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3057)

作品数:38 被引量:402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国祥王立志葛绪广李振国李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沉积物
  • 8篇
  • 7篇苦草
  • 6篇黑藻
  • 6篇沉水
  • 6篇沉水植物
  • 5篇菹草
  • 4篇三峡水库
  • 4篇水库
  • 4篇消落带
  • 4篇磷形态
  • 4篇狗牙
  • 4篇狗牙根
  • 3篇营养化
  • 3篇水深
  • 3篇泥沙
  • 3篇种群
  • 3篇污染
  • 3篇富营养化
  • 2篇地统计

机构

  • 30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湖北师范学院
  • 8篇湖南科技大学
  • 8篇重庆文理学院
  • 5篇临沂大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江苏大学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演...

作者

  • 30篇王国祥
  • 12篇王立志
  • 10篇葛绪广
  • 9篇李振国
  • 8篇李强
  • 7篇俞振飞
  • 6篇周贝贝
  • 6篇陈秋敏
  • 5篇王文林
  • 4篇宋力
  • 4篇朱启红
  • 3篇王刚
  • 3篇吴晓东
  • 3篇魏宏农
  • 3篇丁武泉
  • 3篇杨文斌
  • 3篇陈正勇
  • 2篇杭子清
  • 2篇曹优明
  • 2篇张佳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湖泊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MT法测定沉积物标准样品有机磷形态分析方法探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前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分级提取没有统一的方法,不同的提取方法分析沉积物中的磷形态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SMT法因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磷形态分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连续提取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有机磷(OP)提取步骤比较繁琐,中间转移过程较多,分析人员人为操作等因素都会导致实验出现较大误差,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还存在另外一种改进的OP提取方法。为了验证改进法是否具有合理可行性,以水系沉积物标准样品GSD-9和GSD-12为标样,同时以野外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为实际样品,采用标准SMT法和改进法重复测定(n=30)沉积物中OP含量。结果表明:标准SMT法提取沉积物标准样品GSD-9和GSD-12测得的OP含量分别占其总磷(TP)含量的9.33%和23.03%;改进法测得的OP含量分别占其TP含量的10.44%和23.13%,两种OP提取方法测得结果有着极高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改进的OP提取方法具有可行性,对于沉积物OP分析提取方法的合理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俞振飞王国祥钱君龙李振国张佳王立志周贝贝
关键词:沉积物有机磷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对蓝绿藻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3
2009年
选择2种常见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了荇菜群落(浮叶植物群落)、黑藻群落(沉水植物群落)和荇菜-黑藻群落(复合群落)等3种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与自然水体中藻类共培养,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对藻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3种群落对水体中藻类的抑制作用顺序为荇菜群落>复合群落>黑藻群落,实验结束时水体叶绿素a分别减少了63.1%、44.7%、3.3%。2)荇菜群落中蓝藻受到了较强抑制作用,其总藻细胞密度比初始减少了99.5%;而绿藻总藻细胞密度则比初始增加了31.6%;黑藻群落中蓝藻仍保持较高生物量,绿藻藻细胞密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复合群落对蓝绿藻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蓝藻藻细胞密度比初始下降了95.9%,绿藻藻细胞密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3)3种群落中藻类组成变化不同:荇菜群落中初始以微囊藻、色球藻等蓝藻门植物为优势种,逐渐转变为以小球藻、栅藻、四角藻等绿藻门植物为优势种;黑藻群落中藻类一直以微囊藻为优势种,伴生有少量的小球藻属、栅藻属、隐藻属藻种;复合群落水体中藻类组成与荇菜群落中藻类变化相似,实验期间微囊藻数量逐渐减少,而栅藻数量逐渐升高。4)不同群落中植物生物量增加明显,荇菜和黑藻的鲜重在单种群落和复合群落中均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分别为129.8%、63.6%和108.8%、66.5%;植物生长对光照、温度、pH等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荇菜群落中水下20cm处光衰减率与水体叶绿素a显著相关,说明荇菜的遮光作用是其产生显著抑藻作用的重要原因。
汪丽王国祥唐晓燕王文林陈秋敏
关键词:水生植物荇菜黑藻蓝绿藻富营养化
