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226507)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赵斌邢继红董金皋韩建民司贺龙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突变体
  • 5篇葡萄
  • 5篇灰葡萄孢
  • 3篇致病力
  • 2篇基因
  • 2篇功能分析
  • 2篇T-DNA插...
  • 2篇T-DNA插...
  • 2篇T-DNA插...
  • 2篇TAIL-P...
  • 2篇插入突变
  • 1篇选育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过程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突变

机构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6篇邢继红
  • 6篇赵斌
  • 5篇董金皋
  • 4篇司贺龙
  • 4篇韩建民
  • 3篇赵福鑫
  • 3篇董丽萍
  • 3篇张靖
  • 2篇郑会欣
  • 2篇李培芬
  • 1篇王璇
  • 1篇时翠平
  • 1篇王敏
  • 1篇郑旭
  • 1篇赵巍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灰葡萄孢BcKMO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明确灰葡萄孢BcKMO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为阐明该基因调控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并为灰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cKMO及其编码产物进行分析。扩增BcKMO的编码区,与pBARKS1-eGFP载体连接,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pBARKS1-BcKMO-eGFP;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转化BcKMO的T-DNA插入突变体BCG183的原生质体;利用PCR、South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对所获得转化子进行鉴定;对野生型菌株BC22、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的表型(菌落形态、菌丝形态、生长速度、产孢量等)和致病力进行分析。【结果】BcKMO编码犬尿氨酸单氧酶(kynurenine 3-monooxygenase,KMO),含有单氧酶FAD的保守结构域和4个类似芳香环羟化酶(Aromatic-ring hydroxylase-like)的基序,与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Rossmann卷曲NAD(P)(+)-结合蛋白(Rossmann-fold NAD(P)(+)-binding proteins,gi156049701)和从线嘴壳(Ophiostoma piceae)的FAD依赖性氧化还原酶(FAD-dependent oxidoreductase,gi512192943)同源性较高。成功构建了BcKMO的表达载体pBARKS1-BcKMO-eGFP,利用PEG介导的转化方法,转化突变体BCG183的原生质体,获得了草胺膦抗性的转化子;利用PCR、South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鉴定转化子,获得了BcKMO的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对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的表型进行了分析,发现BCG183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减慢,不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菌丝纤细;回复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速率、菌丝形态基本一致,均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致病力分析发现,BCG183突变体在芸豆叶片和黄瓜叶片上的致病力均较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明显增强。【结论】灰葡萄孢BcKMO正调控病菌的生长、发育,负调控病菌的致病力。
李培芬赵福鑫董丽萍郑会欣赵斌张靖司贺龙邢继红韩建民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突变体生长发育致病力
一株拮抗腐霉病菌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诱变选育被引量:2
2014年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可产生多种抗菌蛋白、抗生素及酶类抗菌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过从土壤中分离抑真菌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并进行UV-NaNO2物理化学联合诱变,获得一株对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突变菌株的生长速率、耐高温性均较出发菌株有较大提高,盆栽试验表明诱变菌株较出发菌株对腐霉病菌引发的黄瓜腐霉病具有更好的防治作用。
司贺龙张靖赵巍赵斌邢继红
关键词:拮抗细菌
灰葡萄孢犬尿氨酸单氧酶基因BcKMO调控病菌致病力的机制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揭示灰葡萄孢犬尿氨酸单氧酶基因BcKMO(kynurenine 3-monooxygenase)调控病菌致病力的机制,阐明灰葡萄孢致病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DNS和Hoffman方法,对BcKMO的T-DNA插入突变体BCG183和回复突变体(BCG183/BcKMO)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酶(PG)、纤维素酶(Cx)、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的活性进行分析;提取灰葡萄孢野生型和BCG183、BCG183/BcKMO突变体的粗毒素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利用溴百里酚蓝显色试验,对突变体BCG183和BCG183/BcKMO的产酸能力进行分析;利用洋葱表皮穿透试验,检测突变体BCG183和BCG183/BcKMO的穿透能力;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突变体BCG183和BCG183/BcKMO中已知致病相关基因腺苷酸环化酶编码基因Bac、异源三聚体G-蛋白G?