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228)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单业华张小琼聂冠军谭志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中生代
  • 2篇滑脱
  • 2篇值模拟
  • 1篇地台
  • 1篇地台盖层
  • 1篇褶皱
  • 1篇褶皱带
  • 1篇盖层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张小琼
  • 2篇单业华
  • 1篇聂冠军
  • 1篇谭志军

传媒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生代川东褶皱带的数值模拟:两阶段的构造演化模型被引量:10
2015年
中生代川东褶皱带发育着两种不同的褶皱组合型式,以NE向齐岳山断裂为界,东侧为隔槽褶皱,西侧为隔档褶皱,二者在成因上均与不同埋深的滑脱带密切相关。本文利用FLAC6.0软件模拟了川东褶皱带的两阶段形成过程:隔槽褶皱区和隔档褶皱区依次形成。在断坡倾角为30°的情形下,当滑脱带在隔档褶皱区和隔槽褶皱区分别处于寒武系和角度不整合面向下3~4 km的基底深处时,模拟得到的结果能很好地再现该褶皱带的总体形态特征。只有当连接两个褶皱区滑脱带的断坡具有≤30°的低倾角时,它才能高效地将水平位移传递到隔档褶皱区,意味着地表出露的高倾角齐岳山断裂基本上没有参与整个褶皱带的形成过程,是晚期或后期形成突破地表的。断弯褶皱的出现会造成被卷入的早期褶皱发生共轴叠加的递进变形。这样机械加厚的地壳在重力均衡作用下发生抬升,并遭受风化剥蚀直至准平原化,似乎就可以形成两褶皱区之间近数千米的整体剥蚀厚度差。
张小琼单业华倪永进谭志军
关键词:数值模拟
中生代川东褶皱带的数值模拟:滑脱带深度对地台盖层褶皱型式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纵弯褶皱作用是中生代川东褶皱带的主导宏观变形机制,造成了区内各褶皱近等间距相间排列,褶皱轴延伸稳定,区域性逆冲断层不发育。本文利用FLAC6.0软件模拟了在不同变形基底厚度的情形下该褶皱带的形成过程。无论变形基底厚度如何变化,盖层浅处(三叠系顶部褶皱面)始终出现隔槽式褶皱,意味着影响褶皱发育的滑脱带在隔档式和隔槽式褶皱区是不一样的,分别处于盖层内和基底内。随着变形基底厚度加大,盖层深处(志留系顶部褶皱面)由隔档式褶皱逐渐转变成隔槽式褶皱,尤其是在变形基底厚度为3-4km的情形下,盖层深部出现的褶皱型式与真实的隔槽式褶皱非常相似。在志留系为滑脱带的情形下,盖层浅部呈现出与真实的隔档式褶皱相似的形态特征。这些认识得到了该区地震反射剖面解释成果的证实。
张小琼单业华聂冠军倪永进
关键词:数值模拟褶皱带地台盖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