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99)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丁文荣赵翠娥吕喜玺何敏周跃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降水
  • 2篇
  • 1篇递减率
  • 1篇动态监测
  • 1篇汛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植被指数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赤字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生态足迹动态...
  • 1篇碳通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气象

机构

  • 9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新加坡国立大...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作者

  • 9篇丁文荣
  • 3篇赵翠娥
  • 2篇何敏
  • 2篇吕喜玺
  • 1篇牛乐德
  • 1篇周跃
  • 1篇宗路平
  • 1篇刘鹏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龙川江流域碳侵蚀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选取龙川江楚雄站断面,于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对水体内悬浮颗粒物及各形态碳的含量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汛期水体内总有机碳(TOC)含量主要取决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非汛期水体内总有机碳主要源于溶解性有机碳(DOC),而溶解性无机碳(DIC)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洪水过境过程中,POC随即表现出"峰值现象";DOC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晚,反映出DOC化学侵蚀的溶出相对于POC的机械侵蚀作用所需时间较长;DIC在洪水发生过程中呈现出与流量变化相反的趋势,说明其主要受稀释作用的影响.在对碳含量随悬浮颗粒物(TSS)变化的分析中发现,POC与TSS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悬浮泥沙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与TSS之间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DOC与TSS间的相关性较弱,表现出吸附作用和释放作用的共同影响.
何敏周跃丁文荣吕喜玺
关键词:总有机碳洪水
滇中地区降水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与交通的中心,水资源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以滇中地区1960—2011年13个气象站逐年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IDW空间插值、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滇中地区50a来降水变化特征与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5.65mm/a,波动于638.30~1627.60mm之间,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滇中中部向两侧逐渐递增的趋势;(2)50a来,滇中地区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速率为7.67mm/10a,且年降水量在2008年前后出现突变;(3)滇中地区降水量存在27a和16a左右的周期性变化,其中27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最显著,16a时间尺度上局部特征突出;(4)滇中地区本来就是水资源匮乏区,降水量的减少趋势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徐巧芝郭汝军丁文荣
关键词:降水量
龙川江流域主要气象要素及径流变化趋势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流域1970年-2009年逐月气温、降水及1961年-2008年径流资料进行趋势检验,并运用R/S方法分析流域的年平均气温、降水、径流时间序列的持续性,估算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以定量估计未来气候及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过去几十年来,流域内降水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未来降水将持续增加且元谋站降水的增长趋势持续性较强;(2)几十年来,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未来气温将会持续过去的上升趋势;(3)几十年来,流域径流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未来继续呈下降趋势,但持续性不强。
赵翠娥丁文荣
关键词:非参数检验R/S方法径流
纵向岭谷区山地温度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讨纵向岭谷区不同山地温度垂直分布规律,选取不同纬度的西双版纳、哀牢山、高黎贡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山地气温垂直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各山地的气温和地表温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山体,由于高差较大,温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其垂直递减率从季节上说,一般是雨季较高,年次之,干季最低;从坡向来说一般是东坡高于西坡。不同纬度的西双版纳、哀牢山和高黎贡山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哀牢山最大,高黎贡山次之,西双版纳最小,且东坡大西坡小。
牛乐德丁文荣宗路平
关键词:纵向岭谷区温度递减率
基于ENVI和GIS技术的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被引量:12
2013年
在ENVI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989年、1999年、2007年的TM和2013年的E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方法对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划分为5个不同盖度等级。根据盖度等级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在1989~2007年呈逐渐增加趋势,2007~2013年又出现退化趋势。对龙川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赵翠娥丁文荣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归一化植被指数GIS
