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06MA45)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复兴刘军权蔡凯巩新建张颂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97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ΓΔT细胞
  • 4篇肿瘤
  • 3篇Α-肿瘤坏死...
  • 3篇阿司匹林
  • 3篇白介素
  • 3篇白介素12
  • 3篇NKG2D
  • 2篇杀伤
  • 2篇肿瘤细胞
  • 2篇细胞杀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治疗
  • 2篇ΓΔT
  • 2篇阿司匹林治疗
  • 2篇穿孔
  • 2篇穿孔素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舒林酸
  • 1篇树突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97...
  • 5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9篇陈复兴
  • 7篇刘军权
  • 4篇张娟
  • 4篇蔡凯
  • 4篇张颂
  • 4篇巩新建
  • 2篇李慧忠
  • 2篇李佚
  • 2篇陶征中
  • 2篇张宝福
  • 2篇李玺
  • 2篇张南征
  • 2篇朱斌
  • 1篇费素娟
  • 1篇徐永茂
  • 1篇唐涛

传媒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
<正>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评估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d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分别为0.1、0.2、0.4、0.8 m、...
刘军权陈复兴巩新建李慧忠蔡凯张宝福
关键词:ΓΔT细胞阿司匹林
文献传递
舒林酸对人γδT细胞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舒林酸在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对人γδT细胞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及检测舒林酸诱导的γδT细胞和SGC-7901细胞凋亡百分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CD44达94.0%。舒林酸在100%mol/L时对γδT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42.1%,明显高于对SGC-7901抑制率(7.4%)。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24h后杀伤SGC-7901细胞作用在12.5μmol/L时最强。舒林酸浓度在100%mol/L时对γδT细胞作用24h的凋亡率(52.71%)显著高于SGC-7901细胞(7.88%)。结论:舒林酸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瘤细胞作用,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而对胃癌细胞株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果为临床非甾体类药物预防消化道肿瘤的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巩新建刘军权陈复兴李玺费素娟唐涛
关键词:ΓΔT细胞舒林酸
尼美舒利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分别为0.25、0.5、1、2、4μmol/L)诱导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检测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沉淀细胞流式细胞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LDH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粒酶B表达量(分别为62.8%和72.7%)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和60.9%)P<0.05,尤其尼美舒利浓度在1μmol/L时最显著;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浓度(分别为262.3 ng/L和177.5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6.1 ng/L和158.5 ng/L)P<0.05;分泌的IL-1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和BCG-823的活性在1μmol/L时最高(分别为73%和7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和53%)P<0.05。结论: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粒酶B含量和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BCG-82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为临床尼美舒利预防和治疗消化道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军权陈复兴巩新建李慧忠蔡凯张宝福张颂张娟
关键词:尼美舒利
论肿瘤免疫的复杂性被引量:9
2008年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自适应巨系统,它还具有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所有特征。体内已建立的肿瘤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造就了肿瘤免疫的复杂性。本文从复杂性科学角度阐释肿瘤免疫,以期对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有所裨益。
陈复兴李玺刘军权张南征巩新建徐永茂蔡凯
关键词:肿瘤肿瘤免疫肿瘤免疫治疗
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道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道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阿司匹林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阿司匹林0.4~0.8mmol/L诱导24h后的γδT细胞对5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浓度超过3.2mmol/L时杀伤活性呈下降趋势;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经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h后除药物浓度在0.4mmol/L时γδT细胞对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略有增强外,其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3.2mmol/L阿司匹林对γδT细胞诱导24h的凋亡率(52.71%)明显高于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分别为7.88%、8.89%、6.21%、4.47%和%3.67)。结论:阿司匹林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作用,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及增加γδT细胞的凋亡率,而对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作用不明显。
刘军权陈复兴朱斌张颂张娟陶征中李佚
关键词:ΓΔT细胞阿司匹林
化疗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化学治疗作为肿瘤常规治疗的中坚力量,其目的是杀伤肿瘤细胞,但由于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程度的杀伤或抑制效应,因而以往普遍认为化疗与免疫治疗在功能上是拮抗的。新近研究发现,一些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促进肿瘤细胞释放内源性危险信号、以及抑制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等机制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介导抗肿瘤免疫,对肿瘤的整体化疗效果有其独特的贡献。依据化疗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不同变化,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将化疗和免疫治疗有机结合,将最终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蔡凯陈复兴张南征
关键词:化疗免疫治疗肿瘤免疫原性
吡罗昔康对人γδT细胞和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作用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吡罗昔康对人γδT细胞杀伤消化系统肿瘤细胞株的影响。方法: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吡罗昔康诱导γδT细胞和消化系统肿瘤SGC-7901、SW-1990、SW-480、SW-1116、LOVO细胞株,用MTT法检测吡罗昔康对这些细胞的抑制率和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后的γδT细胞和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d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吡罗昔康各种浓度对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株抑制率明显高于γδT细胞。0.01~0.04mmol/L吡罗昔康诱导24h后的γδT细胞对5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高,浓度超过0.04mmol/L时杀伤活性呈下降趋势;SGC-7901、SW-1990、SW-480、SW-1116和LOVO细胞经不同浓度的吡罗昔康诱导24h后γδT细胞对其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0.16mmol/L吡罗昔康诱导24h对SGC-7901、SW-1990、SW-480、S...
刘军权陈复兴朱斌张颂张娟陶征中李佚
人γδT细胞、CD3AK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对已建立胃癌裸鼠的治疗作用
<正>目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肿瘤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CD3AK细胞、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对已建立的胃癌裸鼠的免疫治疗作用.
陈复兴刘军权张南征唐涛王涛冯霞周青王振德李玺
关键词:ΓΔT细胞CD3AK细胞树突状细胞CIK细胞胃癌裸鼠
文献传递
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评估自身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诱导24h 后收集上清液用于细胞因子 IFN_(-γ)、TNF—α、IL—12检测,沉淀细胞用于穿孔素、粒酶 B 和 NKG2D 流式细胞测定。17例晚期胃癌患者入院后接受阿司匹林0.1~0.3克/日,口服,3次/日,每4周为1周期,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6~13天培养后分6次输注给患者,回输细胞总数为(2.1~6)×10^(10)个。17例患者中接受1个疗程治疗2例,2个疗程治疗6例,3个疗程治疗6例,4个疗程治疗以上有3例。结果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粒酶 B、NKG2D 受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在阿司匹林浓度为0.8mmol/L时最显著。经0.4~0.8mmol/L 阿司匹林诱导的γδT细胞分泌 IFN_(-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泌的 TNF-α和 IL-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当阿司匹林浓度高至3.2mmol/L 时,可以显著抑制 TNF-α的分泌。17例患者用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全组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 CR 2例,PR 6例,NC 8例,PD 1例;近期客观有效率47.1%(8/1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中有2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食欲增加、疼痛减轻、睡眠改善、体重增加。经γδT细胞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患者 CEA 有10例减低,3例增加。结论经阿司匹林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粒酶 B、NKG2D 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培养上清液中 IFN_(-γ)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胃癌经γδT细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临床体征,且无毒性不良反应,对晚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军权陈复兴巩新建李慧忠蔡凯张宝福张颂张娟
关键词:ΓΔT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