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14)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祝幼华马兆亮马瑞芳麦文邓成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9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盆地
  • 6篇中新世
  • 5篇南海北部
  • 4篇东南
  • 4篇生物地层
  • 4篇生物礁
  • 4篇琼东南盆地
  • 4篇微化石
  • 4篇化石
  • 4篇钙质超微化石
  • 4篇超微化石
  • 4篇沉积环境
  • 3篇早中新世
  • 3篇渐新世
  • 2篇地层
  • 2篇第四纪
  • 2篇珠江口盆地
  • 2篇环境意义
  • 2篇更新世
  • 2篇沟鞭藻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海石油(中...
  • 5篇中海油能源发...
  • 4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深...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14篇祝幼华
  • 3篇马兆亮
  • 3篇麦文
  • 3篇马瑞芳
  • 2篇易亮
  • 2篇秦华峰
  • 2篇邓成龙
  • 2篇覃军干
  • 2篇赵飞
  • 1篇朱日祥
  • 1篇周洋
  • 1篇张光学
  • 1篇杨振
  • 1篇张莉
  • 1篇车志伟
  • 1篇谢强
  • 1篇吴时国
  • 1篇赵鹏肖
  • 1篇李忠权
  • 1篇鄢伟

传媒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海岸工程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BD-2井中新世有孔虫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被引量:5
2015年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BD-2井中新世地层沉积连续,是琼东南盆地中新统较典型的钻井剖面之一。该井中新世地层中含丰富的有孔虫化石,共鉴定有孔虫62属98种,其中浮游有孔虫13属41种,底栖有孔虫49属57种。根据有孔虫标志种及螺旋浮游有孔虫旋向优势度的变化,对该井的有孔虫生物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从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共识别出11个有孔虫化石带或联合化石带。探讨了下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中新统界线的有孔虫划分标志。依据有孔虫丰度、分异度及组合特征,讨论了BD-2井从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麦文祝幼华马兆亮谢金有罗辉赵鹏肖
关键词:有孔虫生物地层沉积环境南海北部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BD19-2-2井中新世钙质超微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被引量:1
2016年
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BD19-2-2井中新世地层中的钙质超微进行了定量和半定量分析,发现井段上部1800~2550m地层化石较丰富,而下部2574~3100m化石丰度及分异度明显降低;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的存在,对该井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在1800~3100m井段地层中识别出9个钙质超微化石带或联合化石带,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同时探讨了钙质超微划分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界线的化石标志。依据钙质超微化石总丰度、分异度及特征性环境指示种丰度的逐渐变化,确认BD19-2-2井从早中新世至晚中新世经历了4个沉积环境演化阶段,海水深度由浅变深,海水变暖。
麦文祝幼华赵飞马瑞芳
关键词:生物地层钙质超微化石沉积环境中新世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PY30井早中新世-更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及沉积环境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PY30井早中新世―更新世地层中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490-690m和1 040-1 170m井段化石丰度和分异度均较高,700-1 035m和1 179-1 809m化石丰度中等,井段下部1 818-3 478m化石稀少,种类单调。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的存在,对该井的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在490—3 478m地层中识别出12个钙质超微化石带或联合化石带,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更新世,据此建立了该井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框架,探讨了下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上中新统、上中新统与上新统以及上新统与更新统界线划分的钙质超微化石标志。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总丰度、分异度及特征性环境指示种丰度的变化,划分了8个沉积环境演化阶段,从而讨论了早中新世至更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赵飞祝幼华马瑞芳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
西沙西科1井三亚组生物礁沉积的磁性地层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生物礁沉积是南海乃至西北太平洋重要的沉积类型之一。本文利用新近钻进取芯的南海西沙西科1井生物礁沉积,开展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早中新世三亚组记录了跨度为C5Dn^C6An正极性时的生物礁沉积。在综合全孔年代学结果的基础上,划分出新近纪西沙地区生物礁生长、发育的3个阶段:>约16.5 Ma和<约13.5 Ma两个稳定堆积时期,以及16.5~13.5 Ma快速堆积的"中中新世跃迁事件"。此外,本文推测西沙地区生物礁初始发育的时间显著早于过去认为的约20 Ma,同时三阶段的演化模式可能与南海扩张-结束的构造环境密切关联。
易亮王振峰张道军刘新宇尤丽罗威祝幼华秦华峰邓成龙
关键词:磁性地层生物礁更新世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LW5井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孢粉组合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LW5井3 070—3 480m井段81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86个孢粉属种类型;另有沟鞭藻和有孔虫内膜。根据孢粉和藻类化石组合面貌、丰度变化和特征分子的分布规律,将研究井段地层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3 070—3 325m井段为Polypodiaceaesporites-Dinocysts组合,层位相当于珠江组,时代为早中新世。本组合含丰富的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孢粉以Graminidites,Zonocostatites和Chenopodipollis等为主,沉积环境为滨浅海,气温较高,指示了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古气候;3 330—3 470m井段为Alni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组合,与珠海组层位相当,地层时代为晚渐新世。本组合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少量出现,孢粉含丰富的Pinuspollenites和Abietineaepollenites,出现较多的Cedripites等,反映海陆交互的古环境,显示了气温低的亚热带古气候。
