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5B01)

作品数:25 被引量:200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化然刘晓灿申旭辉张学民欧阳新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5篇地震
  • 8篇电离层
  • 7篇震前
  • 6篇地震前
  • 5篇地磁
  • 5篇汶川地震
  • 5篇DEMETE...
  • 4篇低点位移
  • 4篇DEMETE...
  • 3篇地磁低点位移
  • 3篇电磁辐射
  • 3篇电磁扰动
  • 3篇磁扰
  • 2篇等效
  • 2篇等效电流
  • 2篇地磁场
  • 2篇地震前后
  • 2篇电场
  • 2篇电磁异常
  • 2篇电流

机构

  • 19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科学院电...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地震台网...
  • 2篇天津市地震局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哈尔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合肥市地震局
  • 1篇郑州晶微电子...

作者

  • 10篇陈化然
  • 10篇刘晓灿
  • 7篇申旭辉
  • 7篇张学民
  • 6篇欧阳新艳
  • 5篇钱家栋
  • 4篇何宇飞
  • 4篇马新欣
  • 4篇张建国
  • 4篇杨冬梅
  • 4篇赵庶凡
  • 4篇赵旭东
  • 4篇袁亚红
  • 3篇王亚丽
  • 3篇姚丽
  • 3篇方广有
  • 3篇杜爱民
  • 3篇王东峰
  • 3篇刘静
  • 2篇朱荣

