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项目(2002GH09)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黄云超张良奚廷斐王曦杨达宽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生物材料
  • 2篇生物膜
  • 2篇生物膜形成
  • 2篇细菌
  • 2篇细菌生物膜
  • 2篇膜形成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表面细菌
  • 1篇表皮葡萄球菌

机构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作者

  • 2篇张良
  • 2篇黄云超
  • 1篇李高峰
  • 1篇奚廷斐
  • 1篇林兴
  • 1篇杨达宽
  • 1篇王曦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胞外黏质物在心血管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观察、预处理的涤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BF)形成的影响,为临床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BCI)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 用生物膜形成阳性的表皮葡萄球菌RP62A和生物膜形成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M7,在普通液体培养基及其调整浓度后的培养基中,对以血浆预处理和未处理的涤纶材料进行体外动态生物膜形成试验,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生物膜厚度,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直接观察涤纶材料上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情况。结果 RP62A与M7在两组材料表面形成BF差异有显著性(P〈0.05);RP62A在不同处理材料表面BF形成有显著区别(P〈0.05);培养基调整组与培养基正常组生物膜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细菌生物膜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是动态的过程,其高峰期在24~30h;血浆预处理生物材料和培养基调整组能增加胞外黏质物(ESS)的分泌和促进细菌生物膜形成;ESS在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阻断ESS产生及其作用必将为临床治疗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提供帮助。
黄云超张良林兴杨达宽李高峰王曦
关键词:生物材料细菌生物膜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生物材料感染被引量:15
2006年
随着各种生物材料的应用,慢性感染及医源性感染日益突出,凝固酶阴性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成为首要病原体,它主要致病机制是生物膜形成,生物膜形成则成为生物材料感染难以控制的根源。细菌生物膜是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群体结构,它们间相互通讯,有着精密的调控机制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能有效抵御机体的防御反应和抗生素治疗。随着对生物膜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临床防治生物膜相关性感染提供了更有效的靶点。
张良黄云超奚廷斐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生物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