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041)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张亭禄陈树果王晓菲田林胡静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遥感
  • 4篇反演
  • 3篇数据融合
  • 2篇东中国海
  • 2篇遥感反演
  • 2篇中国海
  • 2篇浊度
  • 2篇MODIS
  • 1篇电流
  • 1篇多传感器
  • 1篇悬浮体
  • 1篇遥感方法
  • 1篇遥感数据
  • 1篇遥感数据融合
  • 1篇叶绿素A浓度
  • 1篇剩余电流
  • 1篇数据反演
  • 1篇数据监测
  • 1篇数据融合方法
  • 1篇水体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卫星海洋...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7篇张亭禄
  • 4篇陈树果
  • 2篇田林
  • 2篇胡静雯
  • 2篇王晓菲
  • 1篇邹斌
  • 1篇胡连波
  • 1篇张学海
  • 1篇王建国
  • 1篇施英妮
  • 1篇邹斌
  • 1篇吴颉
  • 1篇刘金刚
  • 1篇李新星

传媒

  • 2篇海洋技术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海洋技术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传感器水色卫星数据融合在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中的作用
2018年
多传感器水色卫星融合对于提高水色数据时空覆盖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MODIS、MERIS和VIIRS多传感器水色卫星融合数据与时空匹配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融合方法(平均法和基于最优化技术的光学融合算法)在提高观测数据质量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MERIS传感器测量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8.5%,MODIS传感器的MAPE为13.4%,VIIRS传感器的MAPE为18.2%,平均法融合产品的MAPE为12.8%,基于最优化技术的光学融合产品的MAPE为9.6%,说明两种融合算法都能降低测量误差,通过数据融合可以显著地提高数据质量,其中基于最优化技术的光学融合法性能更优。
韩雪陈树果邹斌邹斌
关键词:平均法数据融合
西北太平洋海水透明度遥感反演与融合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海水透明度是描述海水光学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论文首先利用现场测量的遥感反射率和透明度数据建立了西北太平洋的透明度遥感反演模型,并应用于Seawifs、MODIS-aqua、MOIDS-terra及MERIS Level 2反射率数据,获取西北太平洋的透明度数据。然后将平均法、最优插值法2种融合方法分别应用于上述4颗卫星的透明度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并用现场测量的同步透明度数据对融合后的产品进行了印证。另外,利用2种融合方法分别对西北太平洋2007年Seawifs、MODIS-aqua、MODIS-terra和MERIS4颗传感器的透明度数据进行了月融合,分析了融合的西北太平洋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数据大幅度提高了空间覆盖率,并具有较高可信度。平均法和最优插值法两种融合方法性能有较大的不同,平均法对细节特征保留的较好,且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但有时空间覆盖率仍不能满足要求;最优插值法具有高的空间覆盖率,但其运行速度较慢。
王晓菲张亭禄田林施英妮
关键词:数据融合
多卫星传感器南海叶绿素a浓度遥感数据融合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平均法、生物光学模型法和最优插值法3种数据融合方法对卫星传感器MODIS-Aqua、MOIDS-Terra及MERIS获取的南海叶绿素a浓度的数据进行了融合,通过比较融合产品的质量,对3融合方法进行了评价。(1)利用现场测量的南海遥感反射率和叶绿素a浓度数据建立了南海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模型,并应用于MODIS-Aqua、MOIDS-Terra及MERIS Level 2反射率数据,获取南海叶绿素a浓度。(2)将平均法、生物光学模型法、最优插值法分别应用于上述3颗卫星的叶绿素a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并用现场测量的同步叶绿素数据对融合后的产品进行了印证。(3)利用3种融合方法分别对南海2011年MODIS-Aqua、MODIS-Terra和MERIS等3个传感器的叶绿素a数据进行了月融合,分析了融合的南海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融合数据大幅度提高了空间覆盖率,且具有较高可信度。平均法、生物光学法和优化插等3种融合方法性能有较大的不同,生物光学法具有高的运行速度,但有时空间覆盖率仍不能满足要求;优化插值法具有高的空间覆盖率,但其运行速度较慢。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融合方法。
李新星张亭禄田林王晓菲刘金刚
关键词:数据融合方法MODISMERIS
Evolution of Surface Cold Patches in the North Yellow Sea Based on Satellite SST Data
2016年
Ten years(from 2005 to 2014) of satellit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 from the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 are analyzed to reveal the monthly changes in surface cold patches(SCPs) in the main areas of the Northern Yellow Sea(NYS). The Canny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edges of the patches. The monthly changes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location, temperature and area.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cluding changes in the location and area of the SCPs from 2010 to 2014, are briefly discuss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SCP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using both in situ data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May to October, the location and area of the SCPs remain stable, with a north-south orientation. The SCPs altogether cover about 1? of longitude(124?E–125?E) in width and 2? of latitude(37.5?N–39.5?N) in length. In November, the SCP separates from the Jangsan Cape and forms a closed, isolated, and approximately circular cold patch in the central NYS. From May to October, the upwelling that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SCP is mainly triggered by the headland residual current, wind field, climbing movement of the current and secondary circulation at the tide front. In November,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the NYS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generating the upwelling that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losed and isolated SCP.