传媒

  • 5篇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地震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3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电离层VLF电场功率谱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DEMETER卫星VI.F电场功率谱数据发现,卫星高度上全球电离层电场功率谱有以下特征:高纬度区域电场辐射强度平均高于低纬度区域,几个地磁场异常区相应的电场辐射增强;全球电场功率谱,向阳侧强于夜侧,大陆强于海洋,夏季强于分点季,冬季最弱;不同频段的电场功率谱特征有显著差异,某些频段的功率谱有明显沿磁壳指数L线或地磁场线分布的特征;此外,不同年份、相同季节的电场功率谱全球分布特征及功率谱强度有较高相似度。该电离层全球观测模型将为地震电离层异常分析研究提供背景依据。
姚丽陈化然刘晓灿何宇飞
关键词:电离层
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智利7.9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离层电磁数据,分析了2007年11月14日智利7.9级地震前10天内的电磁信号记录,结果发现在震前1周内,低频电磁扰动开始在比较宽的纬度范围内增强,震前3天异常信号幅度达到最大,并在低纬度地区尤其突出.以5天为间隔,比较分析了多参量的空间图像,发现在震前5天异常幅度和范围扩大,震中位于异常区域的边缘地带.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前的异常信号与孕震区电磁辐射信号增多及空间加热扰动有关.
张学民钱家栋欧阳新艳申旭辉蔡晋安赵庶凡
关键词:DEMETER卫星电离层电磁扰动
DEMETER卫星观测的LF/MF电场频谱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场数据,研究了中国及邻区(0°—60°N,60°E—140°E),频段为10kHz—3MHz,时间段为2008年1月1日—2008年9月12日期间的平均功率谱密度特征.文中选择了Kp指数的日平均值小于或等于4的数据,获得LF频段(10—20kHz)和MF频段(20kHz—3MHz)以16天为周期的昼侧和夜侧的平均功率谱密度空间分布图,得到了以下初步结果.LF频段:①昼侧,不同频率的谱在对应时段上形态相似度不高,主要呈现纬度分带特征.夜侧,不同频率的谱在对应时段上形态相似度较高,主要差异在于谱的幅度,同一频率不同时段的谱分带特征不明显;②昼侧谱的幅度值跨度要比夜侧的小很多,前者一般为1—1.5个数量级,而后者一般在2个以上,甚至达到4个数量级;③在汶川地震前后,平均功率谱密度在成都—兰州一线存在明显的变化.MF频段:①昼侧,不同频率对应时段的谱形态没有明显的相似性,同一频率不同时段的谱形态可能具有较好、弱或不具有相似性,具有明显、弱或不具纬度分带特征.夜侧,某些频段对应时段的谱形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同一频率不同时段或者分时期的不同时段的谱形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不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带特征,具有弱分区或者弱经度分带特征;②昼侧和夜侧的谱幅度变化都不大,基本都在0.5个数量级之内;③在汶川地震前后没有发现明显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变化.
朱涛
关键词:DEMETER卫星功率谱电场电离层
DEMETER卫星探测到可能与汶川地震有关的地面VLF发射站信号的信噪比变化被引量:23
2009年
中国周边有多个应用于导航的VLF发射站,当DEMETER卫星飞经中国大陆上空时,它可以接收到来自这些发射站的信号.利用DEMETER卫星接收到的来自5个不同发射站发出的VLF信号数据,对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地震进行研究,发现震中上空区域不同频率信号对应的信噪比在地震前后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震前明显降低,震后有所恢复.这个现象可能与地震和电离层耦合有关.
何宇飞杨冬梅陈化然钱家栋朱荣M.Parrot
关键词:信噪比VLF汶川地震DEMETER卫星
地磁低点位移与地磁场等效电流体系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8
2009年
利用地磁内外源场分离的方法,反演得到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地震和1998年1月10日张北地震前地下和空间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图象,并分析研究了地磁低点位移出现前后等效电流体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外场等效电流体系的变化与地震"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等效电流体系变化可能是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地磁台站的加密建设,势必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地磁场等效电流体系的演化特征,更有利于地震预测的研究.
陈化然杜爱民王亚丽杨冬梅张素琴李琪赵旭东刘晓灿朱荣何宇飞马君钊王建国
关键词:地震
地震前后电离层截止频率处电场频谱强度变化分析--以2006年汤加MW8.0地震为例被引量:11
2011年
以汤加MW8.0地震为例,着重分析了DEMETER卫星记录中截止频率附近电磁场频谱在震前的异常演化特征.根据地震前后该区域3个月的数据对比,发现电场频谱增强与地震孕育的关系很不明显.而长时间、大范围的电场频谱减弱现象可能更值得关注,白天和夜间的电场频谱显示同一特征.2006年夏秋季节38次6级以上强震短期异常的统计平均结果显示,白天的电场频谱在震前24小时距离震中2 000 km左右可能有一定增强,达到背景值的3倍均方差.但其它时段多以下降为主,而夜间无论震前震后比较明显的超过3σ的异常均以下降为主.最后讨论了地震-电离层异常孕育耦合机理.
张学民泽仁志玛申旭辉蔡军涛赵庶凡熊攀陈化然欧阳新艳
关键词:DEMETER电磁场电离层截止频率
中国地区实测与模型地磁急变差异特征分析
地磁急变是地磁场长期变化主要特征之一,是地磁场年变率曲线斜率急剧变化的一种现象。一个台站的地磁场年变率可以用地磁要素对时间的一阶导数表示,而全球地磁场年变率可以用球谐系数对时间的一阶导数表示,地磁急变表现为上述一阶导数斜...
刘晓灿陈化然姚丽马欣新袁亚红
文献传递
汶川8级地震前电磁扰动与电磁立体监测体系被引量:29
2009年
研究分析了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面电磁与电离层中观测到的中、短临电磁异常,其中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地电阻率显示了2年左右的趋势下降异常,下降幅度7.2%,同时多台电阻率观测在震前1个月左右显示短临突变异常;震前18天地磁垂直分量出现低点位移,分界线两侧的低点时间超过2h;震前3天即5月9日,地磁低点位移、利用GPS反演得到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电离层测高仪得到的foF2和电磁卫星监测的离子密度和温度等均观测到局部电磁扰动现象,多数异常幅度超过50%。汶川8.0级地震前各种电磁观测技术记录到的明显异常现象,揭示了电磁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领域巨大的潜力,加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电磁监测对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张学民丁鉴海申旭辉王敏刘静余素荣王亚丽欧阳新艳
关键词:电磁异常地电阻率低点位移电磁卫星
地震电离层VLF电磁场频谱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对2006年3月—2009年2月DEMETER卫星VLF电磁场频谱数据的分析发现,全球地震电离层电磁场频谱有以下特征:50~300 Hz为地震电离层效应的优势频段;距离地震空间位置越近,地震异常越显著;不同半球的地震,异常方向和方位不同;对地磁夏季北半球地震的研究表明,海洋地震主要为正异常,陆地地震为负异常;地磁夏季,不同半球地震的磁场频谱异常显著不同,北半球的正异常偏南,而负异常偏北,南半球的负异常偏东北,而正异常偏西南。
张建国姚丽刘晓灿马新欣焦立果
关键词:电离层
2008年1月5日磁层亚暴期间磁尾近地重联事件的THEMIS观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主要应用THEMIS卫星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流观测数据,分析了2008年1月5日08:51~08:57 UT亚暴膨胀相期间磁尾的一个近地重联事件.在亚暴膨胀相期间,地面的全天空成像仪清楚地记录到了极光的极向扩展,THEMIS的P5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附近观测到了磁场的偶极化现象.在亚暴膨胀相末期的08:51~08:57 UT期间,P3(X_(GSM)~-9.12R_E)和P4(X_(GSM)~-9.40R_E)同时观测到了一对方向相反的高速等离子体流.这对方向相反的高速等离子体流是由磁尾的重联现象所引起.重联的位置被估计位于X_(GSM)~-9.12R_E和X_(GSM)~-9.40R_E之间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并且,在重联位置的两侧,重联的Hall效应被P3和P4两颗卫星观测到.因此,这一磁尾重联事件发生在距离地球非常近的空间范围内.
赵旭东杜爱民徐文耀王源罗浩
关键词:磁尾磁重联亚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