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5)
- 作品数:61 被引量:600H指数:14
- 相关作者:孙启祥张旭东胡兴宜周金星唐万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连栽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9年
-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变化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物理结构退化,土壤容重增大0.71%,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降低0.41%和6.89%,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增大,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减小;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连栽导致大量元素下降2.88%~12.20%,其中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2.27%~53.37%,其中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连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也有影响,随着连栽代数增加,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第2代林地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较第1代林分别下降20.00%、11.54%、29.39%、50.00%和1.92%。
- 唐万鹏李吉跃胡兴宜崔鸿侠
- 关键词:人工林连栽土壤质量江汉平原
- 洞庭湖滩地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呼吸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基于洞庭湖滩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分析土壤呼吸动态特征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土壤呼吸动态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对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而最低值大致出现在凌晨5:00;土壤呼吸作用强弱表现为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细菌数量变化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真菌数量变化相关性不明显,表明土壤呼吸受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
- 唐洁李志辉汤玉喜李永进吴敏王胜
- 关键词:洞庭湖滩地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
- 淹水胁迫下美洲黑杨无性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22
- 2008年
- 【研究目的】季节性淹水胁迫是滩地杨树造林的主要限制因子,建立可靠的指标体系对美洲黑杨无性系耐涝性进行评价意义重大;【方法】以美洲黑杨XL-75、XL-77、XL-90、I-69及苏柳J172为对象,分析了其内部生理生化指标对淹水胁迫的响应、性状间相关性及其遗传变异;【结果】淹水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CAT活性在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I-69杨在淹水胁迫下MDA含量较对照明显上升,XL-75、XL-77、XL-90、J-172在淹水初期MDA含量较对照略有下降,在后期出现回升的趋势;淹水15d时,5个参试材料SOD活性与对照比较均明显下降,随着淹水胁迫程度加深,SOD活性表现为依次上升趋势,而POD变化则与SOD恰好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补偿机制;淹水30d以内时,5个参试材料ADH活性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淹水45d时,I-69杨ADH活性较对照下降56.9%,而XL-75、XL-77、XL-90、J172分别较对照提高970.4%、279.1%、555.2%和461.5%;【结论】不同处理下Chl、SOD、CAT相对值与总生物量相对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其广义遗传力在0.5967~0.7743之间,表明其受遗传控制程度较高,可做为不同无性系耐涝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 汤玉喜刘友全吴敏唐洁李永进
- 关键词:淹水胁迫抗氧化酶耐涝性美洲黑杨
- 洞庭湖区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动态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LI—8100土壤呼吸仪对洞庭湖区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与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5 cm)的变化大体一致,均表现为单峰型。夏季日变化最高出现在下午15∶00-17∶00,其它3个季节高峰值均出现在中午11∶00-13∶00,最低值都出现在凌晨5∶00左右;季节变化呼吸速率大小依次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滩地杨树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作用与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5 cm)均有较好的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线性关系,说明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CO2排放通量变化的关键因子。
- 唐洁汤玉喜王胜吴敏李永进周桂圆
- 关键词: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土壤含水量
- 人工杨树林对长江中游芦苇滩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以长江中游芦苇滩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方法和PCR—DGGE技术重点研究了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细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芦苇地相比,人工杨树林根际土、根表土和0~10cm土层中的氮、速效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都明显降低;人工杨树林下根际土中的微生物数量都比芦苇地的低,而其根表土中则是细菌、真菌数量低于芦苇地,放线菌比芦苇地高;就4种功能细菌来说,人工杨树林根际土的纤维素菌、反硝化菌、硝化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则比芦苇地低,而根表土中除了氨氧化细菌外,其他3种功能细菌含量又比芦苇地的高。4种功能细菌数量在不同的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也各不相同:在0~10cm土层中,人工杨树林的纤维素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高于芦苇地,而其余2种功能菌则低于芦苇地;在10~25cm土层中,人工杨树林的纤维素菌和硝化细菌含量低于芦苇地,反硝化菌的含量却高于芦苇地,而氨氧化菌含量相同;在25~60cm土层中,除了纤维素菌,其他3种功能细菌含量都是人工杨树林低于芦苇地。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滩地中普遍存在的细菌类群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而人工杨树林和芦苇地的根表土、根际土和0~10cm土层均存在各自专有的细菌种群,表明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中细菌种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严炎孙启祥韦朝领
