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501)

作品数:11 被引量:129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晓林黄海明蒋梁华刘葛君陈晓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苏州大学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4篇愈合
  • 4篇骨折愈合
  • 3篇体外冲击波
  • 3篇骨不连
  • 2篇震波
  • 2篇生物力学
  • 2篇疏松性
  • 2篇体外冲击波疗...
  • 2篇疗法
  • 2篇疗法治疗
  • 2篇骨形态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骨...
  • 2篇股骨
  • 2篇冲击波治疗
  • 1篇弹力
  • 1篇形态计量学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昌市洪都中...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9篇李晓林
  • 4篇黄海明
  • 2篇刘葛君
  • 2篇陆长春
  • 2篇蒋梁华
  • 2篇陈晓峰
  • 1篇刘亚东
  • 1篇章淼锋
  • 1篇李汉湘
  • 1篇徐峥宇
  • 1篇柴益民
  • 1篇涂淑强
  • 1篇丁国庆
  • 1篇陈旸
  • 1篇程涛
  • 1篇黄成校
  • 1篇高超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Chines...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症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术后功能和影像学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均采用掌侧锁定钢板行切复内固定术,术前骨密度检测明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根据患者术前骨密度值将患者分为2组:骨质疏松组(A组):43例患者,平均年龄65.7岁,平均T值-2.5SD;非骨质疏松组(B组):41例患者,平均年龄63.1岁,平均T值-0.8 SD。术后第4周及12个月采用Jakim评分标准评估腕关节。结果 84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21个月,平均14.6个月。两组病例在术后4周及12个月进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和放射学评分。第4周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第12个月非骨质疏松组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恢复均明显优于骨质疏松组(P<0.05)。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切复内固定术后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术前存在的骨质疏松症可以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
陈旸程涛徐峥宇柴益民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锁定板
应用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粗聚焦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粗聚焦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为(280±2.5)g的6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双卵巢去势,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后行双侧胫骨近端截骨并予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左侧胫骨用能量密度0.26mj/mm2,频率60次/min,脉冲2000次的高能震波治疗1次(治疗组),右侧胫骨不予震波治疗(对照组)。随后行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不脱钙切片观察与测定。结果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震波治疗后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炎性反应强,胶原形成相对多,成熟胶原多,形成的骨小梁较多;4周时治疗组成熟骨小梁较多,软骨性骨痂逐渐为骨性骨痂替代,大量类骨质形成。骨组织不脱钙切片观察与测定发现,震波治疗后8周治疗组大鼠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活跃成骨细胞表面(Ob.S/BS)、纠正骨矿化沉积率(jMAR)等参数均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骨间距(Tb.S)、矿化延迟时间(Ml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粗聚焦高能震波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形成,改善骨形态,提高局部骨密度,达到防止骨量丢失的作用。同时可增加骨矿化沉积率,缩短矿化延迟时间,抑制骨转换,可能成为局部治疗和预防人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选择。
黄海明李晓林蒋梁华刘葛君陈晓峰陆长春
关键词:骨形态计量学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愈合
骨科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探索与基础研究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非侵入的治疗手段被运用于骨不连的治疗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基础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对其成骨和破骨效应均有一定的认识,但是...
