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07006)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韩宝平刘喜坤孙燕朱雪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市城区水资源管理处徐州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地下水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地下
  • 2篇岩溶地下水
  • 1篇总硬度
  • 1篇六价铬
  • 1篇快速城市化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化

机构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徐州市城区水...

作者

  • 2篇刘喜坤
  • 2篇韩宝平
  • 1篇孙燕
  • 1篇朱雪强

传媒

  • 1篇江苏环境科技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某市岩溶地下水六价铬污染及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某市市区东郊为工业和生活聚集区,20世纪80年代前,因区内某液压件厂电镀车间废水下渗,造成土壤和地下水体Cr6+污染。据初期监测,污染中心区土壤中的Cr6+含量高达2044.46mg/kg,高出其它地区几十倍。同时岩溶地下水也受到污染,Cr6+污染区呈以半径为0.5km的圆形分布,污染中心为液压件厂井,井水中Cr6+浓度最高达63.2mg/L(2007年1月)。监测资料表明污染区年内Cr6+浓度变化受降雨量的控制,表现出丰水期高、枯水期低的趋势,且浓度的升高相对于降雨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主要是由于蓄积在土壤中的高浓度Cr6+受降雨淋溶所致。人工水动力场对Cr6+的空间分布起控制作用:Cr6+污染范围与漏斗中心区形态基本吻合;随着污染中心区域水源井开采量的减少及北部水源井停采的影响,污染中心液压件厂井水中Cr6+浓度迅速上升,污染羽逐渐向东部扩展,且浓度下降速度趋缓。
刘喜坤韩宝平韩刚朱雪强郭秀荣
关键词:六价铬岩溶地下水
快速城市化条件下徐州市区岩溶地下水总硬度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近20年来,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总结和分析多年来水质监测资料,徐州市区岩溶地下水总硬度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地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大气环境,环境污染及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岩溶地下水总硬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刘喜坤孙燕韩宝平
关键词:城市化岩溶地下水总硬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