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206)

作品数:6 被引量:222H指数:6
相关作者:张镱锂刘林山丁明军王兆锋杨续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植被
  • 3篇NDVI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水热
  • 2篇水热条件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气温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 1篇敏感性
  • 1篇牧民
  • 1篇感知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市地质调...

作者

  • 6篇张镱锂
  • 4篇刘林山
  • 4篇丁明军
  • 3篇王兆锋
  • 2篇杨续超
  • 1篇聂勇
  • 1篇张玮
  • 1篇吕晓芳
  • 1篇摆万奇
  • 1篇张琴琴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河源地区牧民对草地退化的感知——以达日县为例被引量:19
2011年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该区域草地退化被认为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牧民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对草地退化的感知和应对措施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黄河源地区达日县143户牧户进行调查,分析牧户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感知、响应、应对措施,以及牧户草场建设的参与性等。结果表明:牧民对气候变化感知敏锐,特别是极端天气变化感知强烈;牧户对草地退化意识较强,但对草地退化原因理解不够全面,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及引导;牧民对草地退化治理措施感知各异,多从自身需求考虑,因此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措施,如草场建设、补饲等措施增强了牲畜抵抗风险的能力,得到牧户认可;牧民对政府政策不完全认可,今后的工作应加强以牧民利益为主的措施,拓展牧民生计方式,才能真正调动牧民积极性,使当地的退化草地得以恢复,经济得到发展,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张琴琴摆万奇张镱锂刘林山
关键词:草地退化气候变化青藏高原
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75
2010年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82—2009年期间草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北部和新疆的南部;趋于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共和盆地、江河源地区及川西地区。②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9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降低和增加面积的比率为0.31,草地植被覆盖水平总体趋于升高态势。③以10 a为步长的分析表明:草地盖度呈现持续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草地盖度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雅鲁藏布江流域草地盖度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少;而持续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及川西地区,其中青海省分布最广;统计结果显示,高原大部分地区草地盖度具有升高的态势。
丁明军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
中国土地利用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8年
中国生态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的迫切性决定了开展土地利用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土地利用研究文献则是反映土地利用研究水平、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晴雨表,对于展示中国的土地利用研究成果,制定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正确认识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区域和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近百年来国内发表的中文文献的不完全统计和分析,以1978~2007年发表的4531篇中国土地利用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国土地利用研究文献的数量、研究区域、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的分布及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中国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镱锂聂勇吕晓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
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敏感性被引量:36
2009年
利用观测气温与再分析气温的差值分析了近40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对地表气温变化具有稳定的、系统性的影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各类型的响应不同,以沙地、戈壁和裸岩石砾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升温幅度最大,为0.21℃/10a;其次是草地、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分别为0.12,0.10,0.12℃/10a;林地升温趋势最弱,为0.06℃/10a.总体来看,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和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地表升温幅度大,植被覆盖状况好的区域升温趋势则较弱;同一一级类型下理化特性及生物过程相似的二级类型对地表气温的影响程度相近,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变化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导致地表特性发生本质改变后才会对局地气温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同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下,中国东部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升温更为明显.这一结果为众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提供了观测事实的支持.在区域尺度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化不仅要考虑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还要考虑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及其变化的影响.
杨续超张镱锂刘林山张玮丁明军王兆锋
关键词:地表气温再分析资料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利用1982~2001年NOAA/AVHRR卫星的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旬,空间分辨率8kmx8km),结合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基于时滞互相关方法和GIS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时滞响应及...
丁明军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杨续超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水热条件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被引量:56
2010年
利用1982-2000年NOAA/AVHRR卫星的NDVI数据(时间分辨率旬,空间分辨率8 km×8 km),结合同时期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基于时滞互相关方法和GIS工具,分析了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时滞响应及其空间特征。结果如下:①除高寒荒漠、森林外,青藏高原植被NDVI与同期旬均温和旬降水相关性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中等覆盖度的植被受水、热影响表现更为强烈。②青藏高原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有滞后效应,且滞后水平存在空间差异,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北冀)和高原南部植被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比较迟缓,而高原中、东部地区植被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比较敏感。③不同植被类型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草甸、草原、灌丛、高寒垫状植被、荒漠,最后是森林。
丁明军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杨续超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水热条件
Sensitivity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 to land use/cover types in China被引量:24
2009年
Using CRU high resolution grid observational temperature and ERA40 reanalysi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ata during 1960–1999, we investigated the sensitivity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 to land use/cover types in China by subtracting the reanalysis from the observ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 OM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able and systemic impact of land use/cover types o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 surface warming of each land use/cover type reacted differently to global warming. The OMR trends of unused land (?0.17 °C/decade), mainly comprised by sandy land, Gobi and bare rock gravel land, are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land use/cover types. The OMR over grassland, farm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shows a moderate decadal warmingabout 0.12°C/decade, 0.10°C/decade, 0.12°C/decade, respectively. Woodland areas do not show a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0.06°C/decade). The overall assessment indicates that the surface warming is larger for areas that are barren and anthropogenically developed. The better the vegetation cover, the smaller the OMR warming trend. Respons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o land use/cover types with simila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would not react significantly until the intensity of land cover changes reach a certain degree. Within the same land use/cover type, areas in eastern China wit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exhibit larger warming trend. The results provid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or modeling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on regional climate. Thus, projecting further surface climate of China in regional scale should not only take greenhouse gas increase into account, but also consider the impact of land use/cover types and land cover change.
YANG XuChaoZHANG YiLiLIU LinShanZHANG WeiDING MingJunWANG ZhaoFeng
关键词:LANDTYPESOMROBSERVATIONSREANALYS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