黄晶焕
关键词:骨不连骨折愈合骨重塑
文献传递
超声技术预测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的疗效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利用超声技术预测骨不连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ESWT治疗前超声检查测定患者的骨不连间隙、骨不连部位局部血供及骨痂硬度,初次ESWT治疗后超声检查骨不连部位骨膜下血肿形成情况。ESWT治疗后进行12个月随访,通过线性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超声检测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共57例,66处骨不连部位,年龄为12~75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检测的4个指标均与ESWT治疗预后显著相关,局部血供(r=0.602,OR=0.211)、骨膜下血肿形成(r=0.727,OR=0.014)为保护性因素,骨不连间隙(r=-0.712,OR=2.900)、骨痂硬度(r=-0.483,OR=16.148)为危险性因素。结论可通过超声检测预测骨不连患者ESWT治疗的疗效,筛选合适的治疗对象。
黄晶焕李晓林
关键词:骨不连体外冲击波疗法超声
卵巢去势对兔股骨皮质骨形态及生物力学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卵巢去势对兔股骨皮质骨形态及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系纯种大白兔80只,雌性,6月龄,体重(2.2±0.28)kg,分两组:去势组40只和假手术组40只。两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测试股骨皮质骨孔隙数量、孔隙体积、孔隙率、最大载荷,并行疲劳性骨微损伤实验,计算股骨皮质骨裂纹数量、长度及密度。结果Micro-CT检测发现,术后4周和8周去势组股骨皮质骨孔隙数量、孔隙体积、孔隙率均高于假手术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术后4周,假手术组和去势组股骨平均最大载荷分别为1949.25±53.12和1892.60±5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8周,两组平均载荷均下降,分别为1944.55±41.76和1692.40±85.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去势组平均最大载荷下降较明显。骨微损伤实验显示,术后4周去势组股骨皮质骨裂纹的数量(3.40±1.67)、长度[(216.80±17.60)μm]及密度[(0.40±0.08)个/mm2]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数量(2.00±1.17)、长度[(160.45±16.89)μ]及密度[(0.29±0.13)个/mm。];术后8周去势组股骨皮质骨裂纹的数量(5.15±1.18)、长度[(334.60±13.94)μm]及密度[(0.35±0.10)个/mm2]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数量(3.10±1.37)、长度[(182.10±9.80)μm]及密度[(0.24±0.09)个/mm2],且同一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巢去势可增加兔皮质骨的孔隙率,降低其生物性能,加速疲劳性损伤,减缓骨修复;而皮质骨的变化可能成为引发骨折及骨折后延迟愈合极其重要的因素。
黄海明李晓林涂淑强蒋梁华陆长春陈晓峰
关键词:卵巢切除术股骨生物力学
后侧入路与前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疗效研究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后侧入路与前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80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后侧入路)和对照组(前侧入路),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复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愈合快、复位效果好、功能状态恢复好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刘高熊章淼锋李晓林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科学
Effects of Roughly Focused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Therapy on the Expressions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and Osteoprotegerin in Osteoporotic Fracture in Rats被引量:12
2016年
Hai-Ming HuangXiao-Lin LiShu-Qiang TuXiao-Feng ChenChang-Chun LuLiang-Hua Jiang
粗聚焦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生物力学评估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粗聚焦震波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骨微结构及愈合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66只体重为200~250 g的3月龄雌性SD大鼠卵巢去势制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左腿胫骨制造开放性骨折并予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用震波能量密度0.26 mJ/mm2,频率60次/分,冲击量为2000次治疗一次。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行组织学观察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骨性骨痂所占比例较大,8周时骨小梁改建基本完成;而Micro CT检验数据结果显示治疗组骨密度(BMD);骨小梁体积(BV)、组织体积(TV)、骨体积分数(BV/TV)、平均骨小梁厚度(Tb.Th)、平均骨小梁数目(Tb.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8周后的骨密度改变存在显著差异(-3.6%vs 4.9%,P<0.05)。且治疗组最大压缩荷载在治疗后4周(48.1±5.6(治疗组)vs21.8±4.8(对照组))、8周时亦明显高于对照组(57.5±6.1(治疗组)vs28.6±5.0(对照组))。结论粗聚焦震波能够抑制骨折后的骨丢失,增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伤组织的生长,改善骨小梁三维结构及骨组织的力学性能,可用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并改善骨质量,预防再骨折。
黄海明李晓林蒋梁华丁国庆刘葛君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愈合骨微结构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8年
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应用于骨不连的治疗已有几十年历史,但ESWT促进骨不连愈合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明确。ESWT治疗骨不连的生物学机制可概括为2方面:(1)通过机械传导使陈旧骨痂微骨折,形成骨膜下血肿,促进生物活性因子释放以重新激活骨折愈合机制;(2)重新平衡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并促进骨折部位血管新生以加速骨不连愈合。ESWT治疗骨不连在临床上已获得广泛认可,但ESWT治疗骨不连适用范围较窄,治疗方案和原则尚未统一,各临床研究中心治疗效果也差异较大。现在研究认为,ESWT治疗骨不连应遵循尽早治疗、多点治疗及分次多疗程治疗,治疗能量应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为宜。
黄晶焕李晓林
关键词:骨不连体外冲击波疗法骨折愈合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1
2015年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较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成校李汉湘高超刘亚东李晓林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四肢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