泥沙掩埋和干旱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狗牙根生长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恢复不仅面临长期淹水逆境,还面临泥沙、干旱等环境因素的胁迫。蓄水期后引种三峡库区消落带狗牙根,掩埋于不同粒径和埋深的沉降泥沙,探讨泥沙掩埋、干旱对反季节淹水后狗牙根出苗和生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埋深≥8cm和粒径<1.25 mm条件下消落带狗牙根萌发苗不能穿透覆盖层出苗。泥沙掩埋导致狗牙根出苗率显著降低,随着埋深增加狗牙根出苗率迅速下降;并且在埋深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粒径减小狗牙根出苗速率呈增大趋势。随着埋深增加和粒径减小处理组株高、叶长的增长显著被抑制,处理组的株高、叶片数、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干旱、泥沙掩埋复合胁迫时间延长狗牙根分株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的生长发育显著被抑制,且随着泥沙粒径减小和埋深增加其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呈显著降低趋势,热耗散量显著增大。同时,干旱、泥沙掩埋复合胁迫导致处理组分株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热耗散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光合作用能力显著降低,易受到夏季高光伤害。因此,三峡库区周年淹水导致狗牙根对泥沙掩埋以及干旱复合胁迫的耐受能力显著降低,在泥沙掩埋以及干旱复合胁迫下消落带狗牙根的生长恢复能力随粒径减小和埋深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会导致库区消落带狗牙根种群衰退演替加快。
李强
关键词:三峡水库消落带狗牙根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期对沉积物磷形态及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0
2011年
模拟湖泊系统构建了"沉积物-水-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系统,研究了在苦草生长期沉积物、水和苦草三相中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期,能显著降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沉积物总磷(TP)、NaOH提取磷(NaOH-P)、HCl提取磷(HCl-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含量分别降低了65.71、39.06、11.65、52.86和11.28 mg/kg.苦草对沉积物磷中IP的吸收效率要大于OP,对NaOH-P的吸收效率要大于HCl-P.水中总磷浓度下降至0.04 mg/L.沉积物中氧化还原电位(Eh)显著升高,而pH呈下降趋势.沉积物TP、NaOH-P、HCl-P、IP和O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与Eh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与苦草根系表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实验结束时,苦草富集的磷为292.24 mg,沉积物、苦草和水中磷总量百分比分别为92.04%,7.85%和0.12%.实验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期通过对沉积物Eh升高和pH降低的方式影响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将沉积物和水中磷聚集于植物体内,以降低沉积物磷向上覆水释放的风险.苦草对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吸收率排序为NaOH-P>HCl-P;IP>OP.
王立志王国祥俞振飞周贝贝葛绪广陈秋敏李振国
关键词:沉积物苦草
Effect of submerged plant Potamogeton crispus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overlying water
<正>The effect of submerged plant P.crispus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rus(P) fractions in overlying water...
Lizhi Wang Guoxiang Wang Zhenfei Yu Xiankun Gu Qiumin Chen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Nanjing China
关键词:PHOSPHORUS
文献传递
菹草衰亡腐烂对水质持续性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为研究菹草衰亡残体对水质的持续影响,在铺有10 cm厚底泥的A、B、C、D、E 5个实验桶内添加生物量分别为4 kg/m^2、3 kg/m^2、2kg/m^2、0.8 kg/m^2、0 kg/m^2的处于衰老期的菹草,跟踪监测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试验开始第10~16 d,各实验桶水体TN、TP、COD_(Mn)都达到峰值,溶解氧(DO)达到谷值,随后TN、TP、COD_(Mn)快速下降,45 d后主要水质指标都明显改善,表明菹草衰亡腐烂对水体的影响时间较短;2)试验后期,A桶内的TN、TP明显高于对照,其他桶与对照差异不大,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生物量大于3 kg/m^2的菹草残体腐烂分解会对水体产生比较严重的氮磷污染,生物量小于2 kg/m^2时,其死亡残体腐烂分解对水体营养盐增加较少;3)试验后期A、B、C桶的COD_(Mn)仍然超过Ⅳ类水标准,表明有机质降解比较慢;4)试验后期,除对照外,各实验桶的DO小于5.0 mg/L(Ⅳ类水标准)。
