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作品数:140 被引量:1,349H指数:22
相关作者:何文贵郑文俊袁道阳杜学彬李智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5篇天文地球
  • 7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81篇地震
  • 12篇形变
  • 11篇断层
  • 11篇裂带
  • 10篇震前
  • 10篇震源
  • 9篇地震活动
  • 9篇断裂带
  • 8篇地磁
  • 8篇地壳
  • 8篇地震前
  • 8篇发震
  • 7篇地震预报
  • 7篇强震
  • 7篇GPS
  • 6篇地震动
  • 6篇震源机制
  • 5篇地质
  • 5篇有限元
  • 5篇青藏高原

机构

  • 37篇中国地震局
  • 3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7篇中国地震局兰...
  • 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13篇青海省地震局
  • 12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地震台网...
  • 8篇新疆维吾尔自...
  • 6篇南京工业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工...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天津市地震局
  • 4篇防灾科技学院
  • 4篇山东省地震局
  • 4篇上海市地震局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4篇四川省地震局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天津城市建设...

作者

  • 11篇郑文俊
  • 11篇何文贵
  • 10篇袁道阳
  • 7篇杜学彬
  • 7篇李智敏
  • 7篇屠泓为
  • 7篇王亶文
  • 6篇李鸿晶
  • 6篇马占虎
  • 6篇叶青
  • 5篇王海涛
  • 5篇王琪
  • 5篇陈军营
  • 4篇乔学军
  • 4篇杜瑞林
  • 4篇谭大诚
  • 4篇游新兆
  • 4篇田勤俭
  • 4篇汤爱平
  • 4篇刘兴旺

