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85)

作品数:18 被引量:291H指数:12
相关作者:沈镭刘立涛成升魁徐增让高天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矿业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能源
  • 3篇中国能源
  • 3篇能源安全
  • 3篇资源流动
  • 3篇煤炭
  • 2篇演进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动因
  • 1篇演进特征
  • 1篇英文
  • 1篇政策演进
  • 1篇中国能源政策
  • 1篇中国钼业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省际
  • 1篇省域
  • 1篇省域尺度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沈镭
  • 9篇刘立涛
  • 4篇成升魁
  • 3篇徐增让
  • 2篇方兰
  • 2篇张艳
  • 2篇刘晓洁
  • 2篇陈枫楠
  • 2篇高天明
  • 1篇代涛
  • 1篇刘爱民
  • 1篇薛静静
  • 1篇冯婷婷
  • 1篇孙维
  • 1篇谷树忠
  • 1篇余成群
  • 1篇闵庆文
  • 1篇李红强
  • 1篇李伟

传媒

  • 4篇资源科学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能源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钼业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Journa...

年份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及其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该文在明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足量、可持续、合理供给;能源与水、土地、森林等资源配套能力;国家可持续能源政策与地区规划的融合,减缓环境资源的损耗;环境可持续性四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刻画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影响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能源政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与森林、土地资源的配套能力是重要基础;能源供应能力是核心所在;从中国东、中、西部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国能源可持续性最强的地区,中部次之,东部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从中国八大区域来看,能源可持续性沿海地区最弱,东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大西北、西南和黄河中游地区最强。本文作者最后认为多元化发展,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建立健全环境税收制度,增强环境可持续性;因地制宜,是促进中国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沈镭刘立涛
关键词:影响因素
中国能源分区情景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被引量:12
2011年
论文在综合运用基于IPAT方程的情景分析法,借助ArcG 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分区技术,基于该技术开展了中国能源分区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持续到21世纪中叶,能源消费仍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能源供给则集中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②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具体包括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与海南,而能源对外依存度最小的省份则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③按能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把中国划分为五大区,即能源强不可持续区(I)、能源不可持续区(II)、能源弱可持续区(III)、能源可持续区(IV)与能源强可持续区(V)。最大幅度地挖掘能源资源潜力,实现能源资源的本地化、多元化及来源的多元化是强输入区(I区)、次强输入区(II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对非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力度,优化能源结构是自给自足区(III区)的核心所在;作为周边区域能源安全缓冲区是次强输出区(IV区)的主要职责;作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和能源基地是强输出区(V区)的功能所在。
刘立涛沈镭
关键词:情景分析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时空演进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将化石能源消费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作为投入要素引入到全要素能源效率(Total-Factor En-ergy Efficiency,TFEE)的研究之中,是不断完善能效评价的重要途径。论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选取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及燃料燃烧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真实GDP(不变价)作为单一产出变量,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刻画了1997—2007年来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时空演进格局。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TFEE固定影响模型进一步解析了中国区域TFEE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TFEE整体水平不断改进,但区间差异持续扩大,区域分异态势显著;②中国TFEE高效区空间分布从南部沿海"线"状向南部片区"面"状格局演进;③全国层面上看,技术进步、经济开放性及能源消费结构与TFE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及能源资源禀赋则与之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④区域层面上看,技术进步成为各区域改进TFEE最为关键的一环,与TFEE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产业结构及市场化水平对绝大多数区域TFEE存在显著影响。
刘立涛沈镭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DEA
中国省际煤炭资源流动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被引量:54
2008年
根据1957-2005年中国各省区煤炭调出和调入数据,运用SPSS和GIS方法,首先对"一五"~"十五"各省区的煤炭流动地域类型进行了判别,然后在省域尺度研究了煤炭资源区域流动的时空过程,最后探讨了煤炭资源流动时空演变的驱动力。"一五"~"十五"中国省际间煤炭流动演变特征有:中国省际间煤炭资源流动规模逐年增大,省际间煤炭调出总量年均增长5.9%,煤炭调入总量年均增长5.6%。流动范围逐年扩展,无流地由1957年的10个省区缩小至近年的1个左右。流场呈集中输流、分散汇流的特征,调出省区个数<调入省区个数,调出首位度>调入首位度。煤炭区域流动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有:①产消不平衡是煤炭资源区域流动的基本动力。晋陕蒙、西部煤炭产消盈余,华东、中南、东北煤炭产消亏缺,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煤炭流动格局。②运煤通道的改善促进了煤炭区域流动。2005年交通密度指数在20以上的省区,煤炭外运条件较好,交通密度指数20以下的省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煤炭外运困难。而且,统筹交通设施布局与煤炭生产布局可极大地推动区域煤炭流动。③煤炭区域价格差异是煤炭流动的信号,对资源流动的方向和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成升魁徐增让沈镭
关键词:资源流动煤炭省域尺度驱动力