横断山区典型干旱河谷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1959~2015年6个气象站点的连续监测数据,基于Vyshotskii模型、线性倾向分析、Hurst趋势预测等方法,研究了横断山区典型干旱河谷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干湿状况在年际与年内尺度上的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除巴塘和西昌有暖干化趋势外,其余河谷均呈现出暖湿化趋势,年内春季与秋季的干湿变化规律性较明显;年际尺度上雷波未来演变为暖干化的概率较大,而其余河谷仍将维持历史时期的变化趋势,年内尺度上夏季、冬季的未来趋势倾向规律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及纬度增加,干旱河谷暖干化程度越突出,而越偏东的河谷,暖湿化的演变趋势越突出;干湿状况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降水日数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积温、日照时数及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降水量的变化状况直接影响着干湿状况的波动及演变趋势,而特殊地形与人类活动间接影响干旱河谷区的干湿度演变。横断山区干旱河谷的干湿变化以暖湿化趋势为主,气候变化尤其是降水变化是该趋势的主控因素。
丁文荣
关键词:干湿状况影响因素干旱河谷
昆明市2000-2010年的生态足迹动态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针对该现象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可以很好地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缓解矛盾。生态足迹模型通过一定区域内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来判断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状态。本文主要对昆明市2000-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整体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人均生态足迹总的呈现递增趋势,由2000年的2.184 5hm2.人-1到2010年的2.97 hm2.人-1,上升幅度达0.785 5hm2.人-1,是2000年生态足迹的35.96%;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607 2hm2.人-1下降到2010年0.502 2hm2.人-1,降幅为0.105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不断在增大,生态赤字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2000年-2010年,生态赤字由1.570 7 hm2.人-1上升到2.635 8 hm2.人-1,上升幅度达1.065 1 hm2.人-1,比2000年增加68%。说明昆明市的生态环境处于极度不安全状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赵翠娥丁文荣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龙川江楚雄站碳侵蚀通量的动态分析
2015年
选取龙川江楚雄水文站进行了为期3年的采样,分析了水体中各形式碳的含量,并估算各碳的输送通量.结果表明:楚雄站3年的碳通量(FTC)分别为27.12×106g·km-2·a-1、24.87×106g·km-2·a-1和10.34×106g·km-2·a-1,分析流域在对碳输送过程中,以输送无机碳为主,分别占输送总量的89.7%、90.3%及91.9%;而汛期碳输送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90.9%、84.9%和83.8%,表现出流域汛期对碳的搬运量远远高于非汛期;溶解性有机碳通量(FDOC)与颗粒有机碳通量(FPO C)平均比为0.82,不同季节表现情况不一,非汛期溶解性有机碳(DOC)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相当,汛期机械侵蚀作用增强,导致FPO C远远大于FDOC,反映汛期对流域侵蚀作用以机械剥蚀为主,化学侵蚀为辅.研究期内恰遇2008年一场洪水,11月碳的侵蚀通量为8.53×106g·km-2·a-1,其中溶解性无机碳(DI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输送量分别为7.37×106、0.36×106、0.80×106g·km-2·a-1,分别占2008年全年相应形式碳总量的33.3%、34.4%和59.9%,为当年非汛期碳侵蚀总量的2.3倍,反映洪水期的碳输出量对流域碳输出总量及构成存在不可忽略的贡献.
何敏刘鹏吕喜玺丁文荣
关键词:碳通量汛期非汛期
环洱海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环洱海地区是云南省具有高原湖泊生态脆弱区、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区和乡村经济发展活跃区等多重叠合特征的典型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以环洱海地区1951~2014年6个基本站点的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和日降水量≥0.1 mm日数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环洱海地区气候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自1951年以来,环洱海地区年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7℃/10 a、0.03℃/10 a和–0.14℃/10 a,对于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而言,三者均为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12.85 mm/10 a、–1.09mm/10 a和–1.73 d/10 a;环洱海地区年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气温均没有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2010年发生了一次减少突变,而最大日降水量则没有检测到突变的年份;环洱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变化最为显著,分别存在30 a和33 a左右的周期变化,并贯穿整个研究时段,而短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局域性特征突出;从未来演变趋势来看,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将维持升温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则将持续降低趋势,年降水量继续减少的趋势未来将会逆转,但最大日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两者将持续减少的概率更大。
丁文荣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