传媒

  • 15篇地震研究
  • 1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0篇地壳形变与地...
  • 9篇地震
  • 9篇国际地震动态
  • 7篇中国地震
  • 6篇地球物理学进...
  • 6篇高原地震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灾害学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地震学报
  • 3篇内陆地震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地壳构造与地...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2篇力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11篇2007
  • 13篇2006
  • 7篇2005
  • 16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年新疆石河子5.4级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发震断层与机制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及其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石河子地震及其余震呈N40°E方向线性展布,与准噶尔南缘断裂近乎垂直;震源深度全部分布在15~30km范围内,优势分布为15-25km。石河子5.4级地震震中位置为44.001395°N,85.872175°E,距离新疆地震局测得的震中位置仅1.2km,而距离宏观考察的震中位置约49km。分析重定位结果其震源机制解得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准噶尔南缘断裂,而不是宏观考察的以连哈比尔尕山断裂;节面Ⅰ是主破裂面,而且其走向与重定位地震序列的展布方向基本一致。
李志海王海涛赵翠萍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地震序列发震构造震源机制
TJ-2体积式应变仪器网络化实现被引量:1
2007年
为适应中国地震局“十五”前兆仪器总体设计的要求,对TJ-2体积式应变仪实现网络化功能进行了开发。本文介绍了网络化仪器的硬件设计、采用的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并介绍了在TJ-2体积式应变仪仪器上的具体应用。
李海亮马爱虹马京杰马相波王秀英苏恺之
关键词:网络操作系统TCP/IP
AE法原地应力测量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
简要讨论AE法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利用AE法原地应力实测技术,对长庆油田ZJ5井和ZJ73井的深层岩芯,进行了原地应力测试,得出了长庆油田ZJ5井和ZJ73井在测段上应力状态是σ>σ>σ,水平最大主应力的作用方向呈北东东向...
李宏董平川
关键词:声发射KAISER效应地应力
文献传递
黄土孔隙微结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方法被引量:12
1999年
通过对液化前后黄土中各类孔隙含量的定量测试及数理分析,主要介绍了黄土孔隙微结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并对得到的液化前后黄土中各类孔隙含量的变化情况与液化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刘红玫
关键词:微结构计算机图像处理
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 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升降轨干涉测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利用欧空局ASAR数据通过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提取了新疆于田县Ms 7.3级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信息。结果显示:升轨同震形变场最大视线向(LOS)隆升形变量约+13.3 cm,沉降形变量约-83.9 cm;降轨同震形变场最大LOS向隆升形变量约+36.5 cm,沉降形变量约-66.5 cm。于田地震以NNE向正断层破裂为主,并伴随左旋走滑运动,西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上盘(沉降盘),东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下盘(隆升盘)。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变化趋势与特征非常相似,其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观测模式所造成的。
洪顺英申旭辉单新建刘智荣戴娅琼荆凤
关键词:于田地震
8级特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平静特征——以中国大陆西部近期2次8级地震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中强地震平静图像已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强震前的一个典型异常指标。近期中国大陆西部2次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研究认为,8级特大地震前不仅中强震出现大面积平静,而且中小地震也会出现大规模平静现象,形成地震空区。震前依据震级由大而小逐级形成配套出现的地震空区,可作为中国大陆西部8级特大地震的中短期预测与8级地震发生地区的判定的一项有实际意义的指标。
陈玉华马震
关键词:地震预测
熔融包裹体及其挥发分研究概况及分析方法简析被引量:8
2004年
火山岩矿物斑晶中的熔融包裹体是矿物结晶时包裹了原始岩浆而成,未发生泄露和破坏的熔融包裹体可以有效地保存有关原始岩浆中各种物质的实际浓度,其成分代表着原始岩浆的成分,它能比较真实、直接地提供原始岩浆的信息,反映成岩成矿时的物理化学务件和岩浆演化情况,因此对熔融包裹体的研究是火山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熔融包裹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分析了对熔融包裹体的几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常见的"岩石学方法"的一些问题。
李霓吴树青
关键词:熔融包裹体挥发分
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被引量:87
2007年
讨论了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介质的物理变化过程,证明了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方向与最大加载方向之间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真、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裂隙率ν、骨架电阻率ρo、饱水裂隙电阻率fρ的本构关系,解释了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研究认为: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地壳近地表的较深部,介质微裂隙发育,其走向沿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优势取向,低阻水充填微裂隙,导电通道连通,引起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真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真各向异性变化,从而产生垂直主压应力方向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视各向异性变化,低阻水在其物理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
杜学彬李宁叶青马占虎闫睿
关键词:强地震视电阻率震源机制解
考虑震源机制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征模型
2023年
速度脉冲具有复杂的成因和特性,对大跨工程结构影响显著,因此要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及工程抗震设计中合理考虑速度脉冲的影响,关键是对地震动的脉冲特征进行有效估计,可大震近场记录匮乏,在地震动脉冲特征估计中难以考虑震源的影响.为此,本文借助基于运动学震源模型的地震动合成方法,合成不同震源机制参数情况下的近场地震动场,采取Baker的小波方法,识别合成地震动场中的速度脉冲并计算脉冲周期,基于此建立了考虑震源机制影响的脉冲发生概率模型,对比分析了模型的估计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不同震源机制情况下观测点空间位置对脉冲周期的影响,提出了脉冲周期空间影响因子的概念,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用于在脉冲周期估计中进一步考虑地震动脉冲特征的空间差异性.
孙晓丹任康
关键词:速度脉冲地震动模拟震源机制
跨喜马拉雅的GPS观测与地壳形变被引量:33
1998年
1991年中美两国首次开展了跨喜马拉雅的GPS测量,通过1992和1995年复测,获得了西藏南部与尼泊尔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为(17±3)mm/a。根据弹性位错模型推算印度板块以(20±3)mm/a的速率挤入西藏块体。西藏南部地区(拉萨到珠穆朗玛峰)东西向拉伸速率为(6±3)mm/a,而拉萨相对于尼泊尔西部的东西向拉伸为(12±3)mm/a。GPS测定的运动速率和方向与由地质和地震资料推断青藏块体的现代地壳运动特征基本一致。
王琪游新兆王文颖杨志强
关键词:GPS地壳变形地震数据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