西藏日喀则地区沼气能源模式及其效益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以牛粪、薪柴等为主的传统生物质能源是西藏农村能源的主要形式。随着人口的增长,西藏农村能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逐渐成为制约当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在日喀则地区4个典型农业县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沼气生态能源模式在调整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作用;计算了该能源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按替代薪柴、秸秆和牛粪的3种方案,每户沼气分别可替代农户薪柴、秸秆和牛粪消费量的57.96%、61.37%和28.48%,农户每年可节省燃料支出450.16元/口;若在西藏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推广该工程,可减少CO2排放(95.83~99.87)×104t/年,减少氮素流失(0.49~1.24)×104t/年,节省的牛粪分摊到单位耕地面积达4.37t/(hm2.年),可基本保证耕地物质平衡;沼气的利用还可减少妇女使用传统生物质能的时间机会成本。结论表明:该模式在一定程度可缓解传统生物质能利用对环境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但仅靠沼气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户能源需求,需结合其他可再生能源。
冯婷婷成升魁闵庆文孙维刘爱民余成群李伟
中国区域能源安全的差异性分析——以广东省和陕西省为例被引量:18
2011年
能源"四荒"、"拉闸限电"以及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冰雪灾害,为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证实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本文在明晰区域能源安全概念,辨识区域能源安全与国家能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广东与陕西作为能源输入与输出区代表,在借助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1995年-2008年两省能源安全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不断提升,而广东则日趋恶化,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显著优于广东;陕西能源使用安全性先升后降,而广东呈平稳发展态势,广东在能源使用安全性方面具明显优势;②煤炭对外依存度、煤炭产消比、运输风险指数是目前影响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单位GDP碳耗与能耗是影响能源使用安全的关键因子,能源消费多元化有助于能源使用安全性的提升。基于此,分别针对广东与陕西区域能源安全情况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建议。
刘立涛沈镭张艳
关键词:国家能源安全影响因素
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其主要进展被引量:26
2012年
在能源价格和温室气体减排双重驱动下,能源安全研究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加强能源安全理论、方法研究,对于把握能源安全关键要素,识别一国(区域)能源安全状态及演进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能源安全预警与响应机制的构筑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国内外能源安全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内能源安全定量研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匮乏、缺乏共识;②国际上,能源安全研究方法大多基于能源安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WI)与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HHI)。其中,又以英国能源供应安全联合研究小组(JESS)、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国际能源署(IEA)以及亚太能源研究中心(APERC)所开发的能源安全模型较具有代表性;③能源安全定量研究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评价内容及不确定性上均有待改进。
刘立涛沈镭刘晓洁
关键词: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与发展路径选择被引量:25
2009年
本文从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能源决策的完整性、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消费的可持续性以及能源技术与教育4个方面构建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揭示出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所处阶段及其薄弱环节。研究认为:①中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能源价格快速攀升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是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关键挑战,制订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需从能源安全供给、经济竞争力以及环境可持续性3个角度入手,协调好3者之间的关系,促进3者共同发展;②通过构建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发现,中国现阶段能源政策处在由非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的过渡阶段;③加快发展以煤为主的相对低碳经济,完善能源市场机制,加大绿色能源消费是推进我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政策选择。
沈镭刘立涛
关键词:可持续能源
我国大宗性矿产资源安全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5
2009年
针对我国大宗性矿产资源日渐紧缺的局面,选取资源可采储量、资源储采比、资源自给率、资源进口份额、资源进口集中度等5个指标对我国大宗性矿产资源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宗性矿产资源呈现可采储量不足,资源服务年限很短,资源自给率过低,资源进口份额过大,进口集中度过高等问题,大宗性矿产资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十分严峻,注重大宗性矿产资源安全性,对于我国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代涛沈镭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资源的数量、流动与功能分区被引量:36
2012年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中国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保障中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能源资源区划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能源区划研究起步较晚,从区域尺度系统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本底、区际流动,并据此进行能源资源供给区划编制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上述7种能源资源,开展了能源资源本底、区际流动以及区划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①从能源资源本底来看,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量前五的省(区、市)所占比例依次为72%、71%、86%、74%、60%、73%和39%;②从能源资源流动看,煤炭资源省际流动范围广、规模大;原油省际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北油南运,天然气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西气东输;③从能源区划与定位看,煤炭资源划分为国家煤炭基地、地区煤炭基地和煤炭汇集地;原油资源划分为原油主产区、原油接替区与原油汇集区;天然气资源划分为国家天然气基地、地区天然气基地与天然气汇集地;水电资源划分为国家水电基地、地区水电基地和水电输入地;太阳能资源划分为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及不适宜开发地;风电开发划分为国家风电基地、地区风电基地与不适宜开发区;非粮生物质能划分为大规模开发区、中小规模开发区、不适宜开发区。
沈镭刘立涛高天明薛静静陈枫楠
关键词:区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