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大专项(A302020104)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立华丁珊周长忍田金环田冶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壳聚糖对肝素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 2006年
- 背景:壳聚糖、海藻酸钠是良好的天然的微胶囊制备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应用广泛。本课题组以往制备的抗凝血材料主要是运用材料的惰性以及模仿血管内壁的液晶态,而本实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低分子肝素的生物抗凝活性及其他特异性能,对肝素进行微胶囊化,以期使肝素在体内的释放达到一种缓释的效果。目的:以天然的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微胶囊的包囊材料,对低分子肝素进行微胶囊化,以保证肝素在体内的稳定性,分析壳聚糖含量对肝素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广州暨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实验于2004-10/2005-06在暨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实验室完成。肝素(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分子量<5000);壳聚糖(脱乙酰度≥90%,黏度<100cps,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藻酸钠(青岛明月海藻工业有限公司);乳化剂为Span80,CaCl2均为国产化学纯。方法:①肝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取一定量肝素水溶液乳化于石蜡油中,充分搅拌使反应体系呈乳液状,然后使整个体系升温到50℃并维持20min。然后缓慢滴加20g/L壳聚糖水溶液,使体系升温到60℃,再滴加戊二醛,并使反应体系于80℃保持1h。离心分离,过滤洗涤,除去残留有机物,烘干。②肝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取一定量的海藻酸钠和肝素水溶液乳化于石蜡油中,充分搅拌使反应体系呈乳状液,维持20min。然后缓慢滴加含有不同浓度壳聚糖的CaCl2水溶液,保持30min。离心分离,过滤洗涤,除去残留有机物,烘干。③测定药物含量与包封率,确定肝素标准曲线,测定肝素微胶囊体外缓释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壳聚糖溶液浓度对肝素-壳聚糖微胶囊制备的影响。②戊二醛用量对肝素-壳聚糖微胶囊制备的影响。③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对肝素-海藻酸钠的影响。④壳聚糖浓度对肝素-海藻酸�
- 丁珊李立华周长忍
- 关键词:肝素胶囊微球体壳多糖藻酸盐
- 聚乳酸膜等离子接枝聚合聚乙烯基 吡咯烷酮及表面性能研究(英文)被引量:6
- 2008年
- 背景:由于聚乳酸表面亲水性差、缺乏天然分子识别位点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复合、化学接枝等方法试图引进亲水性基团,但过程比较复杂,并应用大量有机试剂,影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聚乳酸进行表面改性,改善其亲水性。设计:对比观察。单位:暨南大学科学与工程系。材料:实验于 2004-10/2005-10 在广州人工器官和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用主要材料:聚乳酸(Mr 29 000,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乙烯基吡咯烷酮(美国 Acros 公司,使用前经重蒸纯化)。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的工作条件(功率=150 W,时间=3,2,l min;功率=30 W,t=10,8,5,3,l min) 选择优化条件,然后通过气相法和常压液相法进行 PLA-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反应。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态;水接触角测量仪测定材料等离子处理和等离子接枝前后亲水性的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材料的结构变化;通过材料改性前后质量变化分析材料的接枝情况。结果:①扫描电镜显示等离子处理和接枝后的材料表面呈现大小不一的气孔和沟痕。②接枝后的水接触角由原来的 78°下降到 50°。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表征1 750 cm-1吸收峰的低波数侧1 637.19 cm-1出现新的吸收峰,该峰对应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链段上酰胺基团中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④聚乳酸膜材料经低温等离子处理后,材料的质量变化百分数为-0.6。结论:等离子处理和接枝后材料的亲水性有明显变化,材料表面呈现大小不一的气孔和沟痕,此表面有利于细胞的黏附。
- 李立华丁珊田冶田金环周长忍
- 关键词:聚乳酸乙烯基吡咯烷酮等离子接枝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