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GH009)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柯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论海德格尔思想之“Dasein”概念的内涵与汉译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对于海德格尔思想的"Dasein"概念的理解与汉译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我们所面临的窘境,即此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我们尤其应展开对此概念之基本内涵的追问,以求澄清Dasein问题为何决定了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思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实际地推动我们的翻译实践,我们可视不同语境将Dasein译为"此在"或"如此存在"。
- 张柯
- 关键词:实存
- “见”字的道德语境探析——以“以羊易牛”典故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见”字是儒家重要的词汇之一,据统计,“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67次,在《孟子》中出现了114次之多。这些出现的统计数字足以表明“见”字对于儒家学说的重要性。本文首先梳理“见”字在儒家典籍中的基本内涵,将问题聚焦于儒学典故“以羊易牛”上;其次,探讨学界对典故中“见”与“未见”在道德情境构造以及对人“不忍”之心发动与否之差异性的争论;最后,笔者尝试以海德格尔的“切近”概念对“见”之道德本性进行消解和重构。
- 王毅鹏
- 真理与跳跃——论后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根据律”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海德格尔在后期思想中对"根据律"问题的探讨是从存在者之真理和存在自身之真理这两个代表着过去和未来的向度来分别展开的。在前一向度中,从根据律的"严格表述"出发,海德格尔指出根据律乃是严格的主体性原理,因而是近代哲学的决定性原理。在后一向度中,基于对根据律之"通常表述"的重新阐释,海德格尔认为根据律规定着未来思想的任务,它道说着存在与根据的共属性乃是存在之定律。两种真理向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一种"跳跃"成为必然,但对于这种"跳跃"之意义的追问却显示出某种植根于"同一与差异"之问题域中的复杂态势,进而敦促我们去重新思考传统的幽深意义。
- 张柯
- 关键词:莱布尼茨
- “根据律”与“康德阐释”——论后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根据律”问题被引量:2
- 2014年
- 纵观海德格尔一生思路,无论前期还是后期,"根据律"问题在其中始终以不容忽视的光芒闪耀着。这种持续闪耀的动力既来自根据律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也来自海德格尔对莱布尼茨思想的高度推崇。一方面,在西方哲学史上,莱布尼茨首度把"根据律"确认为最高原理,"根据律"问题不仅是莱布尼茨思想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决定性问题,对"根据律"
- 张柯
- 关键词:存在者对象性纯粹理性中世纪哲学先天条件
- “存在论差异”与“本质与实存之区分”——论海德格尔的两种“区分”思想之关联被引量:1
- 2014年
- "存在论差异"和"本质与实存之区分"是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两种区分思想,而且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主线作用,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因而值得一问。"存在论差异"与"本质与实存之区分"问题都"牵系于"对"存在自身"问题的探问,但此二者的"牵系"方式是有差异的。"本质与实存之区分"只是思考了作为"在场状态"(ousia)的"存在者之存在"的自身分裂,还不是从"存在之为存在"而来的自身分裂。在这种意义上,"本质与实存之区分"问题根本地归属于"存在论差异",后者以自身的"被遗忘状态"决定了前者在形而上学中的历史性的主导地位。
- 张柯
- 关键词:存在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