赵飞祝幼华季兴开冯净
关键词:孢粉组合南海北部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早中新世-第四纪生物礁地层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西科1井0.10—1267.80m岩芯中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低,属种比较单调。分析831个样品,仅在48个样品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共鉴定10属17种及1个未定种,主要化石种为Calcidiscus leptoporus,C.macintyrei,Coccolithus pelagicus,Cyclicargolithus floridanus,Gephyrocapsa caribbeanica,G.oceanica,Helicosphaera carteri,H.euphratis,Pontosphaera multipora,Pseudoemiliania lacunosa,Reticulofenestra minuta,R.minutula,Sphenolithus abies,S.moriformis和S.neoabies等。根据钙质超微化石生物事件及组合特征,结合有孔虫和大型底栖钙藻等研究结果,对西科1井0.10—1267.80m地层进行了划分,大致可划分为5段:1)0.10—212.20m地层属于第四系NN21—NN19带;2)214.29—328.69m归属于更新统NN18带至上新统;3)330.97—598.12m属于上新统NN15带至上中新统;4)599.53—1231.62m归属于中中新统至下中新统;5)1233.62—1267.80m为下中新统。由于化石丰度和分异度均较低,未建立完整的钙质超微化石带序列。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及组合特征,确定研究井段的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至第四纪。西科1井生物礁地层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对该井生物地层的划分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祝幼华刘新宇马瑞芳罗威王学恒徐守立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
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台地的时空分布及其油气成藏模式被引量:11
2017年
本文基于南海北部西沙海域地震数据及钻井资料,结合碳酸盐台地的边缘特征及其地震反射特征,首次建立了研究区中新世碳酸盐台地边界的三个识别标志:岩性突变界面、断层界面和潮汐水道。在对地震数据系统的解释和钻井资料分析基础之上,厘定了该区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时空分布,总结其分布规律,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台地可以分为六期,进一步划分三个演化阶段,分别为中中新世早期的繁盛阶段、中中新世晚期的衰退阶段、晚中新世以来的淹没阶段,各阶段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相带发育完整,其中生物礁主要分布台地的西-西南缘。统计结果显示,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全面发育时期的面积达到了80000km^2,后期随着台地的衰退而规模有所减小。西沙海域中新世碳酸盐岩分布广泛、规模巨大,而且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暴露而遭受淋滤,进一步增大了其孔隙度,具备形成优质储层的前提。结合区域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探讨,建立生物礁及碳酸盐台地的成藏模式,提出西沙海域碳酸盐台地具有典型"下生上储上盖"的成藏过程,指出西沙海域邻近华光凹陷和中建南盆地北部的碳酸盐台地是油气勘探的两大有利区带。
杨振张光学张莉吴时国祝幼华强昆生鄢伟
关键词:西沙海域碳酸盐台地成藏模式
西沙群岛西科1井晚中新世-上新世生物礁沉积的磁性地层学初步结果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钻孔岩心晚中新世-上新世生物礁沉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磁性扫描与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西科1井生物礁相沉积中的载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我们推测,这些磁铁矿的微小颗粒主要来自海水中含有的陆源物质,在生物生长过程中通过珊瑚体或其它寄生生物对海水的过滤与吸附作用保存在生物礁沉积中.进一步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与地磁极性年表的对比发现,在上新统莺歌海组、上中新统黄流组内部可获得多个年龄控制点,并对莺歌海组和黄流组的底界位置给出了初步制约.其中,莺歌海组记录了C2An.3n和C3n.4n,黄流组记录了C3An.2n至C5n.2n.虽然这一对比方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是在现阶段生物地层年代及其它年代学资料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本项研究的磁性地层学结果能为西沙群岛晚中新世以来的生物礁沉积提供更多可靠的年龄控制点,并为今后的区域地层对比提供磁性地层年代学依据.
王振峰张道军刘新宇尤丽罗威易亮祝幼华秦华峰谢强车志伟李忠权邓成龙朱日祥
关键词:岩石磁学磁性地层学
西沙群岛西科1井珊瑚组合面貌及其生态环境被引量:12
2015年
西科1井0~748m井段岩心中珊瑚化石欠丰富,属种比较单调,共鉴定6科16属及1个未定属.在井深216m以上的地层中发现第四纪特有的Endopsammia(内脊沙珊瑚)和Heliopora(苍珊瑚)等,表明含上述特征性珊瑚化石的地层应划归第四系.在216m以下井段的岩心中Endopsammia和Heliopora已全部绝迹,应划归比第四纪更老的地层.地层时代从老到新,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物的抗风浪能力逐渐加强.中新统可能属于泻湖相,尔后又逐渐转变为内礁坪相,到上新统演变为内、外礁坪相相互交替,第四系则可能属于外礁坪相.
刘新宇祝幼华廖卫华罗威马兆亮徐守立马瑞芳
关键词:生态环境海洋地质
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及其生态功能被引量:7
2015年
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地层中的钙藻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钙藻3科7属,包括红藻门珊瑚藻科让氏藻属、蟹手藻属、珊瑚藻属、石枝藻属和石孔藻属,以及绿藻门松藻科仙掌藻属和粗枝藻科伞轴藻属.通过对地层中钙藻形态功能的分析,西科1井第四纪早期海水较深,沉积环境为礁前相,中期外礁坪和内礁坪交替沉积,至晚期出现短时间的泻湖相之后沉积环境演变为礁后滩相.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在造礁功能上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通过自身的钙化作用,为生物礁的生长供应微小碳酸盐颗粒沉积物;(2)利用自身形成的节片结构和生物捆扎-粘结结构参与造礁.
马兆亮祝幼华刘新宇罗威马瑞芳徐守立
关键词:钙藻第四纪海洋地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