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73)

作品数:13 被引量:84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娟石永红聂峰曹晟康涛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锆石
  • 7篇变质
  • 5篇岩石
  • 5篇郯庐断裂
  • 4篇定年
  • 4篇锆石U-PB...
  • 4篇蚌埠隆起
  • 3篇岩石学
  • 3篇造山带
  • 3篇P-T条件
  • 3篇变质岩
  • 3篇大别造山带
  • 2篇石榴辉石岩
  • 2篇锆石U-PB...
  • 2篇榴辉岩
  • 2篇辉石
  • 2篇辉石岩
  • 2篇辉岩
  • 2篇变质岩石
  • 2篇变质岩石学

机构

  • 13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工业经济...
  • 1篇安徽省地球物...

作者

  • 12篇石永红
  • 12篇王娟
  • 7篇聂峰
  • 5篇康涛
  • 5篇曹晟
  • 3篇宋传中
  • 3篇张忠宝
  • 2篇林伟
  • 1篇李加好
  • 1篇刘晓燕
  • 1篇卜香萍
  • 1篇李秋立
  • 1篇盛勇
  • 1篇赵俊先
  • 1篇唐盼

传媒

  • 6篇岩石学报
  • 5篇地质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北部郯庐断裂两侧基底岩石年龄及对郯庐断裂初始开启时间的限定被引量:30
2015年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隆起结晶基底的初始陆壳形成时限及其演化过程的标定,以及郯庐断裂的初始启动时间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存在较多的争议.为此,本文对安徽北部郯庐断裂两侧的蚌埠隆起和池河魏岗山的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展开了细致的锆石U-Pb定年分析,估算了变质作用的温度与压力条件.分析样品总计4个,其中样品WS055-1(钠长花岗片麻岩)、WS055-3(斜长角闪岩)和WS021-1(花岗片麻岩)来自蚌埠隆起区,普遍经历了中-高级变质作用;样品FD019-1(花岗片麻岩)来自张八岭群西侧的池河地区.锆石U-Pb定年显示,样品WS021-1中17颗岩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886±28 Ma,代表了初始陆壳的形成时限;样品WS055-1中锆石均为变质锆石,记录了3组变质年龄2440±28 Ma(21颗),2163±55 Ma(1颗)和1944±89 Ma(1颗);样品WS055-3仅具有1组变质锆石年龄2481±18 Ma(23颗).样品FD019-1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幔和边结构,分别显示了3组年龄:271~667 Ma(10个点)、228±3 Ma(17个点)和211±2 Ma(23个点).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分析,可以确定前3个样品明显归属于华北克拉通,样品FD019-1源于扬子板块上的大别造山带,据此可以限定郯庐断裂(安徽段)西界的主断裂为朱顶-石门山断裂,并确证了郯庐断裂的初始启动时间应于晚侏罗世.另外,对蚌埠隆起的3个样品的锆石年龄研究,不仅揭示了蚌埠隆起目前最为古老的、中太古代晚期的初始陆壳(2.89 Ga)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该隆起所记录的地质过程与华北克拉通的演化具有很好的统一性.
聂峰石永红张忠宝王娟曹晟
关键词:蚌埠隆起
肥东群变质岩石学、年代学分析及变形时限的探讨被引量:5
2016年
长期以来,对于承载郯庐断裂全演化过程的肥东群的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诸多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变形时限方面。本文通过对肥东群不同类型岩石的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研究,详实地探究了肥东群的变质条件和时限,并充分讨论了肥东群的两期韧性变形时限。研究显示,肥东群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的变质,温压条件大致为T=550-650℃和P=0.5-0.9GPa。同时,依据5个二长花岗片麻岩、1个变形花岗岩(167.2±4.6Ma)和1个花岗闪长斑岩岩脉的年龄(130±5Ma)的锆石年龄和前人的年龄数据分析,认为早期的变形以一组倾向南东的面理和线理为代表,其形成的时限可能在133-167Ma时间段。而晚期的变形以一组宽约3-5m NE向的陡倾糜棱岩带为特征,其变形时限可能在122-133Ma。
石永红王娟张忠宝赵俊先聂峰曹晟
关键词:郯庐断裂
郯庐断裂(安徽段)两侧肥东群与霍邱群特征性岩石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内部物质组成十分复杂,现有研究认为郯庐内部以扬子板块为主体,对于是否存在西侧华北板块物质混入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选取了3个特征性样品展开了细致的岩相学研究、温压估算以及锆石U-Pb定年分析,分别为:霍邱群样品WS069-1(磁铁石榴角闪岩)以及样品WS070-1(石榴黑云母片岩);肥东群样品TF003-1(石榴黑云母片岩)。研究发现,霍邱群磁铁石榴角闪岩与肥东群磁铁石榴角闪岩的矿物组合及矿物主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针对霍邱群石榴黑云母片岩与肥东群石榴黑云母片岩的峰期变质条件评价也相互匹配。本文在霍邱群仅发现了-3.2Ga、3.0Ga、2.80Ga、2.74Ga等四组反映源区结晶时代的碎屑锆石年龄,但结合前人对霍邱群和五河群的研究可以认为霍邱群的峰期变质年龄应为2.44Ga,这与肥东群磁铁石榴角闪岩和石榴黑云母片岩的峰期变质年龄2.47-2.41Ga吻合。因此肥东群和霍邱群相同特征性岩石磁铁石榴角闪岩从岩相学、变质P-T条件及变质时代等方面皆具可比性,从而推测肥东群磁铁石榴角闪岩和石榴黑云母片岩构造透镜体应为因郯庐断裂左旋走滑作用而卷入肥东群中的霍邱群岩片。