- 关键词:人工杨树林细菌多样性PCR-DGGE
- 围垦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口滩地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3
- 2009年
-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水分、肥力等传输与保持,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崇明东滩滩地围垦后,表层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粒径分布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年限的显著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平均粒径为高潮滩<稻田<菜地<林地。不同围垦年限下,土地利用15 a间土壤平均粒径逐渐增加,但土地利用年限延长至38 a时,平均粒径显著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植被覆盖和受风蚀程度,以及不同土地利用年限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受风蚀影响程度,改变了粘粒和细粉粒等土壤细颗粒的含量,引起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
- 周学峰赵睿李媛媛陈小勇
- 关键词:围垦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
- 滩地杨树人工林抑螺效果与碳汇效应被引量:9
- 2008年
- 为探讨滩地综合治理、植树造林对抑制钉螺滋生的效果,在洞庭湖区有螺滩地采用南方型黑杨营造杨树人工林,对造林后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以及林分生长状况等的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人工造林后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随林龄增加,其下降幅度增大。在外滩造林不经冬季间种的粗放经营条件下,若以造林第2年春季的螺情为分析基准,12年生潍地杨树林内的活螺密度下降85.2%~100%,活螺框出现率下降80.3%~100%;而同一洲滩,植被为苔草-芦苇的非杨树人工林滩地的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在11年内分别增加108.2%和120.1%,且杨树人工林内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滩地杨树人工林具有很大的碳汇功能(19.42t·hm^-2),对科学评价滩地综合治理的效果及林分价值有重要意义。
- 孙启祥张建锋吴立勋
-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血吸虫病
- 坡地固氮植物篱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作用与营建技术被引量:14
- 2008年
-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耕地面积逐步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壤中的养分进入河流、湖泊,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根据土壤生物热力学原理,以土壤为中心,大力治理坡地。在查阅文献的同时,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坡地营建等高固氮植物篱是一项有效措施,既可以利用生物固氮,减少化肥施用量,维持土壤一定的生产力,又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拦截、减缓地表径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氮、磷在岸边植被带的截留率分别为89%和80%,还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地固氮植物篱的若干关键营建技术及应注意加强抚育管理,防治病虫害。
- 张建锋单奇华钱洪涛徐永辉曹孟军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植物篱坡地
- 黄河三角洲植被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湿地退化的响应被引量:8
- 2009年
-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油田开发、人类活动增多以及环境变化,滨海湿地发生了局部退化。为了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在该地区选择典型湿地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基本是由白茅→柽柳→碱蓬→到光板地进行演替的。在湿地演替过程中,光板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白茅群落相比,分别降低了81.0%,67.4%,59.5%,全氮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1.1%,59.6%,41.2%,速效P含量分别降低了19.5%,7.9%和4.7%。同样,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酶活性从白茅群落→光板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逐渐降低,盐分含量则逐渐提高。这说明植被的演变与湿地退化几乎是同步响应的。土壤盐碱化,加快了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植物的退化又反作用于土壤,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向着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土壤水盐运动是盐渍土演变过程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植被演替的重要因素。
- 张建锋邢尚军樊宝敏单奇华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特征
- 湖南岳阳地区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季节动态研究被引量:25
- 2010年
-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长江流域杨树人工林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与杨树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关,夜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与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全年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数值波动在-2~2 mg.m-2.s-1之间。生长季NEE的变化特点为:早上7点开始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吸收CO2,到午时(11:00—13:00)NEE的值较为稳定,日落(18:30—19:00)开始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占主导,而晚上NEE的值变化不大。CO2的最大吸收出现在早上10点左右。NEE同时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节(4-9月)NEE多为负值,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对CO2的吸收,而在非生长季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的6月碳固定能力弱于生长季的其他月份,原因是长期降雨导致土壤呼吸加剧和水淹的生理胁迫导致杨树呼吸作用加剧。2006年全年NEE为-579 g.m-2,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
- 魏远张旭东江泽平周金星汤玉喜吴立勋黄玲玲高升华
- 关键词:CO2通量涡度相关法杨树人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