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BG2007001)

作品数:9 被引量:80H指数:6
相关作者:姜岷陈可泉韦萍李建马江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厌氧
  • 5篇丁二酸
  • 5篇厌氧发酵
  • 4篇有机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重组大肠杆菌
  • 2篇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发酵
  • 2篇杆菌
  • 2篇ACTINO...
  • 2篇大肠杆菌
  • 1篇代谢工程
  • 1篇厌氧发酵过程
  • 1篇氧化还原电位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机构

  • 9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9篇姜岷
  • 8篇陈可泉
  • 7篇韦萍
  • 4篇李建
  • 3篇王益娜
  • 3篇马江锋
  • 2篇余作龙
  • 2篇吴昊
  • 1篇左鹏
  • 1篇姚嘉旻
  • 1篇雷丹
  • 1篇杨卓娜
  • 1篇黄秀梅
  • 1篇邹巧根
  • 1篇于丽
  • 1篇苏溧
  • 1篇王桂兰

传媒

  • 2篇食品科技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对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在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分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在血清瓶发酵培养过程中,筛选出对发酵过程无抑制作用的氧化剂铁氰化钾和还原剂二硫苏糖醇作为发酵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剂。在3L发酵罐上利用铁氰化钾和二硫苏糖醇调节发酵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值在-100~-450mV,结果表明-350mV为菌体生长和产丁二酸的最佳电位,丁二酸生产速率由0.75g/(L·h)提高到1.18g/(L·h),产物丁二酸与副产物乙酸的质量浓度比由2.5提高到3.9。
姜岷李建陈可泉王益娜马江锋韦萍
关键词:氧化还原电位丁二酸厌氧发酵
陶瓷膜超滤在丁二酸发酵液纯化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对陶瓷膜过滤丁二酸发酵液的条件进行研究.考察在不同压差下,发酵液的pH以及浓缩倍数对膜通量的影响,并对膜清洗条件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在0.3 MPa压差下,发酵液调节pH至4.5,可获得最大膜通量,浓缩到7倍最佳.菌体截留率达到98.37%,蛋白质去除率为89.67%,总有机碳下降约40%.而膜污染后先后用1%次氯酸钠,1%氢氧化钠+0.5%EDTA清洗,可以恢复膜通量.实验表明,可以将陶瓷膜用于分离丁二酸发酵液,有利于简化操作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余作龙姜岷吴昊陈可泉韦萍
关键词:陶瓷膜膜分离膜清洗
不同还原性碳源对重组大肠杆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以过量表达苹果酸酶的大肠杆菌NZN111为出发菌株,考察菌体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并用3L发酵罐以不同还原性碳源作为底物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代谢物浓度以及NADH量和氧化还原电位值(ORP)的变化。结果表明,以甘露醇、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作为碳源时,丁二酸收率分别为99.7%,83.0%和40.5%,还原性越强的碳源发酵过程产生的NADH量越多,且NADH量随着发酵时间逐渐降低,发酵结束时ORP分别为-358mV,-367mV和-384mV。由此可知,还原性越强的碳源产生的NADH量越多,发酵结束时丁二酸产量越高,副产物乙酸产量越低,氧化还原电位值越高。
王桂兰王益娜马江锋陈可泉姜岷
关键词:大肠杆菌发酵丁二酸
厌氧发酵有机酸体系中NAD+和NADH测定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7
2008年
建立一种酶法高效测定厌氧发酵有机酸体系中NAD+和NADH的方法。利用酶循环机理,以1.0 mol/L Bicine buffer(pH8.0)、纯乙醇、40 mmol/L EDTA(pH8.0)、4.2 mmol/L MTT、16.6mmol/L PES和50μL的乙醇脱氢酶作为混合反应体系,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70 nm处测定吸光值变化情况,能将发酵体系中的NAD+和NADH准确定量,检出限分别为1.3×10-6 mol/L和5.9×10-6 mol/L,回收率分别在94%~98%和96%~101%范围内。能够快速、精确测定厌氧发酵体系中的NAD+和NADH含量,对于指导厌氧发酵体系辅酶代谢调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李建陈可泉黄秀梅杨卓娜姜岷韦萍
关键词:NAD^+NADH厌氧发酵酶法
重组大肠杆菌产琥珀酸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9年