聂峰张忠宝石永红王娟唐盼任光雪
关键词:郯庐断裂
中大别腹地榴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类型归属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对黄岗-牛凸岭地区榴辉岩样品JS249和JS250的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地区榴辉岩具有明显的高压变质特征,石榴石中包含大量的早期矿物,成分环带显著,其峰期矿物组合主要为Grt+Omp+Phn+Rt+Qtz+Ep+Ky,角闪岩相退变矿物主要为Di+Mg-Hbl+Ab+Prg+Bt。对样品JS249和JS250温压条件进行计算,样品JS249为T=594±61℃,P=2.58±0.27GPa;样品JS250为T=616±56℃,P=2.14±0.14GPa。同时利用LA-ICPMS以及激光拉曼对这两个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锆石包裹体分析,结果显示样品JS249锆石包体主要为角闪石、长石等退变矿物,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17.3±3.5Ma,该组年龄代表了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样品JS250锆石包含了石榴石、金红石、绿辉石等峰期矿物包体,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35.2±4.2Ma,该年龄应为峰期变质年龄。综合榴辉岩的岩石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黄岗-牛凸岭地区应属于低温高压单元,与南大别变质块体类似。
徐旭峰石永红林伟冀文斌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内磁铁石榴角闪岩的形成条件、年代学及构造归属的探究被引量:15
2014年
通过对肥东群南缘特征性岩石——磁铁石榴角闪岩的构造地质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磁铁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以构造透镜体形式产出,该变质岩具有两个阶段变质矿物组合,热力学评价显示①阶段的温压范围为:T=616~700℃和P=0.66~0.85GPa,平均温压为T=653±35℃和P=0.75±0.09GPa。②阶段的温压范围为:T=597~643℃和P=0.51—0.94GPa,平均温压为T=6204-150C和P=0.734-0.15GPa,并表现出一个快速等压降温P—T演化特征。锆石u—Ph定年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该磁铁石榴角闪岩的变质年龄为2469.4-49Ma。结合地质背景和前人的研究,可以判定该类岩石可能源于华北板块。由于郯庐断裂的左旋走滑作用被构造并置与扬子板块中。从而进一步推测,郯庐断裂(安徽段)横向宽度可达到10—15km。
聂峰石永红王娟康涛曹晟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郯庐断裂
北淮阳变质单元岩石学、年代学分析及对大别造山带构造缝合线位置的探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直至现今,大别造山带构造缝合线确切位置一直不是十分明朗,争议颇多.为此,本研究以该造山带最北缘防虎山—舒城地区为研究靶区,对该地区出露的片岩、片麻岩进行了细致的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分析.研究显示,防虎山地区出露的为含石墨片岩,其变质级别为绿片岩相:T=300 ℃~450℃和P=0.2~0.7 GPa,并具有4组碎屑锆石U-Pb年龄:2 465~1522 Ma(5颗);1 140~938 Ma(14颗);804~646 Ma(4颗);460~422 Ma(14颗).舒城地区的2个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显示,它们的原岩年龄为767.9±177;7.8 Ma和770±177;16 Ma,其变质PT条件则为600℃~700℃和0.2~0.8 GPa.因此,可以确定这两类岩石应属于北淮阳变质单元中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物质,具明显的亲扬子性.结合前人断裂构造分析和相关的年龄资料,可以判定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构造缝合线位置应位于肥中断裂附近.
石永红曹晟王娟聂峰康涛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碎屑锆石
郯庐断裂东侧肥东地块变质属性及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肥东地块是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质地块,其变质属性和构造归属的精确标定对探究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极为关键。然而,直至目前对于该地块的区域性的变质岩石学研究极为匮乏,制约了人们对于该断裂的深入理解。为此,本研究对肥东地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变质岩石学、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的分析。研究显示,肥东地块自西向东主要由单元-I、II和III构成,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其间含少量的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P-T条件评价显示,肥东地块的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为610~690℃、0.61~0.81GPa,平均P-T条件分别656±25℃、0.71±0.06GPa,变质峰期属于角闪岩相。锆石U-Pb定年则显示肥东地块的原岩形成年龄为809.2±6.7Ma,表明该地块属于扬子板块。结合前人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及相关年龄数据,推测肥东地块与宿松变质杂岩应为相当层,它们目前的P-T差异可能是由于郯庐断裂的同俯冲平移错断所致。
