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720007)

作品数:27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舒远招胡好刘作彭志君胡志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道德
  • 5篇道义论
  • 5篇伦理
  • 4篇伦理学
  • 3篇第三者
  • 3篇定言命令
  • 2篇道德法则
  • 2篇道德形而上
  • 2篇道德形而上学
  • 2篇形而上学
  • 2篇幸福论
  • 2篇义务
  • 2篇正义
  • 2篇至善
  • 2篇舍勒
  • 2篇审视
  • 2篇误读
  • 2篇先天综合判断
  • 2篇康德伦理学
  • 2篇《纯粹理性批...

机构

  • 12篇湖南大学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5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2篇舒远招
  • 4篇胡好
  • 3篇刘作
  • 2篇彭志君
  • 2篇胡志
  • 1篇贺跃
  • 1篇刘霞
  • 1篇戴茂堂
  • 1篇涂江波
  • 1篇汤波兰
  • 1篇吴雪
  • 1篇张莉

传媒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德国哲学
  • 2篇求索
  • 2篇世界哲学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湖湘论坛
  • 1篇哲学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伦理学研究
  • 1篇武陵学刊
  • 1篇宗教与哲学
  • 1篇哲学评论

年份

  • 5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康德的第一类比被引量:2
2015年
康德的第一类比即实体性类比的论证值得研究。它的主要目标是论证实体在现象的变化中持存。对此,康德给出了三个论证。第一版论证从主观领会入手,强调持存物是时间本身的经验性表象的基底,但由于其存在跳跃和缺漏,最终不令人满意。第二版论证转换角度,强调持存物是时间本身的基底,论证简洁明了,弥补了上述不足。为了说明实体为何不生不灭,康德还补充了一个论证,它一方面捍卫了第一类比的论证目标,另一方面为第二类比做好了铺垫。总的来说,康德的第一类比的论证是可以令人接受的。
胡好
关键词:实体性
论《道德形而上学》对法权义务和德性义务之划分被引量:5
2016年
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康德对法权义务和德性义务做了明确划分:法权义务是可以外在立法或外在强制的义务,德性义务是不可以外在立法或外在强制的义务,而是一种自由的自我强制的义务。在本真的法权义务和本真的德性义务之间,有一种把法权义务本身当作内在动机的"有德性的行为",康德有时称之为"伦理义务"。但中义的伦理义务同时包含了这种居间的伦理义务和本真的德性义务,广义的伦理义务甚至包括了作为间接伦理义务的法权义务。对自己的不完全的义务(自我完善)和对他人的不完全的义务(他人幸福)属于德性义务(本真的);对他人的完全的义务(不得害人)属于法权义务(本真的);对自己的完全的义务(不得自杀)难以简单归类:作为与意志规定的目的或质料无关、只涉及纯粹形式的义务属于法权义务,但作为一种自我强制的义务又属于德性义务,它似乎既属于又不属于法权义务,既属于又不属于德性义务,但康德最终还是把它放在德性论中阐释。在本真的法权义务和本真的德性义务之间,有两种义务难以简单归类:一是把外在的法权义务变成内在动机的"有德性的行为",二是对自己的完全的义务。
舒远招
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科学的自然形而上学的建构被引量:2
2014年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实际上已经初步建立了一门科学的自然形而上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虽然康德在划定自然形而上学的组成部分时思想有所变化,但是他最终还是把本体论、合理的自然学、合理的宇宙学和合理的神学划定为科学的自然形而上学的组成部分;其次,他从三个方面对传统的自然形而上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改造;最后,他为自己规划的科学的自然形而上学的先验哲学部分确定了先天综合判断作为自身的原则,这些先天综合判断就是纯粹知性的综合原理。但是,理性物理学中是否包含先天综合判断?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舒远招彭志君
关键词:纯粹
道德评价的三个维度及其不对称问题被引量:1
2015年
道德评价至少包含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等三个维度。道德评价的不对称在主体维度方面通常表现为自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在客体维度方面通常表现为动机与效果的不对称,在标准维度方面通常表现为情感与理性的不对称。克服道德评价的诸种不对称,应以一种道德评价的相对主义去中和自我中心主义,坚持动机论与效果论的统一,并避免情感主义和唯理性主义的片面性。
