象本体类(Object-based Ontology Class),并对流片段(Flow Fragment)的概念加以扩展,提出以系统为中心的流本体类(Flow-based Ontology Class)的概念。定义了流片段的行为不可区分性,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讨论了流本体类的分层表示:一是对构成流本体类的流片段的不同抽象度分层扩展;二是对构成流本体类的不可区分的流片段的合并分层扩展。给出了流本体类的分层过程,定义了系统级的映射关系,即流片段之间的抽象映射,指出该映射为基于系统中心本体的模型抽象分层过程提供了直接的转换运算。并且,流本体类的分层关系的确定也为基于系统中心本体的模型设计任务提供了可共享和重用的机制。
- 王楠孙善武欧阳丹彤
- 流程抽象技术在教育资源整合中的实践与应用
- 2016年
- 提出基于流程"感知-抽象"技术的资源整合方法,考虑学习流程和学习模式的互通性,自动构建学习资源之间的共享和约束机制,实现了资源的智能化获取和学习流模型自动构建的目标。应用于某广播电视大学真实的远程教育平台上,该平台包含大量的网络课程应用以及学习资源,自动构建的学习流程减轻了教师设计学习模式的负担,为学习者节约了手工检索资源的时间,大大降低了该校远程教学平台再设计的成本。
- 王楠孙善武王帅
- 关键词: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