杨文斌王国祥王刚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菹草腐烂二次污染
苦草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构建了不同营养盐负荷的沉积物环境"水-苦草-沉积物"生态系统,监测分析了沉积物中总磷(TP)、生物可获得磷及其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及变化,以苦草为例,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对沉积物中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的苦草通过改变沉积物环境因子或自身的生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迁移转化产生了影响,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低(L)、中(M)、高(H)营养负荷的沉积物总磷(TP),相对于初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苦草组下降的幅度大,分别比对照组多下降了11.63、18.50和46.25 mg/kg;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出随深度的增加TP呈减少趋势,苦草对沉积物影响的深度随根系的活动范围变化而变化,根系增长最长(比试验初始增加了9.2 cm)的低营养负荷苦草组(LV),可影响到6 cm以下的沉积物;中营养负荷苦草组(MV)、高营养负荷苦草组(HV)根系增加不明显(分别为2.60和2.10 cm),影响深度主要在6 cm以内;检验发现,苦草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交换态磷(Ex-P)、铝磷(Al-P)随深度增加而升高,苦草组小于对照组;铁磷(Fe-P),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苦草组大于对照组,其中,在L、M、H中,苦草组的Ex-P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0.065、0.215和1.483 mg/kg,Al-P分别为1.198、2.040和2.390 mg/kg;LV中苦草的影响深度可达到10 cm的深,而MV、HV中主要集中在6 cm以内;苦草组中的Fe-P分别比对照组高8.135、16.689和8.598 mg/kg,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亦大于对照组。检验发现,L中苦草组Ex-P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M、H苦草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M、H中Al-P、FeP苦草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葛绪广王国祥陈成忠王立志
关键词:苦草沉积物磷迁移
基于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有一条主线就是生产力。根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也可相应的划分不同的阶段:人类崇拜自然的原始发展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征服自然的工业化阶段和谋求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阶段。综合分析可知,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具有地域性、复杂性、相关性等特点。
葛绪广
关键词:地理学人地关系
浮床生态场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在原位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浮床生态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浮床生态势值在"场源"处最大,从浮床"场源"向周围水平方向以及向水下垂直方向,随着距离的增加生态势逐渐下降。同时,浮床植物的生物量对生态场效应有显著影响,浮床植物生长越旺盛、生物量越大,生态场效应越强。1m×1m的浮床,当植物生物量为39.40kg·m-2时,浮床系统可最远影响到距离浮床1.86m范围内的水体,并对浮床周围10.90m2范围内的水体产生作用。该模型可以模拟浮床生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植物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可通过模型定量化反映浮床系统在其作用范围内对任意一点的作用强度及其综合影响,该模型的构建将为生态浮床的野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周晓红王国祥杨飞
关键词:生态浮床生态场
南京玄武湖菹草石芽空间变异及其原因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解玄武湖菹草石芽的空间分布状况,用网格法布设52个石芽采样点,采样点以GPS定位,在每个点采集表层底泥15cm深度以上石芽,每个点采集4个样,然后求和代表该点石芽密度。运用ArcGIS的geostatistics组件分析了玄武湖菹草石芽数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①石芽数量的半方差函数可拟合为球状模型,石芽在空间呈聚集分布;②石芽在各湖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北湖石芽密度最大(均值30.5颗/m2),西南湖密度最小(均值10颗/m2);从石芽密度的分维数来看石芽密度的空间异质性,全方向<椭圆半长轴方向<椭圆半短轴方向上;③割草干扰、种群数量、水深、水流、立地条件的空间异质性造成石芽密度的空间异质性;④石芽数量的空间自相关尺度,远远大于菹草石芽能够自行散落的距离,说明流水的带动起了很重要的扩散作用。
杨文斌王国祥王刚
关键词:地统计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