涂江波汤波兰
关键词:道德评价客体
国外康德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8年
国外学术界关于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康德的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大领域。关于理论哲学中的第三者问题,国外学术界形成了混合型和先天型两种研究思路。在实践哲学中,则主要集中在对定言命令的第三者问题的研究上。国外学术界关于第三者问题的研究呈现出趋同化、细致性的特征,同时存在着对一些具体而重要的问题研究不够、研究缺乏系统性、忽视了某些领域的第三者问题和始终没有出现专门的研究成果等不足。国外学术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对我们强化哲学问题意识和导向,把握康德哲学的总问题和体系特征,以及从事西方哲学史的教育教学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彭志君水丽蓉
关键词:先天综合判断第三者
康德道德神学中的正义问题
2017年
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神具有全知、全能、全在、永恒、智慧等多重属性。其中,神圣、仁慈和正义是神的三种重要的道德属性。从正义与神圣、仁慈的关系来看,神的正义就在于将幸福赐予配享幸福者,即智慧地分配幸福。由此,德福一致的智慧本身也就成了正义。但是,康德又明确声称神作为正义的审判者,其正义仅仅在于对罪恶施加惩罚,于是,对德行的奖赏就不属于正义的范畴了。康德的这种观点值得进一步讨论。
舒远招
关键词:道德神学至善正义
评有关功利论与道义论之区别的三种流行观点被引量:3
2013年
康德是道义论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其伦理学著作中明确地把自己的道义论同幸福论区别开来,而他所理解的幸福论又与功利论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本文试图主要依据康德的相关阐释,表明对于有关功利论与道义论之区别的三种流行观点需要作批判性的检视。观点一:功利论与道义论的区别在于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何者优先在国内学界,道义论所讲的道义往往被归结为整体利益或“公利”,而功利论所讲的功利则每每指个人的“私利”。正是基于这种理解,人们认为道义论与功利论的实质区别在于:前者把“公利”置于首位,而后者则把“私利”置于首位。(参见方毅)
刘霞
关键词:道义论功利论幸福论伦理学一致性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被引量:2
2016年
第三个二律背反给康德相容论的判定造成了困境.正题不足以自行表明康德是相容论者,因为尽管有许多文本指出自由和自然因果性能够在同一个行动上共存,但二者还有许多冲突的地方.此外,康德说正题和反题都对,这进一步加大了判定的难度.本文在尽量弱化先验观念论的情况下,以自由和自然因果性在概念上是否矛盾为标准,依据二者在概念上的不矛盾,将康德判定为相容论者.但基于康德伦理学的目的,最终主张康德是相容论者,但是个独特的相容论者.
胡好
关键词:相容论
康德的道义论与经济新常态的建构
当前,人们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诸如中国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如何"引领"经济新常态、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理应进行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等,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些热点。当人们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理解中国的经济...
舒远招吴雪
文献传递
为“情感”正名——论舍勒对西方伦理学传统的超越被引量:3
2018年
西方伦理学发端于古希腊,自肇始之日起,就陷入了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两大传统之争中。理性主义将理性视为道德的基础和来源,把人的情感当作主观的东西排除在伦理认识之外。情感主义虽然认为情感才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基础,试图扭转情感与理性在伦理学中的建基地位,但是对"情感"的理解带有自然主义的痕迹。舍勒"面向具体情感本身",通过现象学考察,来发掘情感的本质,揭示出"心有其理"。一方面,由强调"情感先天",突出"情感"的伦理学意义,舍勒实现了对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传统的超越;另一方面,由释解"情感"非自然主义的内涵,指出情感的在体性,实现了对以休谟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传统的超越。
汤波兰戴茂堂
关键词:西方伦理学舍勒理性主义情感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