琥珀酸作为一种优秀的C4平台化合物,广泛用于生物高分子、食品与医药等行业,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琥珀酸,可利用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实现石油的原料替代,而且过程污染小,环境友好,且在发酵过程中可吸收固定温室气体CO2,开辟了其利用的新途径,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丁二酸生产菌株中,大肠杆菌由于其遗传背景清楚,易操作易调控,培养基要求简单,生长迅速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研究以获得产琥珀酸优秀生产菌株。本工作系统综述了产琥珀酸大肠杆菌构建中所采用的基因工程策略及代谢工程技术,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姜岷马江锋陈可泉王益娜于丽
关键词:琥珀酸大肠杆菌代谢工程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固定CO_2制备丁二酸被引量:8
2009年
在富含CO2的厌氧环境下,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合成丁二酸作为主要代谢终产物。在5 L发酵罐探讨了培养条件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固定CO2制备丁二酸的影响。考察了CO2供体形式、通气量、搅拌转速、培养温度和pH值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NJ113厌氧发酵过程中CO2固定速率以及丁二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CO2气体作为CO2供体,CO2通气量为0.75 L/min,搅拌转速达到200 r/min,培养温度为37℃,NaOH调节pH值为6.6,可增加细胞内可利用的CO2。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CO2固定速率达到0.6 g/(L.h),丁二酸产率达到1.61 g/(L.h)。
陈可泉姜岷苏溧韦萍
关键词:厌氧发酵固定CO2丁二酸
纤维素水解液厌氧发酵产丁二酸发酵液中有机酸和混合单糖的测定被引量:16
2009年
对于以纤维素类原料(玉米皮)水解糖液作碳源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发酵液,利用Aminex(HPX-87H(300mm×7.8mmi.d.,5μm)离子排斥色谱柱及折光示差检测器检测,以0.005mol/LH2SO4溶液(pH2.0)作流动相,在流速为0.6mL/min,柱温为55℃时对发酵液进行检测,16min内能将发酵液中甲酸、乙酸、丁二酸、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完全分离定量。6种物质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的回收率为99.3%~102.1%;RSD为0.6%~1.6%。本方法能够简便、快速测定丁二酸发酵体系中有机酸及单糖的含量。
姜岷雷丹陈可泉李建姚嘉旻韦萍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二酸发酵液中的有机酸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高效液相法在SynergiHydro-RPC18色谱柱(4.6mm×250mm,4μm)上定量测定发酵生产丁二酸等有机酸,流动相为甲醇和0.01mol/L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用磷酸调pH2.0)(v∶v=5∶9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5nm,柱温为室温。发酵液经离心过滤处理后进样,10min可以将其中的丁二酸、甲酸、乙酸和富马酸完全分离定量。方法的回收率为98.18%~101.28%,RSD为1.24%~4.87%。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是测定丁二酸发酵液中有机酸的快速、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余作龙姜岷邹巧根韦萍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丁二酸有机酸发酵
有机酸对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厌氧发酵过程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丁二酸、甲酸和乙酸,考察了3种有机酸对菌体生长及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40 g/L厌氧发酵产丁二酸体系中,甲酸抑制作用最强,乙酸次之,丁二酸无明显抑制作用。当甲酸和乙酸总浓度超过13.70 g/L时,菌体开始衰亡。利用膜循环生物反应器在发酵过程甲酸和乙酸总浓度达到13.70 g/L时移出部分抑制性代谢产物,有效地降低了有机酸对A.succi-nogenes NJ113生长代谢的抑制作用,丁二酸生产强度达1.70 g/(L.h),比分批发酵提高了17.2%。
左鹏吴昊李建陈可泉姜岷韦萍
关键词:ACTINOBACILLUS厌氧发酵丁二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