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2009255)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张黎明唐琦邬碧波梅长林芦怡舟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透析患者
  • 3篇曲美他嗪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心脏
  • 2篇肾衰
  • 2篇肾衰竭
  • 2篇左卡尼汀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因子类
  • 2篇慢性肾衰
  • 2篇慢性肾衰竭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上海市闸北区...

作者

  • 6篇邬碧波
  • 6篇唐琦
  • 6篇张黎明
  • 5篇梅长林
  • 4篇芦怡舟
  • 2篇俞勇
  • 1篇胡惠民
  • 1篇郝晓萍
  • 1篇苏定冯
  • 1篇刘建国

传媒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评估其对MHD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择透析龄≥3个月的MHD患者86例,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按照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患者治疗组(46例),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3次/周,同时口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疗程6个月;患者对照组(40例),不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游离肉碱(FC)和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另选择健康对照组40例.结果 治疗前,患者治疗组和患者对照组血清FFA、hs-CRP、IL-1β、IL-6、TNF-αβ、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FC、GSHPx、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组FFA、hs-CRP、IL-1β、IL-6、TNF-α、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FC、GSHPx、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患者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后患者治疗组与患者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可明显纠正MHD患者的高FFA血症和肉碱缺乏症以及微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左心室重塑.
邬碧波张黎明梅长林唐琦芦怡舟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室重构血液透析
曲美他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口服曲美他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86例,已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随机分为患者治疗组46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组口服曲美他嗪20mg,3次/d,治疗并观察随访24周;患者对照组不用曲美他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等。另选健康对照者30名(健康对照组)。分析曲美他嗪对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MHD患者的GSHP】【水平[(584.37±215.70)、(580.87±309.12)μz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69.064±302.46)μzmol/L](P均〈0.01),SOD水平[(347.87±82.09)、(348.16±75.33)kU/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28.34±15.23)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DA水平[(4.94±1.32)、(4.97±1.61)n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6±0.46)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OPP水平[(120.95±59.24)、(121.76±69.12)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7.69±20.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患者治疗组的GSHPx、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OPP水平也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使用口服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对氧化应激的防御功能。
张黎明邬碧波唐琦俞勇郝晓萍
关键词:血液透析氧化性应激曲美他嗪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110例(MHD组)和健康对照组60例为对象。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ysC;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的程度;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CysC水平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MHD组血清CysC水平为(6.19±0.95)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6±0.21)mg/L(P〈0.01)。MHD组hsCRP、tHcy、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MH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HD组血CysC水平与hsCRP、tHcv、IL-1β、IL-6、TNF-α、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与透析龄、收缩压、iPTH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C、hsCRP、tHcy和年龄是MH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Cvsc等大分子物质,随着透析龄的增加,MHD患者血清CysC水平逐渐升高。CysC与hsCRP等微炎性反应指标及tHcy、颈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清CysC水平升高可能是MH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邬碧波张黎明梅长林唐琦俞勇
关键词:血液透析细胞因子类
曲美他嗪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ZM)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行5/6肾切除术,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曲美他嗪小剂量(3mg/kg)组、中剂量(6mg/kg)组和大剂量(9mg/kg)组,并设假手术组(雄性SD大鼠10只)。各治疗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手术对照组则予生理盐水,持续17周。实验结束时,测量各组大鼠左心室/体质量、全心/体质量比值;监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观察心脏超声检查和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1)曲美他嗪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均显著低于手术对照组(均P〈0.05)。(2)曲美他嗪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左心室/体质量、全心/体质量均显著低于手术对照组(P〈0.05)。(3)光镜可见手术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肥大,部分心肌纤维化;电镜可见手术对照组心肌组织大片心肌纤维溶解,线粒体增多、肿胀、空泡化,膜断裂。各治疗组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均比手术对照组轻,且随曲美他嗪剂量增大有好转趋势。(4)各组大鼠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肾切除各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5/6肾切除各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曲美他嗪3个剂量组ATP、ADP均显著高于手术对照组(均P〈0.05),且大剂量组、中剂量组ATP、ADP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均P〈0.05)。(6)曲美他嗪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剂量IL-6、TNF-α、MDA均显�
唐琦梅长林张黎明芦怡舟邬碧波刘建国苏定冯胡惠民
关键词:曲美他嗪心脏能量代谢
慢性肾脏病患者游离脂肪酸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18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30例,血液透析(HD)5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FFA,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分析FFA水平与此细胞因子及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FF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492.63±143.59)比(302.65±142.18)μmol/L,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随着肾功能的逐渐减退,血FFA水平也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HD组FFA水平较非透析CKD 5期更高(P<0.05).CKD患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组上述指标较非透析CKD5期均更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FFA水平与hsCRP、IL-1β、IL-6、TNFα、TG及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FA、hsCRP和年龄是CK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透析CKD及HD患者血清FF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hsCRP等微炎性反应的指标及颈动脉病变相关,提示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是CK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邬碧波张黎明梅长林唐琦芦怡舟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
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心脏保护机制。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5)、左卡尼汀小剂量组(n=10)、中剂量组(n=10)和大剂量组(n=10)。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行5/6肾切除术。造模后1周,各左卡尼汀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300、600、900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每日予生理盐水灌胃,总疗程17周。观察大鼠24h尿蛋白量、肾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变化。实验结束时,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并通过心脏超声、全心/体质量比、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结果(1)左卡尼汀小、中、大剂量组ATP(μmol/g体质量)(2.35±0.24,3.59±0.28,3.78±0.25)均显著高于模型组(1.61±0.12)(均P〈0.01)。(2)心脏超声显示左卡尼汀大剂量组左心室后壁厚度(mm)小于模型组(3.74±0.23比4.18±0.48,P〈0.05)。(3)左卡尼汀中、大剂量组全心/体质量比值(3.92±0.27,3.65±O.20)均显著低于模型组(3.99±0.27)(P〈0.01)。(4)光镜下,HE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组织明显增多,部分心肌组织被胶原组织取代,出现心肌间质纤维化。HE染色显示左卡尼汀中、大剂量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Masson染色显示心肌组织周围胶原纤维增多,心肌间质纤维化,但病变程度和范围均明显减轻。左卡尼汀中、大剂量组心肌病理评分(7.14±1.07,6.13±0.99)均低于模型组(9.88±1.13)(P〈0.01)。电镜下,模型组可见大片心肌纤维溶解,线粒体增多、肿胀、空泡化,膜断裂、基质加深,为典型�
张黎明唐琦梅长林芦怡舟邬碧波
关键词:左卡尼汀慢性肾衰竭心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