HU JingwenSHI MaochongZHANG TingluCHEN ShuguoWU Lunyu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北黄海边缘检测算法剩余电流
简化紫外辐射模型在基于OMI卫星传感器数据反演西太平洋海面紫外辐射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将简化紫外辐射传输模型应用于OMI卫星传感器数据,研究西太平洋地区B波段(UVB)的紫外辐射,其中卫星数据取自OMI传感器中L2级数据,地面实测数据取自加拿大全球紫外辐射中心(WOUDC)。将模型反演的UVB辐射数据与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两个典型站位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卫星反演的UVB数据与地面实测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该简化的紫外辐射传输模型在基于OMI卫星传感器数据反演西太平洋地区的UVB辐射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利用卫星反演的UVB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地区UVB辐射的时间及空间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规律与已有的观测结果一致。
张学海张亭禄陈树果
关键词:OMI西太平洋
基于MODIS陆地波段的近岸水体浊度遥感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MODIS陆地波段(469 nm,555 nm和645 nm)数据,建立了近岸水体浊度的遥感反演方法,并以渤海为例,在采取严格的时空匹配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现场测量浊度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印证。印证结果显示,基于陆地波段的红绿波段比值反演算法(QAA-RGR反演算法)的反演结果相对误差约为12.7%,标准QAAv5反演算法的反演结果相对误差约为26.4%,采用陆地波段数据的QAA-RGR反演算法反演的结果更可靠。另外,基于陆地波段的反演结果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更好地体现浊度的细节分布特征,如辽东湾南端的沙脊群落的分布。最后,本研究利用QAA-RGR反演算法构建了渤海浊度的季节分布特征,分布特征合理。
王建国陈树果张亭禄
关键词:MODIS浊度遥感反演
基于GOCI卫星数据的长江口毗邻水域悬浮体锋面时空变化特征
2016年
依据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年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卫星总悬浮体数据,分析了长江口毗邻水域的表层悬浮体锋面(浓度≥2mg/L)的周、月变化特征,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毗邻水域表层悬浮体锋面变化可基本分为4个阶段,即:1~3月的外输稳定阶段、4~5月的向岸退缩阶段、6~8月的内储稳定阶段、9~12月的向海扩张阶段。4月由输变退,9月由退变输,1月向外海扩散面积最为广阔,6月向岸退缩得最近。春夏交替时期悬浮体锋面的退缩速度较秋冬交替时的扩张速度快约1倍。一年中,退缩最快的时段约在第15~17周,扩张最快的时段约为第38~39周。结果还表明悬浮体锋面的变化速度与风速的变化速度有很大的相关性。
吴颉张亭禄胡静雯
一种东中国海水体漫衰减系数K_d(490)的反演方法被引量:5
2012年
东中国海是典型的二类水体或者浑浊水体,海色传感器SeaWiFS和MODIS漫衰减系数Kd(490)的业务化反演算法—Mueller算法在东中国海不再适用。基于2006—2007年3个东中国海航次的现场数据和模拟数据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漫衰减系数Kd(490)的反演算法,在Mueller算法基础上增加了620 nm的波段信息以反映东中国海浑浊水体的特性。该算法与3个航次的东中国海现场数据进行印证,反演相对误差为12.1%,均方根误差0.08,相关系数0.99(N=74)。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Mueller算法在东中国海的反演精度。
胡连波张亭禄
关键词:漫衰减系数东中国海
利用MODIS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东中国海浊度的时空分布被引量:9
2015年
建立了海水浊度的水色卫星遥感方法,并应用于MODIS水色卫星数据,获取了东中国海浊度分布。首先,根据2011年和2013年四个航次的海洋光学综合科学考察实验获取的现场数据,建立了基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浊度反演算法;然后,利用时空匹配的现场数据,印证了MODIS卫星数据反演浊度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刊用2009—2013年MODIS水色卫星资料获取了东中国海12个月的浊度分布,并对影响浊度分布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东中国海浊度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中近岸高,远岸低。时间上,东中国海区域浊度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季节属于变化过渡期,冬夏季节进入稳定期。其中,春季下降速度明显高于秋季上升速度。
胡静雯陈树果张亭禄张国朋
关键词:东中国海遥感浊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