亚基基因Bcg2和Bcg3、蛋白激酶调节亚基基因PkaR、MAP激酶编码基因Bmp1和Sak1、MAP激酶Bmp3和BcSak1下游的靶基因Bcreg1、TCHK-MAPK信号途径基因Bos1、亲环蛋白A编码基因Bcp1、小G蛋白基因Ras2、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cpg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的表达水平。【结果】突变体BCG183中的PMG和PG的酶活性较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明显增强,CX、PGTE和PMTE的酶活性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没有明显差别;突变体BCG183的毒素活性较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明显增强;突变体BCG183的产酸能力较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明显减弱;突变体BCG183能够穿透洋葱表皮,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没有明显差别;突变体BCG183中已知致病相关基因Bac、Bcg2、Bcg3、PkaR、Bmp1、Sak1、Bcreg1、Bos1、Bcp1、Ras2、Bcpg1和Sod1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结论】灰葡萄孢BcKMO通过调控病菌的胞壁降解酶活性、毒素活性、产酸能力、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病菌的致病力。
李培芬赵福鑫董丽萍郑会欣赵斌韩建民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突变体致病力
灰葡萄孢菌核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从灰葡萄孢ATMT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株不产生菌核的突变体,并利用TAIL-PCR技术获得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将其在灰葡萄孢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突变菌株BMH174鉴定并获得其突变基因(BC1G_06945.1);并对突变体的形态学、生长速率、分生孢子产量、致病能力、胞壁降解酶活力、毒素的生物学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将为深入了解灰葡萄孢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司贺龙赵斌赵福鑫邢继红韩建民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T-DNA插入突变体TAIL-PCR
灰葡萄孢致病力增强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获得灰葡萄孢的致病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基因功能,筛选灰葡萄孢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了一株致病力增强的突变体BCt98。利用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突变体BCt98进行鉴定。利用TAIL-PCR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突变体BCt98中T-DNA插入位点位于BC1G_07014.1基因的第3个外显子上。利用RT-PCR技术,确定了突变体BCt98的突变基因为BC1G_07014.1。突变体BCt98生长速度较快,菌落颜色较浅,菌丝较为致密,不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且胞壁降解酶(PMG、PG和Cx)及毒素活性较野生型明显增强。表明BC1G_07014.1基因在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力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参与调控病菌的胞壁降解酶活性和毒素活性。
王敏董丽萍赵斌郑旭司贺龙张靖时翠平邢继红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致病力突变基因
灰葡萄孢分生孢子产生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克隆灰葡萄孢分生孢子产生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灰葡萄孢分生孢子产生机理和灰葡萄孢侵染及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筛选灰葡萄孢ATMT突变体库,获得一株不能产生分生孢子的突变菌株BCt78,采用PCR和SouthernBlotting技术,对突变菌株BCt78进行分子鉴定。利用TAIL-PCR技术获得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将所获得侧翼序列与灰葡萄孢基因组数据库中的已知基因序列进行BLAST分析,推测出T-DNA的插入位点;通过PCR进一步验证T-DNA的插入位点,利用RT-PCR技术确定突变基因;最后对突变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胞壁降解酶活力、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对番茄叶片的致病能力及部分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TAIL-PCR结果证实T-DNA插入到灰葡萄孢BC1G_12707.1基因的ATG起始密码子区;RT-PCR结果证实突变基因为BC1G_12707.1,该基因DNA全长为135 bp,编码一个44个氨基酸的假定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突变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生长速度减慢,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及菌核;对番茄叶片的致病性增强,且胞壁降解酶(PG、PMG和Cx)活力增强;突变菌株中参与细胞壁降解的角质酶基因cutA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Bcpg1,信号转导途径基因(PKA1、PKA2、Bac、Bmp3),产毒素基因BcBOT2(Sesquiterpene synthase),漆酶基因Lac1,跨膜蛋白基因Btp1表达都增强。【结论】BC1G_12707.1基因在灰葡萄孢分生孢子产生、菌核形成及致病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王璇邢继红赵斌韩建民董金皋
关键词:灰葡萄孢T-DNA插入突变体TAIL-PCR孢子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