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BA901A30)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3
相关作者:李绍才杨志荣何磊崔保山孙海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岩石边坡
  • 3篇边坡
  • 2篇植被护坡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循环
  • 1篇生物循环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循环
  • 1篇喷播
  • 1篇喷播植草
  • 1篇气系统
  • 1篇人工降雨
  • 1篇抗侵蚀
  • 1篇护坡
  • 1篇护坡工程
  • 1篇降雨
  • 1篇TDR
  • 1篇大气系统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孙海龙
  • 3篇崔保山
  • 3篇何磊
  • 3篇杨志荣
  • 3篇李绍才

传媒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岩石边坡基质-植被系统的养分循环被引量:29
2006年
基质--植被系统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的主要功能构件,其养分循环状况决定了系统的稳定发展.该文以狗芽根为建植植物,利用模拟边坡的观测试验,对岩石边坡基质--植被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基质中养分贮量平均占整个系统的98%以上,是系统营养元素的主要贮藏库,各种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N>P>Ca>Mg,生物亚系统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N>Ca>Mg>P;坡面植被建植2年左右,植被死体的生物量积累可达动态平衡,是系统养分循环得以实现的基础;系统养分元素的生物循环遵循K>N>Ca>Mg>P的顺序,坡面植被对基质养分的吸收以N、Ca、Mg的利用率较高,且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量均大于年存留量,坡面植被具有养分高速循环利用特征;由于基质良好的稳定特性及植被层的覆盖作用,系统的养分年输入量大于年输出量(径流输出),说明其处于良好的养分积累状态,基质(不包括枯落物及死根)的养分年输入量(K除外)也大于年输出量,K元素虽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年亏损额不大,要维持坡面植被的稳定持续发展,不需要外源补给,表明经人工合理配置后,养分不是工程后期管理的主要因子.
李绍才孙海龙杨志荣何磊崔保山
关键词: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养分循环生物循环
岩石边坡喷播植草护坡工程的抗侵蚀效应被引量:24
2006年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从泥沙与养分流失的角度,对岩石边坡喷播植草护坡工程抵抗降雨侵蚀效应进行了研究,对侵蚀量与降雨强度、坡度、播种量及草的生长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岩石边坡喷播植草护坡工程抵抗降雨侵蚀的特征.结果表明:除降低雨滴动能外,坡面草本植被层具有明显的分流作用,降低了到达坡面的有效降雨量;泥沙与养分侵蚀量随坡度和播种量的增大而减少,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侵蚀量与试验因子间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且抵抗降雨效应随草的生长发育程度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动态特征;在高雨强下,基质的泥沙与养分流失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岩石边坡喷播植草护坡工程具有较好的抵抗降雨能力.
李绍才孙海龙杨志荣何磊崔保山
关键词:人工降雨岩石边坡喷播植草护坡
岩石边坡基质-植被-大气系统的水分循环被引量:5
2006年
基质-植被系统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的主要功能构件,其水分循环过程影响工程效应的实现。以高羊茅为建植植物,用TDR水分测定仪对不同表面处理、不同坡度的模拟边坡进行了1年的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了岩石边坡基质-植被-大气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结果显示:坡度是影响岩石边坡基质-植被-大气系统水分循环的主要制约因素,坡度增加不仅降低坡面的实际受雨量,同时影响基质的水分输入,系统的蒸散量随坡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试验地气象条件下,生长季的自然降水可满足45°及60°坡面植被所需,75°坡面则出现水分亏缺;由于基质良好的水分物理特性,坡面产流为蓄满产流,受降雨特征及基质初期含水量的影响较小,在同一时空条件下,不同坡面处理的基质含水量表现出微小差异,为喷射混凝土面>灰岩>砂岩。研究从水分循环角度提出了植被护坡技术应用的工程调整措施,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理论支持。
孙海龙李绍才杨志荣何磊崔保山
关键词:岩石边坡植被护坡TDR水分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