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308004)

作品数:13 被引量:79H指数:6
相关作者:孙少安李辉申重阳邢乐林张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震
  • 3篇重力场
  • 3篇网络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前
  • 2篇震前
  • 2篇重力场变化
  • 1篇地球重力
  • 1篇地球重力场
  • 1篇地球重力场模...
  • 1篇地球自由振荡
  • 1篇地震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短基线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机制
  • 1篇震源机制解
  • 1篇正演
  • 1篇智利地震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作者

  • 6篇孙少安
  • 4篇李辉
  • 3篇徐如刚
  • 3篇张毅
  • 3篇申重阳
  • 3篇邢乐林
  • 2篇汪健
  • 2篇郝洪涛
  • 2篇黎哲君
  • 2篇杨光亮
  • 2篇张晓彤
  • 2篇陈钊
  • 1篇陈石
  • 1篇韦进
  • 1篇张玮晶
  • 1篇袁洁浩
  • 1篇顾左文
  • 1篇王安怡
  • 1篇谈昕
  • 1篇龙剑锋

传媒

  • 8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74年和1979年溧阳两次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发震构造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1974年和1979年在苏皖交界的溧阳地区分别发生了两次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分别计算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并与余震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均为NW走向。计算得出溧阳1979年地震震中位置处于1974年地震引发的静态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应力变化值约0.001 MPa,表明1974年地震的发生对1979年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由于应力变化值较小,未能造成直接的触发。
储飞王韶稳张毅谈昕袁泉徐如刚
关键词:溧阳地震库仑应力变化震源机制解
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的升级改造与复测被引量:11
2017年
完成了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的升级改造,新建4个绝对重力观测墩,改造1个相对重力标墩,对所有重力测点进行相对重力联测。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场观测墩建设和重力联测工作均符合相关要求;各相邻重力点间6台仪器测量段差互差均优于40×10^(-8) m·s^(-2);改造后的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最大重力段差值为246 956.8×10^(-8) m·s^(-2)。对比1990年建场值和2000年复测值结果,2014年复测结果显示该基线场稳定性较好,一般重力测量的重力仪标定可以根据测程范围选择灵山重力标定基线场进行标定。
韩宇飞何志堂刘阳李瑜师宏波王坦
关键词:短基线相对重力测量
利用TCMSSGO方法拟合长时间中断重力数据
2015年
采用合理有效方法对重力观测数据中长时间中断进行准确插值,是获取高精度连续重力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选择超导重力数据为实例,用TCMSSGO方法对中断进行插值。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以3 d连续重力观测数据为基础,分别前后插值20 d,拟合值与实际观测数据残差在μGal量级;2若3 d连续重力观测数据是大潮时观测的,拟合重力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残差的标准差为0.906 3μGal;若3 d连续重力观测数据是小潮时观测的,拟合重力数据误差为0.999 7μGal;3 TCMSSGO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拉萨超导重力台站长时间中断数据的插值。
韩宇飞张锐李建勇李经纬
关键词:重力数据插值
重力垂直梯度非线性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理论模拟试算和地面实测结果解算表明:山体边缘的重力垂直梯度在80 cm和130 cm高度处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非线性变化,超过0.02×10-8ms-2/cm;空间非线性变化随高度变化呈增大趋势。因此在分别利用FG5与A10绝对重力仪建立重力基准时,由不同仪器测量高度引起的归算重力变化不可忽视。
陈钊李辉邢乐林孙少安张晓彤张品
关键词:重力垂直梯度
陆态网络基准站的重力水平梯度分析
2016年
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10~2011年实测重力水平梯度数据为基础,通过正演计算3种典型地形的水平梯度,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半数以上测点存在较大的水平梯度,由此产生的干扰会极大地降低观测结果的精度与可靠性。因此,有条件的测点应进行水平梯度观测并进行校正。
陈钊李辉孙少安邢乐林
关键词:正演
南北地震带南段莫霍面重力反演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南北地震带南段莫霍面局部特征差异大,引用Parker-Oldenburg迭代反演算法分别在常密度模型和变密度模型下对该地区莫霍面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变密度和常密度模型下南北地震带南段莫霍面总体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变密度模型反演结果更为精细,在高山地区变密度反演结果偏深。南北地震带南段地区攀枝花幔隆与东川幔陷特征显著,深部作用对区域构造地震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汪健王安怡申重阳孙少安
关键词:莫霍面南北地震带重力反演深部构造
云南景谷M6.6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的区域性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国家重力网和云南省区域重力网获得的高精度重力观测资料,研究2014-10-07云南景谷M6.6地震前区域重力场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滇西南区域重力场变化幅度大、速度快、升降转换周期短,揭示出在复杂构造环境和反复增强的应力场条件下,地震能量快速积累和释放的区域性特征。
孙少安郝洪涛韦进
关键词:重力场
蒙古中部剖面重力异常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蒙古中部106°E附近布设一条南北走向的重力剖面,首次获得该地区精确的实测重力值,经过数据预处理和改正计算,得到剖面重力异常结果。分析表明,剖面自由空气异常和地形有很强的相关性;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变化总体较为平缓,只在戈壁-阿尔泰-曼达尔戈壁加里东区带(GAB)和哈拉加里东区带(HRB)附近发生相对较快的变化,推测这两个区域可能存在较明显的深部构造变化;在蒙古-鄂霍兹克造山带附近,并未发现与板块缝合带相对应的重力异常变化;剖面均衡重力异常以负值为主,多数地区地壳未达到重力均衡状态,剖面附近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黎哲君徐如刚陈石杨光亮闫万生袁洁浩张毅顾左文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质构造
CG-5重力仪的漂移特征被引量:22
2016年
基于实验数据,从静态漂移和动态漂移两个方面对CG-5重力仪的零漂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CG-5重力仪的零漂值(静态漂移率和动态漂移率)较高,幅值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静态漂移率和动态漂移率总体随空间纬度(重力值读数段)增大而减小,但个体差异较大。
汪健孙少安邢乐林申重阳李辉
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被引量:7
2015年
均衡重力异常是地壳均衡状态的标志,地壳均衡状态与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文中基于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自由空气异常,采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DEM)ASTER GDEM 2009和ETOPO1分别作为陆地和海底地形数据,通过基于DEM的严密地形-均衡改正方法计算得到华北断块区5'×5'网格分辨率的Airy均衡重力异常。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区内均衡重力异常与构造特征、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断块区均衡重力异常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断块差异性;区内均衡重力异常大小主要受新构造运动控制,是地壳表层物质密度横向变化和深部构造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对均衡重力异常的显著影响说明华北断块区地壳均衡调整尚未完成;华北断块区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地震活动在显著的均衡重力异常高值区或低值区周围及正负均衡重力异常区过渡部位分布较为集中。
黎哲君徐如刚张玮晶张毅李辉杨光亮龙剑锋
关键词:均衡重力异常地震活动地球重力场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