康涛刘晓燕王娟聂峰石永红
关键词:郯庐断裂P-T条件锆石U-PB定年
宿松变质杂岩中石榴石-蓝晶石-硬绿泥石片岩形成条件及时限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宿松变质杂岩因变质程度较低,岩性较为繁杂,故其变质演化及年龄一直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研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别造山带结构框架和演化的深入理解。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太湖-马庙断裂和柳林-缺月岭-山龙断裂之间的宿松变质杂岩进行了综合细致的分析,确定了特征性的高压岩石——石榴石-蓝晶石-硬绿泥石片岩的存在。利用THERMOCALC的Average P-T法,确定了石榴石-蓝晶石-硬绿泥石片岩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551~569℃和P=1.96~2.47GPa,属于高压榴辉岩相。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该岩石的峰期变质年龄为242.2±2.0Ma,退变质年龄为216.2±6.6Ma。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该岩石可能普遍存在于这两断裂之间,并暗示了这两断裂之间的块体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其应当从宿松变质杂岩中剥离出来。本文在此暂定名为大山-麻石沟高压块体,并建议宿松变质杂岩的北界止于柳林-缺月岭-山龙断裂。
石永红王娟聂峰曹晟康涛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温度压力结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应用传统的岩石学温度压力计,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通过温压结构、岩石组合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提出该造山带由6个岩石构造单元构成.除(1)北淮阳变质带变质温压条件较低外,温度压力自北向南逐渐降低;(2)北大别变质带(900±50℃,4.5±0.5 GPa)→(3)中大别-I带(728±58℃,3.87±0.36 GPa)→(4)中大别-II带(613±48℃,3.09±0.20 GPa)→(5)南大别变质带(521±50℃,2.40±0.24 GPa)→(6)宿松杂岩带(507±48℃,1.0±0.2 GPa),峰期变质年龄也由北向南逐渐变老,从218-226 Ma→226 Ma→230 Ma→235 Ma→251 Ma.且在中大别-I,II带发现大量与南大别带属性相似的物质,确证了宿松杂岩仅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缺乏高压蓝片岩相带的记录.结合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表明,这些单元均以构造岩片型式叠置产出,具有穿时性,彼此之间被断裂所分割,这暗示大陆地壳俯冲过程中于不同深度发生拆离,结果大别造山带是由多板片的俯冲/折返而成.
石永红王娟李秋立林伟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P-T条件
蚌埠隆起区石榴辉石岩变质PT轨迹及年代学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胶—辽—吉造山带的最南缘,由于侧重点和关注度的差异,对于该地区的变质演化过程的探究一直较为缺乏,制约了人们对该隆起形成过程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对该隆起的石榴辉石岩及其退变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详细的野外观测、岩相学分析、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的研究,较为充分地探讨了该隆起的形成机制。研究显示这两类岩石记录了5个变质阶段:阶段-Ⅰ的平均温压为:^-T=672±17 ℃和^-P=1.05±0.02 GPa;阶段-Ⅱ的平均温压为:^-T=805±30 ℃和^-P=1.21±0.04 GPa;阶段-Ⅲ的平均温压为:^-T=615±13 ℃和^-P=0.93±0.02 GPa; 阶段-Ⅳ的平均温压为:^-T=632±6 ℃和^-P=0.50±0.01 GPa;阶段-Ⅴ的温压为推测值:T=400 ℃~450 ℃和P=0.2~0.4 GPa。其中阶段-Ⅰ~阶段-Ⅲ表象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过程,显示了一个近等压的可能的快速升温和降温的过程。而阶段-Ⅲ~阶段-Ⅳ表现为一个近于等温降压的快速过程,直至阶段-Ⅴ表现为可能的缓慢降温降压过程。结合背景资料和前人年龄数据,以及本次对退变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1 885±16 Ma)研究,推测该全过程可能反映的是两期变质事件。其中,早期的变质以阶段-Ⅰ、阶段-Ⅱ和阶段-Ⅲ为代表,揭示了大约在2.5 Ga时期,蚌埠隆起经历了大规模岩浆上侵及紧密相伴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事件;而晚期变质以阶-Ⅲ→阶段-Ⅳ等温降压为代表,可能反映的是大约1.9 Ga时期,胶—辽—吉造山带的形成过程。
王娟宋传中
关键词:石榴辉石岩锆石U-PB定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